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如何让阅读变现?

       大多数人或许都有这样的困惑,明明读过很多书却仿佛没看,感觉自己掌握了多方面的知识却不能学以致用。这样的读书结果既不能让自己得到有效提升也白白消耗了时间、精力。对此我们需要一套“高效阅读法则”。

  对此《阅读变现》一书作者山口周指出,当你想要将通过书本获得的知识和感悟活用到工作中时,重点其实在“读后”。将从各种书籍中获取的知识贮藏起来,并依据不同的需求,将这些知识进行组合,从而生产出知识性的成果。

  相较于“阅读量”,“读后”反而成了问题的关键。作者在书中详细阐释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法。

  一、“阅读与工作相联系”的六大原则

  原则1 为收获成果而必须阅读的“两种书

  首先,扎实地阅读商务类书籍中的“名著”,也就是去读那些能够为商务人士塑造基本体力的书。其次,阅读通识类书籍,或者说通识类的相关书籍,也就是去读那些能够为商务人士塑造个性的书。

  商务书是“常规演技”,通识书是“自由演技”。只有当这两类书籍聚在一起时,才能够产生“拥有某一个人特性的知识成果。”

  “狭窄深奥”与“宽泛浅显”。商务类书籍的阅读方法基本就是反复阅读名著,不要去记笔记。商务类书籍的阅读特点就是“狭窄而深奥”。而通识类书籍的阅读方法基本来说就是随心所欲地广泛阅读大量书籍,并且阅读时需要记读书笔记。通识类书籍的阅读特点就是“宽泛浅显”。

  原则2 一本书,读2成就够了

       坚持把一本书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读完,这种做法的效率其实非常低。

  “帕累托法则”告诉我们“在各种各样的领域内,80%的结果是从整体的20%之中产生的。想要高效地阅读并收获知识,关键要看我们如何找出书中20%的精华部分。

  一段的开头倘若没有令人心动,就果断跳过。阅读目录时,如果发现其中有“总论”或“结论”等总结性文字的章节,就先从这里读起。如果并没有“总结”类的东西,那就翻到目录部分,找出“看上去最有趣”的一章,从最吸引自己的部分开始阅读。不用逐字逐句读,而是只读每段开头那句话即可。

  不必钻牛角尖地思考“读,还是不读?”,只要按照自己的感觉去阅读就可以了。对于商务人士来说时间就是最珍贵的资源,因此,“只读精华的那两成,其他先舍弃”的阅读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原则3 把读书想象成“投资股票”

  读书不是消费行为,而是投资行为。投资的本钱是金钱和时间,而回报则是非经济型如知识和感动,以及经济型如工作好评与晋升、加薪。

  “机会难得,所以要全部读完”,这种想法是在浪费投入。我们将读书当做一种投资行为,而这最大的投入就是“我们的时间”。读书,就是付出我们有限的时间和金钱去投资,从中获得丰厚的人生回馈的一种投资行为。当你判断出在此基础上再投入更多时间,也无法更多地获得回馈时,你就该和手中的书说再见了。

  原则4 阅读,要以“遗忘”为前提

  “不要依赖头脑记忆”。只依赖头脑中的记忆去进行知识生产,你的输出能力会变得非常孱弱。

  制造信息“鱼笼”。将代表着信息的鱼投入其中饲养起来。具体来说,即把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点,以电子资料的形式保存下来。因为一些必要的信息已经放置到“鱼笼”中了,所以不用事无巨细地全记到脑子里。也就是说,你可以放心地去遗忘。

  原则5 读5本书,不如“一本书读5遍”

  大家通常认为,一个人爱读书,那就意味着他会读大量的、类型庞杂的书。但其实,如果你是出于个人趣味去读书,那么这种读书方法还是可行的,但是这一点对从事知识生产的人来说却没什么用。因为只读一遍肯定会忘记。

  采取“T字型读书法”

