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说,时间就像是敌人。特别是在快要考试、快要截稿、工期快到时,当你身边的闹钟“滴答滴答”地提醒着你,时间已经很紧迫,那时焦躁的心情会导致你的工作和学习效率低下,这时你所想的可能不是怎样去完成任务,而是怎么去拖延工期。
由于时间的生成性和具体连续性,让时间给人们带来的焦虑也尤为明显。——时间是自然产物,难以捉摸,不确定地流逝着,朝向下一刻发展。如果逼着自己去追赶时间,不让它流逝,会感觉到力不从心,被时间压迫,被奴役,被打败,随着时间一秒一秒过去,这些感受就会来的更强烈。渐渐地我们就失去了追赶时间的激情。“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一件事都没做成;两天过去了,我还是一件事都没做成。”原本我们很明确的告诉自己,今天我可以完成任务,当我们疲惫的时候,我们又会想,今天能完成任务吗。原本明确的目标变得不明确了。
这是番茄工作法的简介和背景里面提到的两段话,却是我长期的学习和工作写照。读书时期,我就很喜欢给自己做计划,这学期要干些什么,期末预期要达到什么目标,快要期末才发现好像什么都没有完成,时间就这样从指缝中溜走了。为了自我安慰,打算进行最后的奋力一拼,越接近最后期限,越发觉得抓不住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根本完不成那么多内容,一切已经来不及了,内疚感油然而生,最后沦为自暴自弃,混入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大军,学期刚开学时立下的豪言壮志就这么被现实打败丢到脑后。
番茄工作法的工作原理:一个番茄时间共30分钟,包括25分钟的工作时间和5分钟的休息时间。常规来说四个番茄时间为一轮,一轮结束后休息15-30分钟。一个番茄时间是最小单位,不可分割,不能被划分为半个或者一刻钟的番茄时间。在一个番茄时间内,不可以被打断,必须纯粹的工作。如果被打断,那这个番茄时间白费,需要重新开始一个新的番茄时间。当番茄计时器响起,必须停下手中的工作,即使没有完成这项任务,也不能继续工作。3-5分钟的休息时间,不要再去想任何有关工作的事情,需要让大脑消化一下,恢复活力,为下一个番茄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
今天是开始番茄工作法的第一天,现在是第三个番茄钟,还好到目前为止暂时都没被打扰,在自己有意识的强制下,在休息时间完成了差点被打扰的杂事。运用这个方法确实是让自己注意力集中了不少。毕业后开始工作,因为工作的内容不太具有挑战性,外加对自己的个人管理也日趋放松,注意力的集中性比起学生时期差太多。回顾日常,发现自己经常在做一个工作时,被动或主动的被其他工作打岔,有时甚至几个工作同时兼顾,性格里又有那么一点追求完美主义,反而导致做事抓不住重点和主次关系。认为自己的工作缺乏挑战性,工作结束后,很少去回顾、反思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现在看来,哪怕再简单的工作,也应该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快速的完成,节省出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其他事情。
掌握番茄工作法需要7-20天时间,还需要坚持不懈的运用它。作为初学者,我打算在每天早起后的工作学习计划时段,将内容写入今日计划表中,并对用时进行大概预测。下班前最后一个番茄钟,对每项工作学习所用番茄数进行统计和评估,看实际用时和预估用时的偏差。了解每项工作学习我需要多少时间和工夫来完成它们,如果用时过长,哪些方面我需要改进来提高效率,如果是任务过大,是否就需要分解细化到每一个具体事项,然后再用番茄钟计算用时。在备注中记录途中遇到的困难,我又是如何克服解决的。计划坚持记录一个月,八月底来看看自己在时间运用上是否有进步、有收获。
从小写作就是我的软肋,外加畏难情绪作祟,更加讨厌写作,能不动笔就不动笔。参加草莓的拆书活动,一是为了激励自己多读书,二是为了挑战自己。到现在,基本快完成这篇读书笔记,但我用了接近4个番茄钟。为什么用了这么久的时间,因为书是昨天看完的,虽然当下有思考但没有及时输出,又经过一夜遗忘,再深刻的印象也大打折扣。今天又将全书快速的浏览一遍,把原文部分摘录出来,再结合自己的实际再次进行思考和输出。很明显的做了二道重复工作,在进行下一篇读书笔记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边读边记边反思边输出,一定在当下完成,哪怕用半个小时快速的出来一个轮廓,也绝不能拖到第二天或几天之后空了才开始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