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文学作品,林黛玉,一向是我所钟爱的女主角。即使我知道,黛玉说话确实尖酸刻薄,也可以自动忽略不计,还是喜欢她的率性,心疼她的际遇。
可对于宝钗,我就因为她扑蝶冤枉黛玉这一节,对她心生不满,觉得她假惺惺的,就不太喜欢她了。
我曾经分析过,曹公这个细节,真可谓“绝”了。彼时的宝钗,内心里住着一个纯净的孩子,当她全心全意去扑蝶时,是活泼的,是童真的,所以,宝钗扑蝶,是她孩童天性的释放。但大家别忘了,她还是大家眼里完美的宝姑娘,这个完美,是基于她会察言观色,是基于她的温婉大方的。当她不小心听见了丫头们的话,她立马就会想到,这会不会破坏了自己的“完美”形象,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她想到了黛玉,贾府的小丫头们并不待见黛玉,她的口碑很差,提到黛玉,会在最大程度上转移丫头们的注意力。这样一来,我们又看到了宝钗的另一面。曹公这样一处理,一个在天真和世故里挣扎着的宝钗形象跃然纸上。
我们都不喜欢世故,或者说是极端地不喜欢,所以很多人喜欢黛玉,不喜欢宝钗。可大家又不喜欢不懂事的姑娘,所以,有另外一些人喜欢宝钗,不喜欢黛玉。
还有些人,比较贪心,又想要黛玉的才情,又想要宝钗的性格。可人世间,根本就没有十全十美,曲里唱着的所谓“美玉无瑕”,是非常夸张的。黛玉若拥有宝钗的性格,那她势必不多愁善感,就会失了那份才情,因为她的所有才情,都与她那份多愁善感的“七窍玲珑”的玻璃心有关。而宝钗若有黛玉的才情,势必要多愁善感,有一颗细腻的心,如若她容易多心,那么就不会是那个温婉大方的宝钗。
人的性格虽是复杂的,但有些性格就是不能共存。
自从高中读了《红楼梦》,我一直喜欢黛玉,讨厌宝钗。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年少,还是爱谈天说笑,无欲无求的年纪,爱着率性又没心眼的黛玉,讨厌世故机警的宝钗很正常。直到现在,我还是偏爱黛玉,但,我已经不讨厌宝钗了。
这得感谢我的副导师,是她,让我认识到,真正的高情商,真正的会说话,会让人有多么舒服,是她,让我知道,真正的高情商,无关心机,无关世故。以我现在这样的态度看待黛玉宝钗,就会公正的多。
记得宝钗跟黛玉说过:我曾经也是个顽皮的。我们忽视了,宝钗的心底,也是有个“小黛玉”的,她就是长大后的黛玉啊。
现实生活中,我们多少人想做林黛玉,可最后,活成了薛宝钗!
我们能接受小时候的自己,会讨厌长大后的自己,但无论喜欢还是讨厌,都是自己啊,没有人会永远跟自己过不去。
朋友圈里,总不会少了这样的话:越长大越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虚伪怎么办?
我也会这样想,有时候不想长大,觉得长大是一件很让人神伤的事。就像那唱着取笑人的话:结婚了吧,傻眼了吧,再也不能到街上泡妞了吧。这话有些俗,却不无道理。走上社会就像结婚一样,操心的事多了,承担的责任重了,不能随心所欲了。我们说话得三思而后行,做事得权衡利弊。
上周,朋友和她老公来学校,跟我讲:你千万别那么早踏入社会,社会太复杂,太多勾心斗角,水太深。
我的确不想踏入社会,但即使是学校,也是小型社会啊,生而为人,早已是社会的一员,我又何来早踏入社会,晚踏入社会呢?只想说,我待在学校,面对的那些我们讨厌的东西会少一点,但绝不意味着没有。
在这个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最缺乏的,是真诚。每个人,在成为一个“世故”的人时,都会经历过许多不堪,最后,也许会变得不堪,也许会出淤泥而不染。
我想,宝钗是那个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她并不世故,她只是高情商而已。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记得袭人要湘云替她做些针线活,宝钗知道了,就悄悄告诉袭人,湘云公侯小姐,可在家,也是心酸难言,不要老是麻烦湘云,以后有这些活,找她做也是一样的。湘云要做东还席,宝钗知道她不容易,就悄悄拿出财物,帮着她弄,怕湘云多心,事先还征求湘云意见。在公众场合,她会先人后己,先让别人舒服,才考虑自己。包括对黛玉,也尽量包容,怕黛玉读多了“坏书”,会去劝她,在知道黛玉难处后,自己从家里送来燕窝,连黛玉也说,从前不当她是个好人,这才发现,她是真好。宝钗也还只是个孩子,可已经懂得去体谅别人,这样的姑娘,大家怎能不爱。
大家不要以为宝钗的好是没有原则的,她的好,有尺度,不会委屈自己。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近来,我心里某些观点渐渐改变了。我依然喜欢黛玉,毕竟,像她这样真性情的人越来越少了,可我也懂宝钗了。
我们努力着,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可是,世间万物,没有不变的道理,人总是要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变成一个真正高情商的人,让别人舒服,也不让自己难堪。
宝钗,我开始喜欢你了,因为我开始懂你了。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的世界,守住真性情不容易,你能知世故而不世故,已实属难得。
希望现实中的宝钗,都不让心中的“林黛玉”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