  “宽泛浅略的阅读行为”无论重复多少回,都无法提升知识的贮藏量。真正重要的是找到一本能让人想重复去读的深度好书,然后再一遍一遍地去仔细阅读它。只有通过“T字型读书法”,才能增加知识储备的厚度。

  用半年时间,坚持只读同一本书。有些人会不断重复深入地阅读同一本书,并进行着新奇特殊的知识生产。

  原则6 减少阅读中的“闲置时间”

  “同时阅读10本以上的书”。不是“10本”,而是“10本以上”。也就是说,同时正在阅读的书籍数量,要以“10本”为最低限。为什么要尽量同时读很多本书呢?因为这样做的话能够提高你的运转率。

  首先,减少“闲置(或停滞)时间”。也就是说,要格外注意,务必将生活中那些“懒懒散散、什么都没干”的时间减到最少。接下来,为了将这个闲置时间最小化,“尽量同时阅读大量的书籍”也十分重要。

  挑中正合“当下心情”的书,就要一口气读下去。

  假如想读书的“情绪模式”有10个档位,3本书全部不合适的概率就会高达72.9%。当书本数量上升到10本,那么全部不合适的概率就会下降到35%,上升到20本的时候,不合适的概率就只剩12%了。可见减少“闲置(或停滞)时间”是多么的有效了。

  如果想要使用短时间内广泛涉猎的读书方式,并以此为自己武装知识力量,那么就请你尝试积极地同时阅读多本书籍这样的阅读方法吧。

  二、商务类书籍X读些什么?

  1、不懂经营学的企业顾问

  作者三年间遍览经营学的经典书目。最终痛切地认识到“其实只阅读书目总量的一至二成,也能获得九成的效果”。而问题就在于,究竟读哪“一成的书”,才能获得“九成的效果”?

  2、真正必读的71本“商务书籍曼陀罗”

  “唯有这些”要彻底精读。作者将这些“必读书目”整体以“商务书籍曼陀罗”的结构来说明。无论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职业种类,只要是从事知识生产的白领阶层都绝对必读的书目,放在了曼陀罗的中心位置,而趋向曼陀罗外侧这部分,则会介绍在领域中专业程度更高,与该领域更为直接对口的硬核专业书。

  除非你想要继续深入研究、立志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否则的话,从曼陀罗的中心出发,至多阅读到第二层级的程度,对于你的基础教育来说就已经足够了,接下来的那些书目按照你实际工作的所需去阅读即可。

  你需要将这些基础书目彻底地、一字不落地精读下来。比起粗浅地胡乱读个几百本书,认真精读这样“越读越出干货”的好书才更重要。

  3、“解读古经典籍的书籍”无法代替“古经典籍”

  只学精华部分其实毫无意义。无论阅读多少本这种简易版本的解说类书籍都无法提高自己的经营学基本功。理由其实极其简单,因为我们只有通过重新体验作者在古经典籍、原著中展开的思考过程,切身地学习“经营的思考方式”“商务的思维秘诀”,才有意义。而简易版本的说明书籍则省略了原著的一些思考过程,只用大纲或关键词解释说明。而这种类型的知识,就算记住再多,也无法提高自己在知识生产方面的体力。

  4、新出版的商务书籍有九成都是“XX书”

  虽然这种说法可能有些偏激,但作者认为新出版的商务书中九成都没有阅读的必要。

  新出版的商务书籍的内容,几乎都只是把古典名著商务书已经写过的东西换了新的案例或是新的行业,再重复说明了一遍而已。所以只要仔细阅读古典商务名著,新出版的商务类书籍不读也罢。

  5、不读畅销类书籍

  阅读畅销书其实就是在做低性价比的投资。畅销的商务书籍其实就是这样的情况:

  (1)短期:读者非常多,无法成为拉开差距的主要原因,效果甚微。

  (2)长期:大部分内容没过几年就过时了,效果其实同样甚微。

  与他人雷同,而且既过时又无聊,从个人输出的角度来说是“最糟糕”的情况了。

  三、商务类书籍X怎么读?

