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训机构的时候每天有个工作总结,真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其实每天能总结出一个点来已经很好了。人们常说每天进步一点,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忙格常说,在你每天睁开眼的时候,让自己比昨天更聪明一点,长远看来,你会超越周围的很多人。
关于英语学习方面,如果仅仅从学习一门语言的角度,通过一个周的摸索,我认为没有比练习来的更快,对,语言就是一种工具,只有天天用,才能加深记忆,才能提高。所以,根据自己亲身体会,总结为做题,写作和背诵。其实这也是别人总结烂了的套路,根据自身实践,进行了细化。更具体的讲是大量语法和阅读训练,这比起记单词来的更快。每天写作,这可以同时掌握语法和单词。背诵名篇,这比阅读的效果更好。本周只背诵了一篇五百字的小短文,已经深有体会。当然,通读语法是必要的,我认为更好的方法是听名家的语法讲座,我只听了两节课的讲座,就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通过一周的做题训练,尽然改变了自己以往几十年对应试教育的负面执念。因为,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是我们一生都在探索的命题。而应试教育只是把这种哲学命题进行了极端抽象化的表达,如果没有时间的限定条件,生命的价值又要如何丈量呢。如何分出高下优劣,如何定义成功失败呢?反正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活到九千岁,总有算出正确答案的哪一天!所以,最终的答案包含了三个横轴:身体,能力和心态,一个纵轴,时间。其实是四个层面的综合考察。说真的,还是挺公平的。比如,当我没有设定时间的时候,做题的正确率明显提高。如果每道题强迫自己在一分钟内选出答案,就很难说了。
只有我们每次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头脑里都要高悬时间这个标尺,我们工作才有意义,才有结果,才有价值。之所以感触深刻,是因为自己一直有拖拉的毛病。锻炼身体的时间设定为30分钟,其实每次到家已经40分钟了。写文章的时间为一小时,有话可说的时候,写上两三小时也不嫌多。所以,因为拖延症深受其害。在培训期间,听到某机构的三大纪律之一就是"不迟到,值得尊重",从内心深表赞同,立刻对企业肃然起敬。
至于本周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成果,只能说是羞愧难当,比起孩子的妈妈真是自愧不如。
最深的一点体会是,学生教育一定要鼓励为主,恩威并施,松紧适度,情绪自控能力够强大。因为从小对孩子比较疼爱,很少批评和负面教育,孩子根本没把这个父亲放在眼里。督促写作业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应付差事,蒙混过关的情况。当然,这样的结果也是自己没有做到足够的细心,足够的铁面无私。在孩子眼里,父亲一直是哪个和善又好欺负的笨角色。事实上,我也没有超出孩子的预期,所以,完成作业的质量完全和妈妈是两个样子。
尽管我也运用了学生辅导中惯常的伎俩,给予一定的奖励作为目标,可能因为目标设定欠缺科学性,孩子的动力并没有得到持续维持。但归根结底,还是认为自己这个辅导老师的角色没有做到位,才会让孩子有空可钻。
另外,孩子的学习状态在一周中可能会起伏变化,这也是正常情况。在适当的时候给他调节一下气氛,也是有必要的。我们不能期望她和成年人一样优秀,每天都可以做到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在自我情绪控制方面,自认为还是有所进步。因为在极端情况下,孩子真是可以让家长气绝身亡的。
至于个人兴趣方面,本周除了每日文章更新外,全无时间用于阅读英语以外的其他书目。去年买了几大本的股票投资,心理学和计算机软考教程,基本上都只是翻了目录浏览一遍。价值观决定了当前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不管如何,先掌握一门实用工具总是没有坏处的。
说到语言工具的学习,就大胆做一个预测,除了英语语言,计算机语言和古汉语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普及。现在大城市的孩子都在普及一门新学科了,计算机编程,真是感觉时代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当然,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也是一个新的机会。至于古汉语的普及,我想说的是中国在世界的软实力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软实力的体现是什么,当然是文化。至于这一点,中央高层在多个重大场合多次变态已见端倪,这两年高考语文的改革,华为备胎事件,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的话语存在,无不凸显中国力量的余威。
如果说,本周一定有一点感悟的话,就是刚才在一个公号上看到分享介绍梁思成的一本书,对,就是设计中国国徽的哪个民国才子,林徽因的丈夫,戊戌变法领导人梁启超的儿子。一代建筑大家,在战争年代,好几百篇的手稿写的却极为工整,几乎没有错别字,和印刷版没什么区别。这是需要付出极大的功力和耐心。这可能是成功者和普通人真正的区别。
可能,我们大多数缺少的不是天赋,而是基本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