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学习第100篇《齐风 东方未明》(全)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100篇《齐风 东方未明》

【原文阅读】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cháng。

颠之倒之,自公召zhào之。

东方未晞xī,颠倒裳衣。

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jù瞿。

不能辰夜,不夙sù则莫mù。

【译文参考】

东方没露一线光,丈夫颠倒穿衣裳。

为啥颠倒穿衣裳?因为公家召唤忙。

东方未明天还黑,丈夫颠倒穿裳衣。

为啥颠倒穿裳衣?因为公家命令急。

折柳编篱将我防,临走还要瞪眼望。

夜里不能陪伴我,早出晚归太无常。

【字词注释】

(1)晞(xī):昕xīn的假借字,太阳将出。《说文》:“昕,且明,日将出也。”

(2)樊:篱笆,此处作动词用,编篱笆。(3)圃:园圃。

(4)狂夫:女子骂她的丈夫。

(5)瞿瞿jù:瞪视的样子。《荀子·非十二子》“瞿瞿然”,杨倞注:“瞿瞿,瞪视之貌。”

(6)辰:同“时”,这里当动词“守”用。辰夜:伺夜,守夜。

(7)夙:早。

(8)莫:音义同“暮”。

【诗歌赏析】

        这首诗以一个妇女的口吻,写她当官吏的丈夫忙于公务,早晚不得休息,对自己的妻子还不放心,引起了女主人的怨意。

        本诗通篇用赋体,把一个忙忙碌碌的小官吏神态刻画得很生动。一开头就交代了时间:凌晨时分,天还没放亮,一个人颠颠倒倒地乱穿衣裳,情形十分慌乱!为何如此慌乱?“颠之倒之,自公召之”,原来穿衣裳的人是个官吏,现在是领导传唤他,他要赶去朝见办事。 第二章只改易了首章的几个字,与首章连读起来,更显见君令的急遽,在这种情形下他更是忙个不迭,颠倒错乱。以手忙脚乱,穿错衣衫的动作,写出人物的辛苦,颇为传神。

        第三章写了这官吏的另一种怪诞行为,他怕自己没时间陪妻子,妻子寂寞因而有出轨行为,“折柳樊圃”,平时抽空折柳枝编篱笆。编篱笆的时候,“狂夫瞿瞿”,瞪视妻子的屋子,满眼疑虑和不放心。难道扎上篱笆,就可以防止妻子红杏出墙吗?这又显得十分愚蠢可笑。所以女子骂她的丈夫是狂夫疯汉。丈夫没早没晚地被叫走,公事太辛苦,生活太无趣,妻子自己经常独守空房,心生抱怨,感到辜负了无数良辰和好夜。

        透过妻子抱怨的现象,还可以看出,这首诗也是讽刺朝廷办事没个章法节奏。诗中人如此慌乱狼狈,根本的原因就是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们的日常起居应该有规律,而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群臣上朝当“别色始入”,也就是天光由黑转白之际的黎明时分。而诗中说“东方未明”,“自公召之”,天还没见亮呢,公侯就派人来传召朝臣,不合常法。而作为臣子,“君命召,不俟驾行矣”。国君派人传唤召见,臣子应该立刻动身前往,如果没有备好车马,就直接先步行而去。

      诗中的男主人本来还在睡梦中,听到君主召见他,立即要动身前往,情急之中不免颠来倒去,胡乱穿衣服,在妻子面前出乖露丑。如果这种情况偶尔发生,那可能是国家有紧急之事,还可以理解。

        但诗中说,“不能辰夜,不夙则莫”,说明这种情况很频繁,丈夫经常不能好好在家过一个晚上,不是早出就是晚归,已经习以为常了。这首诗巧妙之处在于,通过一个妻子的视角来述说朝臣颠倒衣裳、折柳编篱的可笑行为,以此来影射朝廷无事忙、瞎折腾的荒谬不合理。

      《孔子诗论》说:“《东方未明》有利词。”说这首诗有尖锐讽刺的话。的确如此,这首诗以诙谐、挖苦的语言,讽刺了朝廷的兴居无节。朝廷兴居无节,为害是非常大的。苏辙论道:“为政必有节。及其节而为之,则用力少而事举;苟为无节,缓急皆所以害政也。”为政不节,不按常法,或缓或急,都是非常有害的。该急的不急,则事到眼前就不能很好应对;该缓的不缓,过早地进行应对,情况很可能另生他变。应对失宜,措置无方。长此以往,国家能不乱吗?

        “东方未明”就得“颠倒衣裳”,这仅仅是身体的劳倦,而感受不到工作的价值、处处被约束、工作时间极不固定,却会引发精神上的疲惫。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这大约是从古至今的“上班族”都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东方未明》的反思探讨】

另一种解读:对被奴役者的同情

          对本诗的另一种解读,认为诗中描述的是被劳役者的境遇。诗人巧妙地抓住一瞬间出现的难堪而苦涩的场面来写:当一批劳累的人们正酣睡之际,突然响起了公家监工的吆喝声,催促着他们去上工。这时东方还没有一丝亮光,寂静的夜空一下子被这叫喊声打破,劳工们一个个被惊醒过来,黑暗中东抓西摸,手忙脚乱,有的抓着裤管套上胳膊,有的撑开衣袖伸进双腿。一时间,乱作一堆,急成一团。

        监工的叫喊竟然让劳工们吓得如此手脚失措,不消说,这是他们长久以来受到残酷压迫的结果,日常只要稍不留意就会遭到公家的处罚,受皮肉之苦乃是寻常之事。因此尽管还是黑夜,监工的一声吆喝,没有人敢怠慢一步。