  1、不要做摘抄和读书笔记

       从商务类书籍中获得的知识,请“直接”用来实践!

  从商务类书籍中得到的知识及感触,一般立刻就能派上用场。立刻就要用到的道具并不需要特意收进仓库。

  在商务类书籍中记载的自然都是与商务有关的事例以及启发。所以并不需要进行置换的工作。只要将从书中学到的事例及启发在每天的工作当中付诸实践即可。

  2、读到“不懂之处”就跳过去10页吧

  如果在阅读时始终感到无趣的话,那么就尝试先跳读10页吧。如果从10页之后开始读仍旧感到勉强的话,别犹豫,再跳过去10页试试。还是觉得无趣那就翻到目录找到自己最感兴趣、最有关联的部分阅读。如果仍然觉得无聊,那就暂时放弃阅读此书。

  当阅读一本书时,感到不顺心意或读不懂,其实责任绝不在你。阅读一本书其实就是在进行某种对话,读不懂,则意味着“语言不通”。和语言不通的对象交谈是没意义的。等到你自身产生了变化,语言得以互通了,再去阅读这本书即可。

  3、“商务书籍曼陀罗”应该按照“从中心向外沿”的顺序去阅读

  核心部分介绍的书目,能令你在经营学的学习上获得一个大略的学科地图。如果你对经营学领域尚不熟稔,那么首先应该从核心领域的相关书目读起。接下来,倘若想要深入了解某一具体方向,那么就再继续阅读与该方向相关的、更为专业的书籍。也就是说,选择从曼陀罗的中心逐渐向外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更为高效。

  4、只读过迈克尔·波特就不要妄言竞争战略理论了

    建议大家从“商务类书籍曼陀罗”的中心开始阅读,同时也意味着要绕开“名著的弊端”。身负盛名的经营学者所写的所谓“名著”,大多在内容上会选择一些十分偏激的思考方式。

  之所以主张“首先从入门书(曼陀罗中心)入手,先获得‘思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俯瞰视角,接下来,本着想要深入挖掘其中一小部分的态度,再去阅读大师们的名著,这样的阅读路线比较安全”,原因也在于此。

  5、先读“曼陀罗中心”为自己描画人生战略

  思考自己的人生在什么时期应该获取一些什么东西,这是非常重要的。

       曼陀罗核心部分的书是能够代表所有类别的入门书,通过阅读这一部分的书目,你就能大致理解“企业是依靠怎样的机制在运转的”了。这样一来,也就提高了你的观念立场。

  经营战略、市场运营以及财政金融会给你的人生带来益处。之所以说最好在二十来岁时将曼陀罗的核心书目读完,是因为这些书都对你思考“自己的人生战略”十分有益。

  人战略展望20年后。此处有一个关于产业中长期的收益性和成长性的问题。我们的职业生涯长达数十年,相较于思考“此时此地”,我们至少应该将时间轴延长到未来20年,再去思考。

  如果学习了基础的经营战略论和金融学,那么你将对哪类产业从中长期角度来看会衰退或者成长这方面,拥有一定程度的感知力。

  6、30-40岁这一代的人,需要深入到曼陀罗的第二层

    年过三十,我们应一边继续深入挖掘自身专业领域,一边从整体角度对经营领域有一定的认知。

  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组织及财务的相关领域了。只要隶属于公司组织,那么没有人会与这两片领域毫无瓜葛。

  进行一个入门书5本加专业书5本,共计10本的“一日读书”计划。该计划的基本内容是:上午粗略阅读入门书,下午精读专业书。

  四、通识类书籍X读些什么?

  1、通识类书籍对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很有效

  随着职位升高,决策难度也增加,面对尚未遭遇过的问题的情况也会越多。面对“工作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疑难问题,我们从商务书中获取的“知识”就基本起不上什么作用了。

  针对这些难题,反而是阅读通识类书籍,从中获取“人性”或“组织及社会的特质”的启发,会为我们带来极大的帮助。

  2、九成的普通人和一成能得出成果的人之间有什么差别?

