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都认为是食物与营养在影响人体的健康,而疾病是因为缺乏营养或饮食不良所引发的症状。这本书却颠覆了我以往的观念。
这本书是《财富吸引力法则:获得财富、健康和幸福的实践法则》,作者埃斯特.希克斯和杰瑞.希克斯。书的内容是埃斯特在1985年开始灵修学习之后,通过与一位名叫亚伯拉罕的存有长期对话、沟通,讨论的话题集结。
书的第三章探讨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引言写到:你随时都可以作出改变,但你首先要改变自己看世界的眼光。你必须讲述你渴望的愿景,而非你的现实。你的身体是你思想的延伸。
下面我将自己喜欢的内容一一摘录,并附上自己的理解。
1
对大部分人来说,“成功”总是和金钱、财富相连,但我们(灵性的存有们)认为:达到愉悦的状态才是最大的成功。虽说财富和物质享受可以带来更多愉悦,但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是真正的幸福之源。没有什么事物的价值能够超越健康,因为你的感觉方式影响了你的思想和态度,你的思想和态度则等同于你的吸引点,你的吸引点又将成为生活的剧本。积极的思想可以带来健康,只要你放松状态,即使身患重病,也可以改善身体状况,因为思想可以创造现实。
这和我们说的“心想事成”相似,心念与思想创造出生活中的事件。不好的感觉和预兆也经常引发不好的事件出来。
2
你是自己生活的惟一创造者,无人能比。你生活的一切皆赖思想而成。许多人之所以身体长期孱弱,仅仅因其提供了一致而且非常强大的伴有消极情绪的思想。人们总是担心他们既有的病痛,这种思想就会吸引他们全部的注意力,对疾病的关注则会延长痛苦的过程。当你以愉悦的思想践行之,言说之,你可以改变你思想的模式、你的振动、你的生活。
关注什么就得到什么,思想什么就实现什么,这是很多人都了解的神奇的“吸引力法则”。
3
大部分人一进入这个花花世界,就迷糊了。导致个人健康意识退化的原因在于,你周围的人吵嚷着要你取悦他们。你的父母和老师更期望你能做令他们高兴的事,而非令你自己高兴的事。在社会化过程中,几乎所有社会所有的人都失去了方向,因为他们在哄骗或强迫下远离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大部分社会要求你将行动放在首位,很少有人鼓励你、考虑你和内在世界的连接或振动契合。大部分人根据别人的意见而做事,在其误导下将行动置于错误的地方,他们失去了结合,生活也失去了光彩。
这是我们社会当前的写照,也是教育和家庭的现状。人的个性与自由思想被一点点的剥夺了,结果是导致一代人失去了本应该有的生命活力。
4
我们希望你明白,只要你下功夫与创造能量有意识地结合,通过思想集中的威力,你将发现,有根杠杆助你实现梦想。一旦你成功结合,没有什么是你无法完成的,你的生活将会证明这一切。在显现之前,你结合的迹象以积极的情绪为表象。
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如果情绪是积极的,做的是自己喜欢、擅长的领域,那么就会情绪良好,思维积极,具有创造性,自足而快乐。这样,我们更容易完成工作,获得成功,得到成长。如果做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情,内心必然会抵制,情绪低落,没有成就感与享受,事情也会不顺利。情绪的好坏是我们人生最好的向导,我们应该时时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
5
为了真正的健康,你必须与内在的我振动一致。为了达此目标,你必须清楚你的情绪或感觉。没有对情绪的关注和积引导思想的决心,就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当你长期快乐,你的身体自然好得很。
这里告诉我们,快乐是生活之本。有一位作家曾说:你得找到一件事情,当你融入其中,你会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这才是你的事业与人生使命。只有找到这件事情,你才会快乐。你会得到安宁,你可以将余生的时间都用于此。而你做好了这件事,也必然会造福世界与他人。
6
组成你身体的细胞富有智慧,可以自动趋向平衡。你情绪越积极,你就和细胞的振动越一致。如果关注令你恼火的事物,你身体内的细胞会通过自然平衡这个过程给你暗示。由于你体内的细胞知道如何趋向平衡,如果你能专注于愉悦的想法,负面的干扰将停止,你将很快康复。所有疾病都来自振动紊乱或抵抗导致,绝无例外。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他们的紊乱思想比疾病更关键,一旦患病了便很难找到纯粹而积极的思想。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时,内心其实是在无意识地抵制。不开心,郁闷,长期下来自己的身心都会出问题。
7
很多人不舒服时才会去看病,检查身体是否有问题,当你寻找问题时,你通常都能找到多多少少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吸引力法则。不断寻找身体是否出问题,迟早会令你的身体出现问题。它并非一直隐匿其中,等待你发现了,实则是你不断地思考创造了它。
这确实在理。
8
那么应该何时看医生呢?