        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特殊的时刻,突出“颠倒衣裳”这一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典型细节,在两章诗中反复叙写,一再渲染。通过这一强化,既画出了这伙苦力慑于淫威的惧怕心理,又写出了他们所受的非人待遇,像牲口一样被驱使,没日没夜为主人劳作,却得不到丝毫人身自由。这两章看似平静的叙述,实际上已蕴藏着劳工们的不平之鸣,两章末句“自公召之”“自公令之”,正透露出这些被劳役者已开始意识到——他们受苦受难的根源来自“公”。

        紧接着第三章便从他们当下的劳作写起。原来他们半夜被驱赶出来是砍柳枝编菜园篱笆,监工正瞪着可怕的大眼监视着。“狂夫”的称谓隐含着被劳役者对监工凶狠面貌的揭露和怨恨。末两句“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则是“东方未明”的延伸,点出这些被劳役的人们不但要起早,而且还要摸黑;这也不是偶然的一朝一夕的事,而是穷年累月莫不如是。

        诗人由此拓展了此篇的内容,也暗示了被劳役者胸中的不满与反抗,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他们心底隐藏着一种压抑已久而行将喷发的愤怒。正因为作者是从被奴役者的身世遭际出发,抒发对于现实的愤懑,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对统治阶级确实有一种活生生的鞭辟入里的揭露和批判作用,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前两章的“颠倒”二字,还会令人自然联想到,衣裳的错乱,黑(夜)白(天)的颠倒,正说明了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既意在言中,又寄意言外,可谓一语双关。最后一句"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说明:报时辰不是提前就是太晚。这诗是讽刺国君号令不准的诗,而国君的‘不时’,又在于司时的官吏不负责任。司时官吏失职,当然朝廷秩序也会一片混乱。

        “折柳樊圃”和“狂夫瞿瞿”,也是两个典型的细节描绘,寥寥八个字,就把被奴役者们艰辛的苦役和监工的凶恶嘴脸刻画出来,一览无余。这些描绘都切合环境和人物身份,读来仿佛见其人,闻其声,神态态毕现,栩栩如生,颇有真实感。

【背景知识】

魏武侯上位与《东方未明》

        诗中“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虽然写的是朝臣狼狈穿衣上朝的情形,但反过来看,正是由于这种不敢怠慢的态度,也反映出了臣子对君主的尊敬,以及对国事、公事的敬业精神。

      《说苑》卷十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魏文侯喜爱少子挚,想让他将来接位,就把太子击封到中山这个地方。三年之间,都没有派遣使者慰问。后来太子舍人赵仓唐,作为太子的使者去见魏文侯。

      魏文侯问了问太子的生活情况后,又问太子平时都在学什么,赵仓唐说:“主要的课业是学《诗》。”魏文侯就问:“那太子喜欢哪首诗呢?”回答说:“喜欢《晨风》《黍离》。”(《晨风》里有“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暗示魏文侯把太子给忘了;《黍离》有“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表达太子的忧念。)

        魏文侯有所感动,就赐给太子一袭衣服,令赵仓唐在鸡鸣的时候赐给太子。赵仓唐回到中山,当鸡鸣时把魏文侯所赐之衣送给太子。太子打开装衣服的盒子一看,衣裳全是颠倒的。太子赶忙说:“赶紧备车,君侯召我回去呢。”赵仓唐说:“我见君侯时并没有得到这个命令啊。”太子说:“君侯赐我衣裳,不是为了御寒,而是为了传达召我回去的命令啊,所以让你到鸡鸣时再给我,《诗》曰:‘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这是国君在召见我啊!

        太子赶回了魏国国都。魏文侯见了大喜,认为太子贤明,于是就把太子留在国都,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而让少子挚出守中山。

      这是一个正面理解《东方未明》这首诗的例子。今天我们读《诗经》,是把它当成文学作品来欣赏的,而先秦贵族运用这些诗歌,是把它们当成优雅、含蓄的社交语言。

        赵仓唐就是一个很会活学活用的典范。他借助《诗经》中诗句语言来说服魏文侯,一来够含蓄,给对方留足面子;二来,也是最重要的,这两首诗都是魏文侯熟悉的作品,在魏文侯的心里,对这两首诗早已经形成了认同感。所以,当赵仓唐搬出这两首诗的时候,就不再是“说服”魏文侯改变固有观点,而变成了“唤醒”魏文侯心里早就已经存在的认同意识。

        魏文侯正因为心里早就对这两首诗存在认同,所以才会对魏击的怨念迅速产生了同情的理解,而不是下意识地进入心理防御状态,调动一切心理资源去和赵仓唐对抗。

        就这样,赵仓唐在魏文侯面前的一切表达看上去仅仅是在陈述事实,没有半点想要说服魏文侯的意思,却在似乎不经意间产生了惊人的说服力,这足以当得起《老子》所谓的“大音希声”了。如果他在魏文侯面前没有表达好《晨风》和《黍离》的意思,太子就可能无法回到都城。

      孔子讲“不学诗,无以言”,在当时,如果不能把这些诗篇背得滚瓜烂熟,不能把这些诗篇活学活用的话,就很难融进上流社会的社交圈。

参考资料:

《中华文化故事:诗词的故事》,李晓愚,译林出版社,2020年3月

《诗经讲演录:灵魂的诗与诗的灵魂》,姜广辉;邱梦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5月

《诗经识读》,刘昌安;温勤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7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3,96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682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25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74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64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5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4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33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2评论 2 30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296评论 1 32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84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45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37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