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各大微信公众号都在聊与读书有关的话题,看的我也手痒了,不禁想起了自己的读书史。
自小生活在农村,家里经济条件很不好,所以接触的书很有限,那些小小的连环画被我翻了一遍又一遍,偶尔能见到的带字的纸,都会念上几遍,那种感觉,就是爱不释手如饥似渴吧。
后来姐姐每个学期发了新书,我都会先拿来看一遍,感兴趣的文章甚至直接背了下来,现在还记得朱德那篇《回忆我的母亲》,里面的话曾经被我拿来用在了一篇回忆舅舅的作文里,还被老师在课堂上念。虽然过去了二十多年,可这样的情景还是记忆犹新。
看到的第一本外国小说是《廊桥遗梦》,当时也就十来岁吧,在邻居家看到的,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了,读的如痴如醉,现在想来都觉得奇怪,当时那么小,怎么就能看得懂呢?也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
再后来上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期间,读书都不是很多,缺乏专业的有深度的阅读,只是看了一些小说类的比较多,可能正处于情感期吧,对这个更加热衷。
工作后,读书越来越少了,后来有了孩子,觉得有必要提高自己,于是又开始了阅读。从一开始的育儿类,到教育类,再到心理学类,现在又迷上了外国小说。很奇怪,以前看外国的,总觉得晦涩难懂,现在竟然很喜欢,真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习惯和适应能力也会发生变化的。
这么多年,读书让我心灵归于平静,特别是近几年,越来越觉得内心的宁静是永恒的追求。读书越多,越不容易浮躁,越能平静地看待一切。经常见到的那些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读书一定不多吧。杨绛先生答复年轻人的时候曾经说过,你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是的,当你读了足够多的书,你会发现,那些曾经困扰你的问题,根本不再是问题,如果是,那说明你读的还不够。
现在流行“有用论”,每次学习的时候,都会有人问,你学这个有用吗?每次我都开玩笑地说一句,防止老年痴呆啊。真希望,每个人都不要活的那么功利,很多事情可以立竿见影,但也有很多一年两年都看不出区别,譬如读书。可三年五年,八年十年之后,那种区别就很明显了,读书与不读书,对人的颜值,人的精神面貌,人的气质的影响绝对是不一样的。
那句话说的好,你的气质里,藏着你曾读过的书。从书里看到的别人的人生,你因而作出的思考,你的感悟和体会,所有这些,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慢慢渗透到你的骨子里,变成你身体的一部分,进而影响你的容颜和状态,而这些,是任何人都带不走的。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为了成为更高贵的自己,为了给孩子做个好的榜样,继续读书吧。
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