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因网络调皮,我的线上授课《黄河颂》第二课时非常狼狈,开头黑屏,中间直播-退出-再直播-再退出-又直播,最后草草结束。备课全力以赴,授课却失败一半,是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没有什么遗憾。
几天后,师傅让我后面再上一篇课文,我担心网络又使坏,有些犹豫。师傅啪啦啪啦指点一通,我应承下来了,既然《黄河颂》播放视频要黑屏,那么下次授课就纯粹地讲。
授课篇目《紫藤萝瀑布》,我非常喜爱的课文,写得美。师傅说这篇课文很重要,上三课时,的确,有一次期末考试的阅读训练,就是这篇美文。但是,我上现代文一般就是带着学生朗读,课上得清浅,显得虚和飘,不务实。师傅则鼓励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上课。
这样,“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
备课1:配音诵读,读通文本
《紫藤萝瀑布》写得这么美,我要配音诵读,并争取背诵下来。同时,我找了三位学生,也要求他们配音诵读,力争把朗读录音展现在课堂上。我把名家朗读音频发给他们,告诉他们:先听,再练,最后录音。其实,我对学生录音不抱有太大的希望,这篇课文有一千字以上,雅词、雅句过多,情感微妙而深沉,要录好音不容易。但是得让朗诵苗子参与进来,结果不重要,即使学生录音不理想,我来替补。
喜出望外的是:初一3班的徐雯杰第二天就把录音发给我了,一听,声音甜美。她貌似没有刻意突出节奏和重音,只是顺着舒缓的钢琴曲,自然而然地诵读,但是听着非常舒服。
学生读得好听,更加激励了我。我做不到轻松自然,总是反复听名家诵读,然后抠词抠句,练得比较费力。妹妹总是受不了我的声音,吐槽我:读得夸张,读得作。她喜欢且欣赏学生的诵读,清新自然。我不理会她:学生要读,老师要读,随你咋样!
最后,录音了十遍左右,总算满意了。另外,每次录音时,手机总会出现跳词跳句的现象,不强求了,只要自己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不跳读、不回读”就行了。录好音后,我尝试背诵,水到渠成,非常容易了。
出人意料的是:初一3班的李威成在上此课的前天下午,把录音发过来了。虽然有一处添字、两处改字现象,但是瑕不掩瑜,整体效果不错。
另外一位学生发了两次录音过来,第一次,读得响亮而高亢,我把她否定了;第二次,情感处理到位,但是配乐声过大,压过了诵读声;最后,她有事没有挤出时间录音了,没关系,重在参与。
备课2:查找资料,读厚文本
目前,我没有能力通过素读就独立备好课。但是,我也不再像曾经,看到一个好的课堂实录或设计,就迫切地完全照搬到我的课堂上。比如有次学校组织赛课,篇目为《紫藤萝瀑布》,我去打酱油。在网上,我幸运地找到了余映潮老师上此课的课堂实录,也幸运地下载到了相匹配的课件,我利用周末,把余老的实录背下来,又在自己的班上演练,上得真是尴尬。赛课时,抽签借班上课,我抽到了余江霞老师带的好班,结果上得风生水起,至今电脑里还保存着当时的赛课实录。
如今,备课时读好课文后,我尽量查找详细的资料,把文本读厚。尽量不完全照搬某一个课例,这样太不考量具体的学情了。
必读《教师教学用书》,即教参。读后,我明确,要讲清楚《紫藤萝瀑布》的情感变化,必须插入作者的《哭小弟》。《哭小弟》文章比较长,可以选取几个片段。
必查阅语文湿地,即有关此文的教学资源,我曾读王君老师的课例,读到过此课的课堂实录,她是“五看式教学”:看篇、看段、看句、看词、看意,课堂结构非常简洁漂亮。我也在网上找到了王君老师此课的课件,我又把该课件细读了几遍,该课上得及其灵动,我只能望洋兴叹了。她的徒弟陈晓东老师以该设计为底板,取“流”字立骨:瀑布之流、文字之流、情感之流、生命之流,上得得心应手。
王君老师用“五看式”串联朗读,陈晓东老师则取“流”字立骨。那么我能吸收到什么,只有一点皮毛,像王君老师一样,把课文的句子,像诗行一样展现出来,带着学生朗读,但是用什么串联起朗读呢?
