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说道:好的教学是对学生的一种亲切款待。 而只有当老师的知识视野远远超越教学大纲时,只有当老师拥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时,才可能居高临下、俯视教材、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不应该是浑浊陈腐的死水,而应该是清澈灵动的活水。而活水从哪里来?早在八百多年前,朱熹就给了我们答案:“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方塘的意义不仅指书籍,也应包括报纸、网络、讲座甚至与他人的闲聊等一切可以让我们有所收获的事物。
教师要多看书,多接受新鲜事物,多学习,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多从生活中积累各种经验。除了教师自身丰厚知识的沉淀和积累,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根据所授课文内容,适当引导孩子谈感想,分享文章感受并适当延伸,引出更多孩子内心世界里的清澈活水,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于是,在讲授美国作家海勒波格写的《学会聆听》这节课的尾声,我让孩子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孩子们几乎达成了一致,说最大的收获是:在生活中要学会聆听,学会召唤内心美好的东西,找到生命的力量。我顺势引导:大家说说,你心中美好的事物是什么? 有孩子说:“学会聆听妈妈的唠叨,感受母爱的细腻,多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妈妈开心,这样我就开心;” 有孩子说:“朋友惹我生气的时候,我多想想他的好,不和他斤斤计较,原谅他,这样我就会快乐;” 有同学说:“用眼睛细细观察春天的美景,并铭记于心,在暴风雨来临前的黑暗时候想想姹紫嫣红的春,内心会勇敢强大很多;” 最后把手高高举起的是一向沉默寡言的楠同学,她说:”今天我鼓起勇气克服内心的胆怯,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这就是美好的事物,因为大家的发言给了我勇气,我很快乐”…… 课结束的时候我说:“为楠的勇气鼓掌,为大家内心深处的美好事物鼓掌,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们在一起学习课文,这就是很美好的时刻。”
在学习《企鹅爸爸》第四、五自然段时,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切地理解父爱的深沉,我让他们一遍遍读句子,谈感受,有孩子说:从“企鹅爸爸冰雕石刻般站立在风中,守候着,坚持着。”这句话中感受到企鹅爸爸对孩子无私伟大的爱。有孩子说从“疲惫不堪”和“欣喜之极”这两个词感受到企鹅爸爸愿意毫无保留地为孩子付出一切,甚至生命。帆同学说:”我感受到企鹅爸爸爱子如命为了孩子付出太多,如果不是因为要孵蛋,保护蛋卵,在那64个日子里企鹅爸爸就可以和企鹅妈妈亲密相伴一起旅游一起觅食,就不会这么孤单地在冰岛上熬着漫长的严寒和黑夜”…… 总结的时候,我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们在这山水的环绕和滋养下才能茁壮成长,他们养我们长大,我们陪他们变老,所以等他们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陪着。” 又推荐他们课下读查一路的《月光下的蛙鸣》,体会母爱的绵绵悠长……
一周后,在语文诵读课活动中,琴同学含着热泪背出了查一路的文字:高考前夕,母亲为了让孩子睡好觉,夜夜替他赶青蛙,那场景是这样描述的:
“母亲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竿,轻轻地敲打池塘边的每一处草丛,做得认真又虔诚。她绕着池塘一圈圈小心地走着,一遍遍用竹竿仔细地敲打。有时她停下来,站一会儿,轻轻地咳嗽几声,用手捶捶背。月光把她的白发漂洗得很白。我大声喊母亲。母亲却听不见,她全神贯注于手中的竹竿,生怕遗漏一处蛙声……”
这是我似曾相识意料之中的结果。是的,曾几何时,课堂上我随口吟出汪国真的《感谢》时,班里的一位小男生就去网购了《汪国真诗集》,在诗诵课交流环节中,就有学生朗诵出了汪国真的《假如你不够快乐》:“博大可以稀释忧愁,深色能够覆盖浅色。”曾几何时,我只是给孩子们讲了绘本《我带月亮去散步》,很快故事分享会上就有了《小黑鱼》,《猜猜我有多爱你》,《一片叶子落下来》,曾几何时,我只是在讲授课文的时候,多讲了海伦凯勒的生活小事,很快孩子们便从图书室借来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只有老师不断学习,不断读书,钻研教材,永远处于汲取的状态之中,才能成为知识渊博、思想厚重的人,才能真正驾驭教材、驾驭课堂,才能引导学生的阅读面宽泛,才能成为学生生命中的重要遇见与重要他人。
每一个学生的生命都应该是灵动、新鲜、灿烂的,这需要老师用源源不断的清澈活水日日浸润与浇灌。每一个老师,都应该给学生一个仰视的理由;每一个老师,都应该给学生一杯清澈的活水。于是,我读书,并引导孩子们读书。但愿能给孩子们一杯清澈的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