  一般情况下,咨询顾问手中最大的武器就是逻辑思考。咨询企业顾问中的“精英”人员都在读通识类书。我们可以将咨询顾问称之为“追求终极合理性的人”。在这些追求合理性的人中,尤为活跃的一部分人的共通点就是阅读通识类书籍。

  完全地用逻辑去思考事物的这种思维方式,主要用于理数和自然科学领域。而拥有这种思维的人们却从早到晚努力地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等通识类知识,或者也可以说是文化、人文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所有优秀人士都在阅读各种各样的通识类书籍。

  3、该读些什么?通识类书籍分7类

       对于一位商务人士来说,阅读这些类别的书籍能够获得一些有意义的事实和启发。

      1.哲学(近·现代思想)

      2.历史(世界史·日本史)

      3.心理学(认知·社会·教育)

      4.医学·生理学·脑科学

      5.工学(包含计算机科学)

      6.生物学

      7.文化人类学

  4、首先,从“传统好书”和“有趣的书”开始吧

  在阅读通识类书籍时,没必要树立太明确的目标。因为一旦这样做了,就有可能错过一些意外的发现。

  比起是否有用,以是否有趣作为评判标准更加重要。因为只有阅读时真正感到趣味性,这本书的内容才能为我们所用。

  去哪里找这些经典书籍呢?提供相关信息的源头有两个:1.介绍优秀书籍的书;2.书店的书架上。

     5、检查自己和一本书是否合拍的方法

   (1)粗略阅读“概要”部分。(2)“目录”→本文仅读一页即可。

  一本书是否有趣,往往会跟随我们自身的体会、精神状态、所烦恼的问题、所掌握的技术和知识的变化而改变。不论我们身边的人和名人们如何强调“有趣”,只要我们按照前文指示的方法做过之后,没有感受到这种“有趣”,那就意味着这本书和你“语言不通”,并不适合你。

  6、输入方式和他人不同,能够促使差异化的产生

  大家都说好的书,所有人都会去读。你读完这本书也就只是“平平无奇”。如果你读的是一般人不太会读的书,也就是说,你从比较小众的书中找到了有趣的点,那这本书或许也就成为了你与他人的差别。

  不知道他人的情况是怎样的,能读多少让自己着迷的书,这件事本身会促成差异化的产生。如果你想要获得与他人不同的知识成果,那么“如何输入和他人不同的信息”正是关键所在。

  7、以“短视角”阅读通识类书籍即可

  以“将来一定会有用”的理由去选择必读书目,这种做法是很没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此时此地”马上就能用到,或者在一瞬间出于个人喜好、觉得很有趣所以选择了一本书。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从中长期视角出发去读书。

  8、“其中都有什么”,这样的感觉十分重要

  从短期视角出发去读书即可。重要的是能否于“此时此地”“起到作用,或者有趣”,因为“将来一定会有用”的理由而发奋苦读则完全没有必要。话虽如此,但只是读那种并没有营养的书,那么就算读得再多也没有意义。

  阅读能否与一个人独有的知识生产联系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这本书中都有些什么”的敏感度所左右的。总之先收集→出现不时之需可以派上用场。

  9、以“做自己的制作人”的态度去决定主题

  所谓制作,其实就是“做乘法”。

  ● 发源自美国的摇滚舞曲×英伦风装束=披头士

       ● 设计×电脑科技=苹果公司

       ● 日本的食材×法式烹调法=皮埃尔·加涅尔(Pierre Gagnaire)②

       ● 男性衣物的布料×女性服装=香奈儿

  每个获得突出市场定位的品牌,都必须拥有“乘法”要素。要素的“连接点”蕴含着机会。

  10、阅读帮我们认知自我

        阅读了各个领域的书籍后,你将逐渐明了自己的兴趣倾向。

        如此重复,你就能清晰地掌握自己究竟对哪一类书比较感兴趣、比较关注了。也就是说,你在逐渐地认知自我。这会在你择业时为你带来极大的参考价值。

  11、以成为“知识的巨人”为目标,效率是极低的

  有人会认为:只读自己感到有趣的书,不会令知识储备太过单一吗?但我认为不必太过担心。因为对于大多数商务人士来讲,所谓知识生产并不是一个人艰苦地闭门造车,而是通过多人组团来完成的工作。

  也就是说,从“树立个人风格”的角度来看,比起所有知识都懂,但都只是一知半解,不如只懂某一部分,但格外擅长。

  五、通识类书籍X怎么读?