我读了几个赛课的课例,都有赏析句子这一环节,但是我不想咬文嚼字,这个可以放在习题中单独讲。诗词里有炼字现象,诗词教学,咬文嚼字有助于诗词鉴赏。我执拗地认为,上《紫藤萝瀑布》品词赏句过重,就看不到紫藤萝紫色的花朵,闻不到紫藤萝紫色的芳香,只能看到紫藤萝干枯的标本。
直到我查找到熊芳芳老师上此课的课例、吴周文教授对此课的文本解读,我终于有底了。
备课3:三读串讲,读薄文本
以诵读为核心,课堂如下设计:
第一课时:粗读文本,整体感知
这一课时,我截取了熊芳芳老师的一个片段教学——整体感知课文。熊芳芳老师把《哭小弟》若干片段插在课堂开始,不仅为了梳理后面“我”的情感变化,更多是学习课文前就明确课文忧伤的情感基调。多数学生很容易把课文的赏花部分简单理解成喜悦惊喜的情感基调。多数教师一般在课中(讲解7、8段)插入相关写作背景,我比较认可熊芳芳老师的处理,我打算第一课时用《哭小弟》导入,在第二课时讲“忆花”部分插入作者文革背景的遭遇,两者之间相互补充,为后面课文主旨的探讨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细读课文,赏花释怀
吴周文教授对此课的文本解读,让我眼前一亮,他的标题“让祥瑞的紫色流过心灵”,真是漂亮,我直接拿过来作为《紫藤萝瀑布》的副标题。
吴教授逐句逐渐解读,非常细腻,但是我怎样转化为课堂设计呢?
第二课时,我取“紫色”立骨,串讲各个诗行的朗读,分为“紫色的花瀑、紫色的花穗、紫色的花朵、紫色的芳香、紫色的期许”。另外我把吴教授里面的“紫气东来”的故事插入在“紫色的芳香”后,我不觉得牵强。紫藤萝花历经十年的劫难,在寂寞中开得热烈非凡,这本身是一个好的兆头,好的寓意,作者在繁密的花前,在紫色的瀑布中,联想到“紫气东来”的寓意,为生命垂危的小弟虔诚地祈祷平安、祛除病魔。就算宗璞女士可能不会想到“紫气东来”,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和学生借助“紫气东来”去走进作者幽微的心灵。
第三课时:悟读课文,托物寄意
最后一课时,我截取余映潮老师一个教学片段,课文集美。即根据课文谋篇布局,筛选课文关键的句子,组成一篇微型版的《紫藤萝瀑布》。经过第二课时的细读课文,现在进行这一环节,可谓水到渠成了。
另外,我补充了两篇学生的简书作品,来印证“托物”的写作特色。其实也可以选用宗璞的《丁香结》、《好一朵木槿花》,但是我想展现学生的写作实力,就像课堂上展现学生的朗诵。
课后忧伤
这一次,网络比较给力了。课后,我听了几分钟的课堂回放,发现我每说一句话,就“呃”一下,经常结结巴巴,茶壶煮饺子,有口道不出。以前我不介意,一是因为本身不善言辞;二是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展现,教师笨拙一点,无妨。
现在,我嫌弃自己了,真想报个演讲口才之类的培训班。妹妹说她的同事有一种本事:一句话的事,可以说十句不同的话。最近,经常听学校同事上语文课,也听名师线上公益讲座。为人师表,说话流畅,是一个基本要求;说话漂亮、精彩,则是教师的硬核。这方面是我的硬伤,我应该有意识去克服。说话,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朗读我能练得顺,说话也是,只是时间的问题。
2020-4-2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