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看到书名时,我就在想:多巴胺不就是人类大脑内分泌的一种快乐分子吗?为什么说它贪婪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在今天下班的路上听樊登老师讲的《贪婪的多巴胺》一书。
樊登老师说:“这本书比我想象中的要重要得多,读这本书,能够有助于我们判断和理解自己跟他人的行为。”
这句话让我更有兴趣听下去,再说听樊登老师讲书真是一大享受。
在讲这本书之前樊登老师读了一遍作者在开篇写的留言:“我们在这本书里讲述了我们能找到的最有趣的科学实验结果。其中仍有一部分不是定论,特别是后面章节中的实验……此外,科学本就是混乱的。有时研究结果相互矛盾……我们选择了一些关键的研究,它们已经以某种重要的方式,影响了这个领域,并反映了科学共识,如果已达成共识的话。”
这段话樊登老师认为对于普及科学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它让人明白:真正的科学是不敢说自己永远是对的。
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理论说自己永远是对的,发现什么样的证据都不能够证明我错,那么它一定是伪科学。
通过这本书中的科学验证、大量的举例说明,向人们解释了多巴胺的分泌与快乐无关,多巴胺跟你获得的惊喜有关,但是与快乐无关。
比如说爱情,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只有在谈恋爱、追求那一段过程中,人是最兴奋的、最开心的。
但是当两个人,真正围绕着锅碗瓢盆在一块儿生活的时候,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引发争吵,各种毛病全部浮现出来了,我们就会觉得,当初是脑子进水了?怎么会选他(她)呢?
所以我们很少能见到一对夫妻,从谈恋爱到最后相守,几十年都始终充满着恋爱的激情。那只存在于小说之中。
书中说:“魅力的秘密在于没有得到”。这句话不仅仅是说爱情,更适用于世上所有人事物。
因为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最向往的,最想要的,所以多巴胺并不是“快乐分子”,而是“欲望分子”。
书中说多巴胺对人脑的作用有两个回路,一是“欲望回路”,让人产生做某事的欲望和动力;二是“控制回路”,让人做出计算和规划的能力。
说到“欲望回路”,就目前的网络爽文、短视频大多是通过剧情反转、身体诱惑、食欲满足等手段激发人体的欲望,不停的出现新奇的事物,吸引大脑产生多巴胺,让人产生“想要”的动力,让人产生上瘾的感觉。
多巴胺的过度释放,只会驱使人不停的重复一种行为,比如毒瘾、刷视频等。所以每当刷视频或者沉迷某一些带来短暂快乐事物上,停不下来的时候,人们要想想,是不是被多巴胺控制了?
而长期醉心于事业的人群,俗称“工作狂”。是由于他们的大脑额叶形成多巴胺“强制回路”,会产生算计、规划等能力,会让人紧盯目标、埋头奋斗。
这种状态看似积极上进,但是同样无法让血清素、内啡肽、催产素等物质释放,人会陷入无休止地“打鸡血”模式,无法平静。
因为多巴胺并不带来快乐,它只带来兴奋,不能让人真正地享受人生。
所以,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脱离了野蛮性的标志,就是我们能够活在当下,能够让血清素、催产素、内啡肽、内源性大麻素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体会到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带来的快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