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沛地人,“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汉书·萧何曹参列传》卷39,P2005,中华书局,1964年11月),就是说他写的的文章没有人能胜过,所以成为沛县的主吏。刘邦还是不务正业的“小痞子”时,萧何就驾起了“友谊的小船”,并且在刘邦到咸阳服役时,“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同上),足见萧何对他的“偏爱”。秦末又辅佐刘邦起义。“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同上,P2006)。“技术派”的萧何收藏的这些秦朝的律令图书档案,使刘邦对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等了如指掌,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据,对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没。这也足见萧何的深谋远虑。
萧何是刘邦手下第一能臣,恭谨谦让,眼光独到,深谋远虑。陪同刘邦“白手起家”,他虽没有冲锋陷阵、攻城拔地但他留守后方,制定法令、安抚民众,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说萧何为帮助刘邦一统天下使出了“洪荒之力”。如果说刘邦打天下是盖房子,那么萧何这个“后勤人员”就是地基,地基牢固才能有万丈高楼。在刘邦得天下后,论功行赏,萧何排第一位。
当官不是童话,身居高位并不能天天“葛优躺”。众所周知,刘邦善于猜忌,并且心狠手辣,为加强君权,诛杀了很多功臣,萧何可能有时也怀疑自己帮助了一个“假皇帝”。所以萧何功高盖主,却得以善终的原因是什么呢?多次游走在被诛杀的边缘的萧何,“香菇菇不粗来”之余,为取得刘邦信任,听从他人建议,先后谴子孙昆弟悉入军所、悉以家财佐军、贱卖百姓田地以自污其名。取得刘邦连连信任。说到底也是萧何知道满足、善于谦让,鞠躬尽瘁的性子使然。
萧何像是一个谦谦君子,在名利面前始终善于退让,懂得知足,从而也使自己得以善终,他的一生没有富的流油,却富的细水长流。
老子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四十六章》P23,中华书局,2007年1月)。吾得之信之践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