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刚认识的时候,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TA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回应我,满足我的需要,这让我感觉到很温暖、很感动,我觉得我就是TA的“唯一”,TA很重要的朋友,所以我常常有什么事都第一时间和她分享,无论快乐与悲伤。
后来,TA开始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朋友,TA也忙于自己的事业或忙自己的事情渐渐的没空理我,对我提出的需求也常常很久才回应甚至没回应,这让我感觉到失落甚至愤恨,我在想,我在TA心目中不无足轻重的,可有可无的,TA那么多朋友不在乎多我一个少我一个。于是我渐渐的封锁了自己的心,不再对TA表示关心,我不再感觉到她的“爱”了。
前一阵子,我做了一个决定,退出和TA有关的群和取消关注TA的公众号,并且不再翻看TA的朋友圈,但同时我又悄悄的关注TA的朋友圈,并用另外的渠道关心TA的状况。
【老板,我想成为你心目中的“唯一”】
十几年前,我进入了A公司工作,那时候我还是一个黄毛丫头,我负责销售支持工作,支持整个部门并直接向领导汇报,起初我的领导非常非常的看重我,教会我很多工作技能和为人处事技巧,安排我很多重要的工作,并赋予我很多权利,重要的是给了我很多的信任、鼓励与支持,那时候,我觉得好幸福好幸福,我觉得我就是领导心目中的“唯一”,他很重要的下属,所以我也很乐意有什么事都第一时间向他请教。
后来,我们部门慢慢扩大,有越来越多的同事,自然而然老板有更多的时间将关注点、注意力放在更多人身上,而这时的我,也开始慢慢的疏离老板,直到与老板的距离越来越远,我不再想要关注他那么多,可是心中又难免有一份失落与寂寥。
当我看到这2个故事后,我吓了一大跳,原来我一直在用同样的模式在进行我的人际关系互动,我总是期待成为对方心中的“唯一”,这个唯一不是指唯一的朋友,而是指在对方心目中占着很重要的位置,能时时被关注到,有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能得到满足。如果不能,刚开始我会和对方表达我的需求,请求对方看到我,对方要是再没看到我,我则选择暗暗去抱怨对方、责怪对方,心中也升起了小小的愤恨的感觉。而这个时候我甚至会选择慢慢的疏离对方,甚至会开始忽略对方,不关心对方,以避免自己因为对方的不回应而感觉到受伤害,哦,天呀,我意识到,我的疏离、我的忽略、我的不关心都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一种防御,其实我内在的声音在诉说,我需要爱,需要关怀。
写到这儿,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我是老大,我弟弟比我小两岁,也就是弟弟出生以前,我独享着父母的爱,受到很多的关注,我的需求也是能第一时间得到满足。或许等到弟弟出生后,爸爸妈妈很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弟弟的身上了,我的关注就减少了,我的需求也不能第一时间满足了,所以我就学会了封闭了自己的需求,因为或许说出我的需求,也会遭到拒绝和忽略,那样被拒绝、被忽略的伤害的感觉要大于封闭了自己的需求,封闭了自己的心的感觉吧。
童年这样与父母的互动模式,竟一遍一遍的复制到了我的职场中、生活中,都说6岁后无新鲜事,真的是这样,在我与领导、与朋友的互动中,我都把他们投射为我的父母,我期待他们如我的父母一样给我及时的关注,及时的满足需求,如果他们不能,我也一样开始忽略他们,封闭自己。
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对我的朋友、我的领导再也没有情绪了,我知道这与他们无关,仅仅是我对父母的感觉投射到他们身上而已,他们有他们的事情需要忙碌,他们有他们的生活需要过,他们也不是我的父母,他们没有责任来满足我的需求。
我的需求用一万种方法可以解决,而我一直盯着他们要让他们满足我,纯属是一个孩子在耍赖、在要求自己的父母,而童年的时候,我们的父母也是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满足我们、看到我们,如果他们做不到也真的是尽力了。
突然觉得做父母不容易,做孩子的也不容易,尤其是做老大的,当老二出生后,是要面临很多的被忽略、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满足的情况,就像是紫瑶,我再怎么努力做好,我也仍无法避免她受到一些我不知道的伤害,又或许是我不自知,又或许是我能力有限,又或许有时我也还只是个孩子,我也需要被呵护、被关爱。
所以当我体会到自己的感受后,我也便能更加理解紫瑶的感受,都说看见自己才能看见孩子,是呀,如果我连自己都看不见,我哪来的能力看见孩子呀。
感谢我的那个朋友、我的那个领导他们都无条件的在包容我、接纳我,并没有因为我的“无理取闹”而不要我、放弃我,他们只是也有自己的需求而已,而我也要学会对自己的需求负责,对自己的成长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