  1、即便是有益的书,只是读过并不能和工作产生关联

  请以“读过的内容”,你迟早会全部遗忘掉”为前提去阅读。

  我们需要研究的其实并不是“怎么做才能过目不忘”,而是“怎样做才能保证即便忘了阅读过的书的内容也没关系”。

  所谓成果,是一种输入和输出相关联的力量。

  这种输入与输出相联系的意外性和较长的时间间隔,正是学习通识的一大特征。因此,能够将二者相联系的人与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人之间,在知识成就方面会产生巨大的差距。

  2、将知识与工作成果相关联的办法

  为了能将通识类书籍的阅读与工作相联系,我们必须要做的一点就是“抽象化”。

  所谓抽象化,就是舍弃细枝末节,提炼精华,总结出一个“简单来说就是××”的结论。也就是说,要将构成事物运转的基本结构提取出来。在经济学领域,这被称为“模型化”。

  3、无法“抽象化”,只是博识而已

  进行抽象化后,接下来就是将抽象化所得出的假设放进商务范畴或我们自己的人生当中,观察我们能从中得出怎样的结论。此处的一个要点在于,我们应该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思考。

  没有“抽象化”地读一本书,我们只会变成一个“博学的人”罢了。例如生活中有些人读了很多书,十分乐于卖弄他们对各领域的了解,但是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却都过得不怎么样。虽然对很多领域都有了解,但是这些知识并没有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发挥作用。

  4、打造一个忘了也没关系的“机制”吧

  想解决这个难题,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去打造一个“忘了也没关系的机制”。

    建议大家制作一个“鱼笼”,将信息,也就是鱼儿们饲养在里面。具体来说,就是当阅读时看到了你认为比较重要的地方,就摘抄转换成数字信息,确保你随时可以找到它。

  5、把书当成“笔记”尽情书写

  书在购买时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只有读者和著者完成对话,书写了种种内容,这一作品才算完成。意思就是说,应该一边去画线、书写,一边阅读。也就是要把书读到“烂”。

  6、画线的三个工具:红笔、油性彩铅笔、荧光记号笔

  三色圆珠笔中的红色:在地铁中使用。之所以选择红色,是因为这种颜色最为显眼。

  油性彩铅笔:在床头使用。因为躺在床上的时候用三色圆珠笔是写不出字来的。

  荧光记号笔(橘色):在书桌上使用。是画线时所用的最强道具。即便在文字上画线,也丝毫不会影响阅读效果,同时还能够对应文字字号的大小改变线条粗细。

  7、咨询顾问的“三遍”阅读术

  为了能将从一本书中获得的信息(鱼)放入“鱼笼”,你需要通过如下三个步骤,将一本书读三遍。

        ● 第一遍:画线

        ● 第二遍:选出5项

        ● 第三遍:摘抄

  第一遍 画线——将比较在意的文字部分整体画线。第二遍 选择5个选项——确定画线部分的先后顺序。第三遍 摘抄——写下关于工作的“提示与启发”。(1)感到有趣的部分(2)为商务工作和实际生活所带来的启发(3)具体行动假设

  用“印象笔记”摘抄是最强选择。

  使用“可在随后检索”的工具。正是因为随后能够进行检索,所以我们才没有将书本的内容存储在头脑中,而是放心地将其存储在了外部空间。

  为“鱼笼”设定一个主题,准备一个自定义的“抽屉”,能够提高信息检索的敏感度。具体来讲,就是在印象笔记中添加“标签”。添加主题,能够增加注意。为鱼笼添加主题可以提高我们自身对信息敏感的度。

