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本书?
不可否认,打开本书是被书名吸引,爱读书爱阅读的小伙伴,可能很多都有希望能够在阅读中或者阅读后能够变现的想法,类似知识分享,拆书稿,视频课等,但这本书不是讲这些的,而是主要告诉大家作为一个职场人士,应该阅读哪些书,怎么阅读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提高工作技能和收获,这个才是作者口中的“变现”。
作者是一个日本人山口周,属于职场小达人,也算一个通过阅读实现行业切换的成功人士,他的阅读经验还是有借鉴的价值,但不需要盲从,毕竟在文化背景和职业背景的区别下,还是有相对局限性。但更多的了解别人的模式,也是拓展属于自己阅读模式和观念的一个补充和深化。
作者的阅读模式是什么?
简单来说,作者把需要阅读的书籍分为两类:商务类(专业类)和通识类。商务类书籍,让你能直接应用在职场上,成为专业人士和职场小达人,而通识类书籍,是让你如虎添翼,成为和别人不一样的职场人士,也是提高自我和更胜一筹的关键。
作者的阅读原则主要分为6点:
1、书籍的分类。主要分为商务类(专业类)和通识类书籍,这两类书籍属于必读。
2、一本书读2成就够了。类似28原则,一本书对你有用的,大概率只有20%,所以快速抓住对自己有用的关键点,但如何抓住关键点呢?学会看书前提问和通过目录来寻找你感兴趣和能解决你问题的点,主动阅读达到快速找到关键点的目的,不要觉得浪费而慢慢一个字一个字的阅读,毕竟时间更加宝贵。
3、把读书想成一种投资。成本是买书的钱和你的阅读时间(其实主要是时间成本),而回报我们的主要是知识感动以及工作上的好评和升职加薪。所以我们对时间投入上,就要学会平衡,问问自己真的有必要一个字一个字的阅读完一本书吗?还是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和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更重要?
4、阅读是以“遗忘”为前提。很多人读书后,没多久就忘记了。主要是因为这个知识你没有实际应用或者这个知识没有进入你的只是体系内,所以就没能进入到大脑核心区。完全靠记忆力的知识存储是不靠谱的,我们小学初中高中那些靠死记硬背下来的知识,你现在还记得多少呢?所以我们要做一个脑部的信息“鱼笼”,把对我们有用的信息筛选出来放入“鱼笼”,其他的就放心的“遗忘”吧。(其实也不会完全遗忘,会在有知识关联的情况下,被潜意识拖出来,让你更加容易学习关联知识)
5、读5本书,不如一本书读5遍。这个不是和第2点冲突了吗?其实读5遍主要是指有深度的好书,这类书一般一遍很难吸收很多知识,每一遍都会有更多的收获,但哪些书需要多读呢?这个就涉及到了大量的略读了,在略读路上,发现深度好书,然后深耕,提高知识的厚度。
6、减少阅读中的“闲置时间”。有没有这样的情况,书桌上放了一两本书,一本专业,一本历史,但突然对这个都不太感兴趣,就提不起翻开阅读的兴趣,但你如果是书桌或者书架上有几十本书,这种都不感兴趣的概率就会降低很多,就更容易选择一本打开阅读,而不浪费阅读时间。因为现在电子阅读很流行,比如微信读书上面,长期都是20本以上的在读书籍,所以还是比较容易解决这个问题,珍惜每一分钟想读书的时间。
如何选择阅读的书?
作者推荐的商务类(专业类)和通识类两类书籍,我还是比较认可。但在选书上,我的逻辑和作者有类似也有不同,根据工作阶段不同,选择对应的专业类书籍和经营管理类书籍进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通识类书籍上,因为兴趣爱好不同,我更偏向历史,自传,科学、育儿类的书籍。在选书上,有同事推荐,书评家或者大V推荐,也经常看看书籍销售排名等,但阅读前都还是会关注一下作者,出版社和豆瓣评分,综合参考之后才开始购买或者去找电子书,这样不至于随意翻书浪费宝贵的时间,同时在阅读前也有所了解本书讲什么。
PS:大家有什么想看的书,不确定要不要买,我也可以抽空帮大家找电子版,书库里面有几十万本电子书,非常乐意和大家一起分享阅读。
阅读本书后的应用?
虽然不是每本书都是讲怎么用的,但这本书阅读后,还是有很多可以落地的地方,有很多值得参考的。根据专业类和通识类,加上自己的选书方法,列出类似作者说的曼陀罗书单,刻意的去阅读和提高专业类知识,在通识类书籍上,也做到28原则,通过提问,目录等形式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者能解决自己问题的书籍核心。总之一句话,开始你的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