许多人对我们的看法嗤之以鼻,说我们的建议不负责任。因为我们不鼓励对身体的定期检查,寻找身体中已出现的、正出现的或将要出现的疾病。如果我们尚未明白思想的力量,我们也许会说,如果看医生令你们心里踏实,那就去吧。我们鼓励你关注情绪平衡,自觉地寻找最美妙的感觉,一直到熟能生巧。如此,你将会首先振动契合,依从你的内心而行动 。
上了年纪确实少有活力,而且疾病缠身。但是人们因老而衰的原因并非因为它们的身体必然如此,而是因为人活得越久,会发现越多的烦恼,导致了对健康的抵抗。疾病与抵抗有关,而非年龄。
这让我想到有一本书《年龄断舍离》。古人的疾病远远没有今天如此之多!当代社会,人类面对的烦恼、压力很多,大部分是自己招来的,自己的心量不够大,觉悟不够深。
9
你的内心深处只有健康,若非如此,你的振动中必有抵抗。抵抗是由于对匮乏面的关注所引起的,接纳是对渴望的关注引起的,抵抗是由于你的思想并不与你的本源匹配,接纳则表明你的思想与本源相一致。你的自然状态就是健康,是完美的身体状态,若非如此,那必是因为你的思想平衡倾向了匮乏面。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全身心地投入愉悦,并以之引导你的思想。
全身心地投入愉悦,这必然是一种最好的生命状态!
10
人们常常错认为婴儿不能自理,便不能创造他自己的生活,但事实并非如此。即使会说话的人也并非通过言语创造生活,而是通过言语背后的思想。婴儿一出生便会思考,在出生前便有振动意识。他们的的振动频率间接地受出生环境周围的振动所影响,但你无需担忧,他们同你一样,天生具有感觉系统帮助他们区别——提供有益的思想和排斥健康的思想大相径庭。
关于这个我深有体会。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父母若是感情不和,经常吵架,孩子就会爱生病。这是因为孩子接收到父母传递的能量,再以疾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抵抗。
11
无论身体状况如何恶化,没有身体不能保持健康。但是你对生活的信念,与你接纳的各种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如果你相信这是不治之症,这是”致命的“,你会告诉自己无法再生活下去了……你就会选择死亡。但你的生命与疾病无关,只与你的思想有关。当你改变思想,生活也将会随之改变。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
所以说并不存在所谓的绝症。无论什么疾病都可以康复。关键是要找到产生这个疾病的根源。露易丝.海的书《生命的重建》里面列举了几乎所有疾病的心理成因。
12
疫苗的作用是什么?
疾病扩大了你的渴望,疫苗增强了你的信念。因此,你获得了创造的微妙平衡:你的渴望相信并接纳了它。
原来疫苗的作用是这样产生的,呵呵。
13
该怎样帮助患病的人?
当你带着愉悦的心情看一个人,才对他有真正的价值。当你爱着他们而毫无担忧,你是他们的依靠。当你与他们一起享受,你帮助了他们。当你期望他们成功,你使他们受益。当你如你的本我所看待他们的方式对待之,此时,也只有此时,你和他们的互动才会对其有利。
这一段说得太好了!
14
如何帮助处于昏迷状态的人?
即使有人处于昏迷状态,你同样可以与之交流,不要误认为他处在昏迷状态便阻断了你与他交流的信号。人们之所以会昏迷或无意识,是因为他们希望从阻碍他们的匮乏面中挣脱,并重新开始。当他们的意识从日常生活中抽离时,他们正处于和本我的交流状态中。这是一次恢复的机会,也是一次决策的机会,即是死亡或苏醒的机会。对于这样状态的人,你的态度应当明确:我希望你可以做出选择,我百分百地支持你的决定。我无条件地爱着你。如果你留下来,我会欣喜若狂;如果你走了,我也会无限喜悦。做你想做的吧。这是你可以为他所作的。
如果昏迷的时间很长,大部分人已经在此之前决定不再留下来了。但是,他们的亲人却不顾其意愿,利用机器令其存活。其实,他们的意识早已离开了,再也不会回到身体。
现实中,有多少子女在父母临终时还不断抢救,在亲人长久昏迷时还紧抓不放,何不换一种方式,平静,平和地与亲人做最后的告别与陪伴。生死有命,不要那么用力,彼此都轻松。温情地陪伴不是更好。死亡并不可怕,就像黑暗一样,当你穿越了它,发现它只是一个幻相而已。
15
锻炼和营养有益健康吗?
你也许已经注意到,有的人即使粗茶淡饭,也能保持健康;也有人合理安排饮食,积极运动,却不能保持健康。你的行动微不足道,更重要的是你的思想、你的感觉、你的振动平衡、你的内心渴望。当你致力于寻找振动平衡,你的努力将会结出丰盛的果实。但若你不能首先保持振动平衡,再多的行动也无法弥补失去的能量。从契合的状态出发,你将做出有益的行动;从非契合的状态出发,你只会做出有害的行动。
这一段说出了健康并非与营养和饮食相关。这个观念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知。
16
疾病因何而生?
疾病是负面思想的扩大指针,由微弱的负面情绪引起,并随其延续而不断增强。不管内容如何,负面思想是一种抵抗。因此,新疾病才会层出不穷。除非说明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否则疾病永难消除。你既有患病的可能性,也有保持健康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取决于你的思想平衡。你的轻松或紧张情绪,正好反映了你的思想平衡,这种平衡就像水往低处流一般,将以最直接的方式显示出来。
奥修说,癌症是由紧张引起的。紧张、压力、怨恨、固执、不开化、错误的爱……这些将会导致癌症。当你不再紧张,当你疏通了生命中堵塞的能量,癌症将会痊愈。所有疾病都会消失,因为一颗完全充满爱而无惧一切的心,永远百害不侵。
《财富吸引力法则》这本书谈论财富、健康和幸福,朋友们如果对如何获得真正而长久的财富感兴趣,可以细读之。本文并非广告,而是分享一些新知,分享改变了笔者过往陈旧观念的好书。
就写到此,祝福大家一切安好。
(简宝玉日更写作打卡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