  8、重复阅读很多、很多遍

  所谓阅读的技术,与其说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不如说是如何活用一本读过的书更为准确。第一种:摘抄重要部分,保证必要情况下随时能够检索到。第二种:一有机会就去重温。

  六、“在书店散步”的技术

  1、在书店的那些“不认识的书架”附近闲逛

  尽量去大书店,每月去一次,每次要在书店待上两个小时。

  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完全不同,想要有一个好的读书积累,那么就必须分别利用好这两种不同的渠道。

  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有着很多不同之处,最大的一点就在“偶然性”上。在逛实体书店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邂逅一些意想不到的书籍。而逛网络书店时,我们基本上只能遇到和我们现在比较感兴趣的内容相关的图书。

  逛逛商务图书“以外”的区域

  在逛大型书店的时候,请不要只看和自己工作相关的商务类图书,一定要转完所有区域。“自然科学”的书架是宝藏矿山。

  只有积极到与我们自身的工作和生活之间关联性很低的书架那里去闲逛,才能获得类似这样的偶然所创造的美妙邂逅。

  2、看看“最喜欢的书目”周围的书架

  名著往往“超越了分类的限制”。很多书都符合这样的情况:越是名著,内容越是刺激,那么就越可能“无法被一种类别概括”。

  因为有趣的书本往往都是跨领域的。因此,我才主张以“有趣的书”为起点,不断去发掘更多有趣的图书,我认为,这也是“找到有趣书目的技巧”之一。

  3、不要受“书架分类”的限制

  受到分类限制后,我们进行一些特别的、具备我们个人特色的组合范围就会变窄,这点请务必注意。

  “受分类限制”含义是指:如果想要学习创新知识,就只关注商务书中与创新相关的区域这种情况。

  如果想要架构起一套你独有的创新理论的话,那么就有必要输入商务创新类书籍之外的一些书本的知识。

  4、名人传记和“我的履历书”都是宝藏

  还有一类与科学领域的发明·发现相关的重要参考文献,就是名人传记。

  你阅读的书籍超脱其所属分类的部分有多少,而在此基础上,书中的结论考证又能够在何种程度上与其所属的分类相关联,根据这些方面程度的不同,你得出的思考成果的质量也会大不相同。

  图书馆和一般的书店有何不同呢?我认为,“能读到一些老书”是图书馆最大的一个优点。我所说的“老书”,并不是从古典和现代这种时间意义上讲的,我指的是“当下已经读不到的一些书”。

  七、通过“书架”连接阅读与工作

  1、读过的书和读到一半的书“不可混合,十分危险!”

  如何收纳和保管书籍,决定了我们能否将读书与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因为当你在思考该读哪一本书的时候,“总之暂时先不读了的书”和“正在读的书”一旦混淆在一起,挑选当前应读书目的效率就会降低。

  请将“挑选书本”的时间归零。

  “席克定律”。它指的是“用户作决定花费的时间长度,和他所面临的选项数量成正比”。如果“已经读完的书”和“正在阅读的书”混在一起了,那么就会为你的选择带来更大负担,选择的时间也会被拖长。

  2、读到一半的书越积越多,聚沙成塔

  将正在阅读的书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呢?我最为重视的办法就是:聚书成塔。具体说,就是将家中读到一半的书堆积起来,收纳成为“书塔”(这种书塔架在网络上能够买到),在公司的书桌上也可以用“堆叠”方式来收纳。

  轻松抽一本带出门。正在阅读的书应该尽量多准备一些,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心情马上随机挑选想读的书本,这正是减少空闲时间的一大要点。

  3、“书塔”→书包→书架/废弃品收纳纸箱

  在读完的书(分过类的书本)之中,以后可参考的可能性较高的,时常想要重温的书本就搬进书架子里,不能满足这两条的那些书,就放进废弃品收纳纸箱。这个废弃品收纳纸箱放满了,就拿去处理掉。

