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说龙上篇:中国龙
01.起源
在诸多探究龙起源的观点中,蛇原型说是最早被提出并且在学术界广泛传播的一种学术观点。早在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褚少孙就提出来“蛇化为龙,不变其文”的观点。但真正从学术的角度来论述龙的起源是从闻一多开始的。在他的著作《伏羲考》中,他运用图腾理论并联合对古代文献的训诂学分析与研究,得出了龙的产生是以蛇为原型的看法。他认为,在泰初时期,存在着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团族,这个团族通过战争、通婚等各种方式兼并了其它的许多团族,吸收了各个团族图腾的一部分,揉合进以蛇为原型的图腾之中,于是便形成了“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的九似说,是“由许多不同图腾揉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到目前为止,闻一多的蛇是龙的主体原型、龙最早是综合图腾之说仍占据了优势地位。
02.图腾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每个氏族及部落就以某个自然物作为本族的标志,称为图腾。同时,每个成员都得承认自己和图腾有特殊的血族关系,并对此加以崇拜,即为图腾崇拜。
在远古时代的众多图腾崇拜中,我国先民对蛇和龙的崇拜尤为突出。龙与蛇很相近,因此在先民眼中,龙、蛇往往相混或所分不明。由此又有了“龙蛇”或“蛇龙”之称谓。龙和蛇在汉人眼中是有“亲缘关系”的,今人还习惯于把十二生肖中的属蛇称为属小龙。闻一多在《伏羲考》中就说“龙的基调还是蛇。”于是对自身和动物的界限还不甚分明的原始先民们就以蛇为核心,又揉合其他动物的一些特点,从而神化出图腾的“龙”。
《说文解字》释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本草纲目》也载说龙的模样:“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龙已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图腾,深深印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我们光荣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03.神话
关于龙的神话故事,最著名的便是混沌之初的“龙汉大劫”。自盘古开天辟地后,四大混沌元素融合演变,孕育出三位混沌神兽:祖龙、元凤、始麒麟。祖龙诞生出统领鳞甲类生物、执掌海洋的龙族;元凤诞生出统领飞禽、执掌天空的凤凰族;始麒麟诞生统领走兽、执掌大地的麒麟族。于是,三族共同统治洪荒的时代到来了。但是,随着资源短缺,三族开始了漫长的争斗。最后三族决定进行决战,发动了神兽之战。这一战打得天昏地暗,异常惨烈,洪荒世界被严重破坏,最后纷纷陨落。战斗也波及甚广,生灵十不存一,各种上古神兽消亡。这段时期,因道教元始天尊年号称为“龙汉”,故称“龙汉大劫”。“龙汉大劫”后,祖龙杀伐太凶、业戾太深,以至于自身气运尽丧,被囚禁在昆仑山下的龙泉洞内,永世不得翻身。
其他关于龙的神话故事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便是《西游记》中的四海龙王以及《哪吒闹海》中哪吒打死龙王三太子敖丙的故事。东海龙王名为敖广,号东海广德王,他是一头青龙,掌控雨、雷、洪水、海潮等,属性为水龙。南海龙王敖钦,号南海广利王,他是一头赤龙,掌控闪电和火灾等,属性为火龙。西海龙王敖闰,号西海广顺王,他是一头黑龙,掌控气流变化和温度调节,属性为风龙。北海龙王敖顺,号北海广泽王,他是一头白龙,掌控冰雹、雪、霜冻等,属性为冰龙。
04.皇权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九霄龙吟惊天变,风云际会浅水游。”
说到“龙文化”,其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便是皇权。自汉高祖刘邦开始,历代统治者将自己标榜为“真龙天子”。之后,每当大一统王朝建立后,龙作为一种成熟的信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成为皇权的象征。
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在阶级社会里,谁在生产关系领域居于统治地位,其思想也就成为它所统治的那个社会的全民指导思想。历代帝王既然那样热衷于宣扬龙的神圣、尊贵,并把自己与龙联系起来,借神化了的龙来形象地宣扬“君权神授”思想,广大臣民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龙为贵”的观念而尊崇龙了。
龙既代表了至高无上的皇家权力,又代表着热血奔腾的英雄梦想。《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便有关于龙的经典对白:“操曰: ‘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夫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05.民俗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苍龙七宿的出没与降雨相互对应,古人认为是龙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又决定着农耕收成,农耕的收成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龙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时也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人们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民俗,从形成的历史脉络来看,有学者指出,东汉时期在端午纪念屈原的过程中产生了竞渡,起源地点在荆楚汨罗,端午竞渡先于端午龙舟竞渡;确切的龙舟造型始于东汉,仅作为神仙坐骑,现实竞渡中仍使用鸟船;确切的龙舟用于竞渡始于唐代初期,举办时间主要在端午节;竞渡用龙舟的理由是龙的显著地位及其象征意义。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部分文字材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核实后协商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