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小题,平均分1.1分。
1.能答出基本点。
2.但是呈现出大多数的懒人答题现象。例如只写一两个词语,一个词语或者短语就是一个答题点。
3.卷面书写糟糕,出现空白卷不少。
第5小题,平均分1.3分。
1、基本80%的答案都只写具有说服力。
2、还有些是答非所问。
第8小题,平均分1.47
1、不会提炼总结,照抄也没有找准确。
2、分不清外在和内外特征。
3、普遍答不到“厚重与庄严”。
第9题,平均分1.3左右
存在的问题:
1.不理解“面壁的达摩”和“另一…….思想者”两个短语的内涵,停留在外形。
2.不理解题意,当成了作用题。
3.直接摘抄原文,没有分析。
第13题第1小题 平均分1.8左右
存在问题:
1、抓不住踩分点。
2、不知道子颍是谁,写成朱孝纯儿子朱颍。
3、空白卷多。
第16题平均分1分左右。
存在问题:
1.空白卷很多。
2.内容上多被前面的选择题内容误导,都是写的对春天的赞叹和热爱。3.看注释不认真,把南朝的沈约认为是苏轼的好友,情感就写错了。4.不会抓住具有特点的意象词,如鸿雁的思乡之情,落花等等,可见对意象的积累不够。
第14题平均分1.5左右
存在问题:1、审题不清,答成表达情感或赏析景物描写。2、分不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例:日上,正赤如丹(写出了太阳颜色红艳)。3、空白卷多。
17.背诵默写存在问题:
1.错字较多如“壑”“嫠”“呕哑嘲哳”等。2.第一句默写很少学生想到是“柔情似水”。3.第五六句学生多写“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或不写。4.大部分学生书写潦草,连笔等情况严重。
第18题,平均分0.98左右。
存在问题:
1.空白卷和零分情况极多。2.出现乱用成语及不认真看题目要求用词语回答的情况。3.将成语中的个别字写成音同字,如显而易见中的而写成尔、易见写成意见。4.对文段语境理解错误,将正确答案调换位置,以至于丢分。
第20题存在问题:
1.平均分1.7分左右。2.部分卷子空白或只写一个空。3.内容上大多数同学对词语“聘请”概念不了解,认为聘请是应聘的意思。4.部分同学阅读不到位,胡答乱答。例如:把身体健康改为恭喜发财。5.部分同学对书面用语和口头语的理解不到位,认为麻烦也适用。6.部分同学在修改不得体处时,没有考虑特定的语言环境,导致乱修改。7.少部分同学阅读不仔细,漏掉浅显易懂的修改处(拜访改为浏览)。
第21小题,平均分1.31
1.多数学生没看过《乡土中国》,也没写过推荐语。2.学生没看过且不理解什么是腰封推荐语,一百二十多份的空白卷。3.表达口语化。
22.作文平均分30.8,失分原因:
1、审题不准,这与阅读不透有关。
2、结构混乱,选材不典型。
3、行文不流畅,文体四不像。
试卷结构分析:
本次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于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的教学内容而选取。例如第一部分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理解,是第七单元的散文名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知识拓展补充和迁引运用,第二部分的现在文阅读所选的是一篇课外的名家作品,即写景状物哲理散文,与课内史铁生的哲理散文《我与地坛》在写景状物上有知识点的紧密勾连。它们都是从景物的在外特征的描写去体悟作者真实深刻的情感,而有所不同的是写法,课外散文阅读是以游记形式写的散文,课内不是。课外的散文阅读更容易理解情感主题,而课内不太容易理解,突破口是散文明显的抒情句和议论句,但是大部分学生分不清楚在外和内外写景状物的特征,不能抓住散文文本特点,做正确的阅读梳理。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既是考查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熟知,理解和运用的程度,更是对我们教学方式,效果等的检验,是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和改进。古文选考了课内的《登泰山记》,这是二次考查,但是学生对知识的细化程度不高,比如衡山和恒山,分不清;又比如朱孝纯子颖都能理解错误,说明很大部分学生对古人的字和名的文化常识是不清楚的,而且课内文言字词的翻译学生掌握不太乐观。古诗文鉴赏问题设置由于考虑到是高一学生,所以问的直接了当,没有设计情境,问题难读不大,而学生的回答是不规范的,只是描述景物意象,没有答出情感。从意象到情感的概括,中间还差着意境的理解概括,可能是学生对上册古诗词单元的学习,没有怎么进行深度内化,考前没有做温习功课。
整张试题的难点是在第九题,第十八题,第二十一题,还有二十二题的作文。总体来说,难易程度适中。从平均分和卷面书写来看,学生对课内知识的把握不是很好,看似读懂了理解了,其实只是表面上看似懂而已。阅读的面不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而理解度也不够深和足够全面。例如学生答第4题,第8题,甚至可以看出存在一定的懒人思维,答案就在文中,可是寥寥数语作答,甚至可以试着分析一下,整个年级的学生在语文答卷上存在两种答题的心理和思维模式。
其一,卷子书写充实,工整,可看出学生在阅读理解卷子,做题时心理平稳有耐心。
其二,卷子书写随意,片段,凌乱,可以看出学生在阅读理解做题时,心理浮躁,不够重视,没有养成正确的完整的梳理文本的考场习惯。
其三,学生在阅读理解文字上,还不具备归纳思维,分析演绎思维。例如文章是由段组成,段是由句组成,句是由词组成,要梳理文章讲了什么,可以找每一句的关键词,最后再把每一句的关键词连起来就是段落大意了,由此推及到一篇文章。另外从作文的审题立意就可以看出学生的能力。还比如,答题有两三点,但是有两个点意思是一样的,即可可以归纳在一点上,可是学生分开答题,说明还不具备归纳能力,思维。
其四,是对语文学习的认知不够。语文一日不学无长进,而日日刷题,进步也不一定最大,是学科特点决定。由于进步慢,所以学生不偏爱。其实除了语文老师教授的,语文还贵在坚持自己感悟学习。
得到教学启发:
1.以考卷出现的问题为参照,利用课文来解决考完后的学生问题,把课文当做学生的解药。
2.考前给学生做一定复习,把课文内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并做一定迁引。
3.除了以考试为目标外,学语文就是提高自身素养,提高对人生的感悟,这些从阅读与写作中来,平时要再细化阅读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