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听了苗老师给我们上的一堂示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我的收获颇多。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科学常识性说明文,主要讲述的是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苗老师并没有过多地去讲述科学常识,而是抓住语文本真的味道,巧妙引导孩子们去理解、品味和运用语言,培养学生质疑、梳理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地方。
首先,导入自然且妙趣横生。苗老师通过《西游记》中千里眼和顺风耳图片的展示,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在形象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好奇心瞬间点燃。特别是出示词语“腾云驾雾”时,苗老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并模仿孙悟空的经典动作,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原本相对比较枯燥的说明文教学多了几分趣味。
其次,抓住重点词提问,培养学生质疑和梳理问题的能力。课文各个部分以及标题反复出现了“呼风唤雨”这个词语,苗老师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个重点词,然后让学生提出关于呼风唤雨的一些问题。接着出示一段话,训练学生找出重点词并提问。到此并没有结束,苗老师继续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反复的质疑训练,让学生尝试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接下来是小组内整理问题清单,苗老师教给孩子们整理清单的方法:组员重复的问题可以合并,不同的问题可以梳理排序,最后再对整理的清单内容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去甄别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循循善诱,学生在不知觉中学会怎样去质疑、整理和梳理问题。
第三、将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拓展延伸的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区分发明和发现这两个词语的时候,苗老师让孩子们从课文中找出哪些属于发明的科技,哪些属于发现的科技,并且让孩子们去说一说自己家的厨房和洗手间有哪些发明。通过给学生创造充分说的机会,引导他们去理解什么叫做发明,从而感受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接着苗老师还引导学生以填空的形式,仿照课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一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语言的学习积累到语言的运用,苗老师给孩子们搭建了支架,让文本真正成为例子,学生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人,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总之,苗老师的课堂还有许多值得我去学习和反思的地方,以后一定要多多去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