  问自己:“现在想读吗?”能够处理掉一半存货

  在每年的年末重新审视一遍自己的书塔。审核标准是“这半年间一次都没碰过的书”再加上“现在没有想读的念头的书”。

  4、“空隙”或许会为你带来“命中注定的那一本书”

  “有放置新书的空隙”这一点十分重要。

       因为如果将书塔塞得满满当当,周围也都摆满了书的话,买新书的时候总会为自己做这样的心理建设:“书塔已经塞得够满了。某本书现在还没读呢,总之先给书塔腾出点空隙吧,在此之前就先别买新书了。”

  错过“那一时刻”就不会再见了。和书本相遇真的需要“缘分”,一旦错失机会,就不会再度遇见相同的状态了。定期清理掉书塔中已经不再适宜占据其中的书目,适当为书塔腾出些空隙。

  5、别让书架成为“死火山”,要让它做个“休眠火山”

  总结来讲,放置书本的场所基本只分为两类。

       第一场所:放置接下来想要阅读的书目的场所=活火山

       第二场所:放置有机会的话希望能参考的、想重温的书目的场所=休眠火山

  倘若不处理旧书,那就没有空间放新书,最终,如果你一直在书架上放一些很多年都没有翻过一回的书,那必然会限制你摄入新知识的总量。

  书架就是思考的辅助工具。书架在收纳书本的功能之上,还肩负着“成为最新关注点的索引”,为我们的思考提供辅助的功能。

  面对书架思考,就是通过书脊,和一位又一位作者进行对话。而多年未曾翻阅的书本则完全无法为你带来刺激感。那本书的作者,已经无法与你对话了。从知识生产的贡献来看,这样的一本书,就算收在书架里也没有什么意义。

  6、不要按照开本大小,而是要分门别类去设置你的“书架”

  不按尺寸,而是按照主题去摆放书本,这样才更容易使书本之间产生关联性,从而增强对我们的知识刺激。

  创造性其实本质上就是“能够与意外相关联的能力”。为了成就这种“关联”,就必须创造一个便于我们去进行“关联”的环境。

  7、改变创意从改变书架的排列顺序开始

  第一:“所谓创意,它不是别的,就是对既有要素的新组合”。第二:“创造新组合的这种才能,需依存于发现事物关联性的才能之上”。

  这样做能为书本创造联系。从物理层面上去改变书架的排列组合,尝试变动书本之间的联系。尝试每半年为你的书架做一次重大的排序调整,一定能够收获新鲜的刺激。

  旅行或出差时可以阅读电子书。从个人角度来说,小说要比商务类书籍和非虚构作品更适宜放进电子书里。商务类和非虚构类书籍的基本阅读方式是随机翻阅,“只读想读的部分”,使用电子书的话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只读这些就可以!商务图书曼陀罗(71本)

  超基础六册

  《MBA经营战略》(相叶宏二、GLOBIS商学院 编辑)

  《(改订第三版)GLOBIS MBA市场营销》(GLOBIS经营大学院 编著)

  《公司不教,但要你懂的财务知识》(石野雄一 著)

  《人事专家的财会书》(协和发酵工业)

  《工作的原理·解决问题篇》(斋藤嘉则 著)

  《做决策所需的“分析技术” 为最大程度获取经营成果所准备 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考法》(后正武 著)

  经营战略 基础4册

  《创新者的窘境》(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著)

  《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 著)

  《企业参谋》(大前研一 著)

  《经营战略思考法》(沼上干 著)

  经营战略 应用4册

  《战略历程(第二版)》(亨利·明茨伯格、布鲁斯·阿尔斯特兰德、约瑟夫·兰佩尔 著)

  《战略经济学》(戴维·贝赞可、戴维·德雷诺夫、马克·尚利 著)

  《战略管理》(杰伊·B. 巴尼 著)

  《孙子》

  市场营销 基础3册

  《跨越鸿沟》(杰弗里·摩尔 著)

  《创新的扩散》(E·M. 罗杰斯 著)

