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依稀记得在小时候曾经来过这里,却对这里已经一无所知......
南社明清古村落,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古村落,由民居、祠堂、书院、店铺、家庙、古榕、楼阁、村墙、古井、巷道、牌楼等构成具有浓郁珠江三角洲特色的农业聚落文化景观,难能可贵的是未破坏的明末清初的建筑比较多,保留大量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及陶塑建筑构件,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南社古村的外围是一堵城墙,由青瓦砖砌成,高约10米,城墙顶上高挂着“谢”字旗帜,表明了这里已经是“谢家地盘了”。在七月流火的夏日,室外的温度高达37度以上,走进古村却感觉丝丝的凉爽。古村的中间是一个大型鱼塘,按照习俗这不仅是“以泉水为血脉”,更是“有水有财”的象征。鱼塘中间伏着一座古老的石桥,边上的大榕树为桥上开辟一块阴凉地,几座石凳上坐满老人家,相互谈笑,宛如一副历史名画。
我们踏进第一间祠堂,名为‘崇恩堂’,这与我以前所见的祠堂不同:走进大门口并不能完全看完全部,里边有一个屏风阻隔视线,这更能吸引我们一探究竟,祠堂楼顶中空,方便采光,而地下放着一个瓦缸装满雨水,四边墙上挂满了各式历史画,画下着许多旧时小型农耕工具,以二进四合院落形式,广府建筑风格为主。
细数祠堂多达22间,每间的风格相似,都为琉璃瓦为顶,中间高四边低,每个角边装有牛角翘边,为南方潮湿多雨天气相符合。即便如此,每次进入祠堂都有不同的装饰风格、不同的展示内容,古色古香,让人沉沦于许多历史事件难以自拔。长满野草的小巷,散发着阵阵长满了青苔的泥砖所散发的清香味,越到深处越是杂草从生,凄凄惨惨戚戚。地至偏,心则远,而无车马喧,五柳先生归隐田居放弃功与名,一生飘泊李太白,写下雄起飘逸的名句,田居生活就是他们的泉源。
重游仲夏古村,收益颇多,古村之乐,得之心而寓之文也。倘若明成利就时,隐匿于山水之中,人生之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