今天分享的这本书叫做《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介绍的思想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通过一个愤世嫉俗的青年和一位哲人的对话,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阿德勒心理学中的颠覆常识的“被人讨厌”的人生哲学,教会了我们勇气的心理学,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持续的力量。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就是“世界其实极其简单,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有很多人会觉得说,生活总是有很多的不幸,总是有很多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我们是被束缚的,比如时间、金钱、人际关系,但是阿德勒的思想,也就是《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所展示的就是告诉每一个读者,如何从过去、人际关系以及未来中解放出来。
我会分以下3个点来阐述这本书的核心内容。第一点,过去无法决定我们现在的行为,现在就可以开始改变。第二点,无须在意外界评价和人际关系,真正的自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第三点,更大的幸福感来自于奉献。
一、过去无法决定我们现在的行为,现在就可以开始改变
关于第一点,过去无法决定我们现在的行为,也就是说,过去发生的事情就只是事情而已,他恶意义取决于我们赋予了什么意义。
如果一个孩子打碎了花瓶,有的家长会直接对孩子发火,并且对别人说,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我没有办法。可能我们会觉得说这没有问题啊,因为花瓶碎了,所以我发火了,但是还有一种家长,他认为花瓶已经打碎了,即使发火也不能使花瓶复原,并且还有可能会伤害到孩子,他就选择不对孩子发火,而是通过一些更好的方式来和孩子讨论下一次如何做更好。
在第一种家长看起来,自己发火的原因并不是自己选择的,自己是没有办法的,而第二种家长也会有不开心,但是他们选择了自己不发火,采取更好的方式去处理。
当我们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觉得自己被束缚的时候,其实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缺少改变的勇气。
所以我们说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我们现在就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样我们就拥有了自己的主动权。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意义是我们赋予的,这其实是由未来决定的,如果过去发生同样的苦难,如果未来没有什么成就,那苦难就只是苦难而已,如果未来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我们就能够说,苦难是我们的财富。而决定未来的结果不同的要素就只要现在,我们现在就可以发生改变。
改变是可以瞬间发生的,但是我们要认识到一个点,改变的效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像六哥说的,不是因为厉害了采取做,而是做了才厉害,这个第一步就是去做,这是一个改变,做了以后不断地改变,才能够变得厉害。
这一点很多人可能不会理解,他们会认为说我发怒的原因是因为孩子打碎了花瓶,或者孩子考试没有考好,我必须要这么做,我没有办法。当我们这么说的时候,其实就是认为一切的发生都是由于某个原因导致的,只要没有这个原因我就不会这样做,可是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很多事情都不是一个单一的原因导致的,而当我们真正去寻找原因的时候,也无法确切地找到,通常情况下,当你说,自己做某件事情就是因为什么什么的时候,就是要为这个事情寻找一个负责的人,通常这个 也不是自己,相当于把做决定的权利交到了外部,自己就丧失了主动权。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第一个习惯就是积极主动,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其实都是具有目的性的,作为一个妈妈,对孩子吼叫的时候也是有目的的,他是为了达到控制孩子的目的,为了发怒而给自己制造的怒气。可以设想一个同样的场景,如果她正在发怒的时候,孩子的老师打来电话,她会不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呢,我想一定是会的,所以说作为个体,一个妈妈是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的。
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以后,我们在生活中,其实做出的都是自己的选择,没有被迫做出选择这一个说法了,我们不能再以没有办法作为理由,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并不是因为改变太难,自己过去太懒,是我们下了不想改变的决心,我们没有改变的勇气。
过去发生的事情就只是事情而已,过去的事情是否会对现在造成影响,取决于我们如何去定义他,而我们如何定义过去,取决于对未来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如果同样是经历了苦难,如果未来没有什么成绩,苦难就只是苦难,如果未来创造了辉煌的成绩 ,我们就可以定义苦难为财富,这个过去没有变化,未来的结果却有所不同,造成这个不同的是我们现在的行为,所以说我们现在 就可以改变,并且改变是时时刻刻都可以发生的。
六哥常说的,不是厉害了才去做,而是做了才厉害,就是这样的,我们必须做出一个改变,这个改变可能就是迈出分享的第一步,然后再经过不断地迭代和改变,逐渐达到那个厉害和完美的状态。
二、不在意外界的评价和人际关系,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在这个世界上孤立 存在的,我们都处在一个巨大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很多人会有自卑感,会觉得说自己害怕别人说自己不好就不去做了。可是我们看自然界中,不会有那一朵花不如别的花红就不开了,哪一颗树没有别的树高就不生长就自卑了,我们人类的自卑感,其实只是一个主观性的解释。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看到别人的作业做得非常好,自己觉得我无论怎么努力也不能比他的作业更好了,所以我就不做了吧。这是把自卑当做自己不去努力的借口,这是一种自卑情结,但是我们说自卑感其实是驱动自己更加努力和卓越的契机,当我们产生自卑感的时候,我们要确定自己会因为自己现在不够好而更加努力的想法。
真正健全的自卑是来自于自己和理想的自己比较,而不是和别人比较。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差异,我们虽然不同,但是平等。不去在意别人的评价,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不再去寻求他人的认可,不活在别人的期盼中,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课题是分离开的,自己怎么做是自己的课题,他人怎么评判是他人的课题,我们无法掌控他人的课题,一旦想要去掌控他人的课题必然会带来烦恼,我们只能做到的是掌控自己能做的事情,并且承认我们无法掌控的事情。
这样我们就拥有了自由,掌握了人生的不断超越自我的价值。
三、幸福就是贡献感。
上一个点我们阐释了人际关系是烦恼的根源,我们很多的烦恼都是来自于人际关系,但是其实人际关系也是我们幸福的根源,有一种幸福是来自于比较,我们比原来更好就更幸福,我们赚的更多就更幸福,但是这似乎是没有尽头的,一旦我们获得了想要的幸福,就依然会有一个更大的目标在那里等着。
第二种幸福是阿德勒提出的“共同体感觉”,我们在一个共同体里面,找不到归属感的时候,我们应该寻找更大的共同体,比如说在学校里面被排斥,这个时候应该去寻找更大的共同体,并不是要回避问题,而是要知道别的地方并没有排斥你。而幸福就是你对于社会的关心,作为共同体的一员,积极参与其中,找到归属感,幸福来自于贡献。
所以我们首先要自我接纳,接纳自己的缺点,接受自己。自我接纳是改变的前提。其次我们要去无条件的信赖别人,无论别人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和反馈,那是别人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只需要关注“我应该怎么做”。我们为他人进行贡献并不是牺牲自己,舍弃自己,而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体会自己的价值。
总结
今天我们讲了3个点,改变是当下就可以发生的,因为决定我们行为的不是过去,而是我们的想法,我们做出了怎么样的选择。第二点,我们讲了自卑其实是我们追求卓越的一个契机,不比在意别人的评价,不比关心别人的课题,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才能拥有自由。第三点我们讲了幸福感其实是来自于贡献,当我们能够贡献自己的价值的时候,这种价值感和贡献感会是我们感觉到幸福,当我们在一个共同体小的领域内不被接纳的时候,要知道自己还有更大的共同体可以接纳自己。
有人说,每个人都带着一副眼镜在看待这个世界,每个人看待同样事情的角度决定了他的行动和生活,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就是为我们更换了一副拥有幸福感的眼镜,可以让我们有勇气,此次此刻就拥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