  《22条商规》(杰克·特劳特、阿尔·里斯 著)

  市场营销 应用4册

  《文脉品牌》(阿久津聪、石田茂 著)

  《消费社会》(让·鲍德里亚 著)

  《管理品牌资产》(戴维·阿克 著)

  《创意的生成》(詹姆斯·韦伯·扬 著)

  财务·会计 基础3册

  《稻盛和夫的实学》(稻盛和夫 著)

  《(新版)GLOBIS MBA 金融学》(GLOBIS经营大学院 编著)

  《公司理财》(理查德·A. 布雷利等 著)

  财务·会计 应用4册

  《(决定版)实物期权》(汤姆·科普兰 著)

  《价值评估》(麦肯锡公司、蒂姆·科勒、马克·戈德哈特、戴维·威赛尔斯 著)

  《EVA创造的经营》(贝内特·思特 著)

  《恩德的遗言》(河邑厚德 著)

  组织 基础5册

  《失败的本质》(户部良一 其他 著)

  《知识创造的企业》(野中郁次郎、竹内弘高 著)

  《从优秀到卓越》(吉姆·柯林斯 著)

  《组织行为学》(斯蒂芬·罗宾斯 著)

  《变革为何这样难》(罗伯特·凯根 著)

  组织 应用6册

  《经济学·组织与管理》(保罗·米尔格罗姆 著)

  《U型理论》(奥托·夏莫 著)

  《战略与结构》(艾尔弗雷德·D. 钱德勒 著)

《“气氛”的研究》(山本七平 著)

  《企业文化生存与变革指南》(埃德加·沙因 著)

  《燃烧吧!剑(上·下)》(司马辽太郎 著)

  领导力 基础3册

  《阿蒙森与斯科特》(本多胜一 著)

  《上任第一年2:从职业经理人到高级管理者的成功转型》(琳达·希尔 有贺裕子 著)

  《南极:“忍耐号”历险记》(欧内斯特·沙克尔顿 著)

  领导力 应用5册

  《孤筏重洋》(托尔·海雅达尔 著)

  《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彼得·德鲁克 著)

  《情商》(丹尼尔·戈尔曼 著)

  《史蒂夫·乔布斯传》(沃尔特·艾萨克森 著)

  《君主论》(尼可罗·马基雅弗利 著)

  决策 基础4册

  《(新版)经济性工学的基础》(千住镇雄、伏见多美雄、日本能率协会Management Center 著)

  《魔球》(迈克尔·刘易斯 著)

  《何为战略性思考》(冈崎久彦 著)

  《哈佛决策课》(迈克尔·罗伯托 著)

  决策 应用3册

  《知你所不知》(迈克尔·罗伯托 著)

  《情景规划:未来与战略之间的整合》(麦茨·林德格伦 著)

《统计数字会撒谎》(达莱尔·哈夫 著)

  通用管理 基础4册

  《黑猫宅急便的经营学》(小仓昌南 著)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郭士纳 山冈洋一 著)

  《极度驾驭》(卡洛斯·戈恩 著)

  《敲了石桥过不去河》(西堀荣三郎 著)

  通用管理 应用2册

  《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小艾尔弗雷德·斯隆 著)

  《安迪·格鲁夫传》(理查德·泰德罗 著)

  其他(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4册

  《经济学原理》(格里高里·曼昆 著)

  《影响力》(罗伯特·B. 西奥迪尼 著)

  《动机与人格》(亚伯拉罕·马斯洛 著)

  《小小世界》(邓肯·瓦茨 著)

  其他(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应用7册

  《合作的进化》(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 著)

  《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 著)

  《心流》(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著)

  《内在动机》(爱德华·L. 德西 著)《贫穷的终结》(杰弗里·萨克斯 著)

《贫穷的终结》(杰弗里·萨克斯 著)

  《贫困与饥荒》(阿马蒂亚·库马尔·森 著)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 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30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61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089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42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4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44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2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78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16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6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5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59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59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8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