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传统的认识中,认为读书就是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最好一个字一个字精度才好。甭管读完之后到底记住了多少,理解了多少。
可是现实的情况是,纸质书和电子书越来越多,可我们的精力却越来越有限——要上班,要照顾家人,要健身,还要有应酬。
可是若因此而放弃读书学习,未免也有些太可惜了。
这时候,就需要高效读书这个工具来帮忙。
可是即便如此,书太多,时间有限,也没有办法将自己感兴趣的书一网打尽。
更何况,有些书,看名字觉得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可是等读到一半的时候,才发现其实并不是自己想读得的内容,这时候,读之无味,弃之可惜,左右为难。
那么问题出来了,有没有知道一本书的内容的更简洁的方法呢?你别说,还真有,那就是拆书稿。
在时间就是生命的今天,通过花几十分钟的时间来快速确定一本书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真是再划算不过。
通过阅读《少有人走的路》的拆书稿,我学习到了拆书稿的基本结构。
拆书稿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开头,也叫坡道。这部分是对全书观点的提炼,作者的引言要不是书要解决的问题,要不是书的精华浓缩,要不是读了之后的感受,读了这部分,就能get到全书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比如作者引入《少有人走的路》时以问题入手,然后引出《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可以为我们解答一些问题,再用作者斯科特·派克被美国民众称为“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里医生”,来证实本书为不仅可以为我们解答问题,而且可信度值得信赖,读者读到这里,如果读者有过引言中的相似问题,一般都会迫不及待的读下去。
第二部分是内容的主体,也叫阐述。这一部分,就会将书中的精华逐一提炼,方便读者快速掌握书的整体内容。
作者在这里提炼了自律、自律的四个原则即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和保持平衡,后面又详细解说了四个原则。
然后又提出问题:自律的道理懂了,但是要做到,谈何容易呢?别怕,派克医生也给出了自律的源动力——爱。
紧接着详细阐述了派克医生的爱和我们意识中定义的爱的不同,从而加深理解,更有利于每个人去实践。
第三部分是升华,是写拆书稿的作者将书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给出思考。比如从《少有人走的路》中,提炼人生道路上的“原罪”——懒惰。
要想获得自律,实现爱,就必须克服懒惰这个原罪,通过“心灵的力量”和获得成就的幸福感,来说服人类克服懒惰。
因为懒惰是顺应人性的,既然是顺应人性,那么实践起来肯定最容易,反而自律和爱才是反人性的,所以这就需要发挥人的主动能动性,主动对抗“熵”,因为反人性,从而也是《少有人走的路》。
学会了拆书稿的基本结构,下一步,可以从开头、主体和升华部分各个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