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在阅读,但貌似很久没有做读后的输出了,还是怪自己太懒了,当时和自己约定每看完一本书,或多或少,或好或坏,写下来,就是自己读过的痕迹了。
在寡淡的日常里,偶然遇到了《杜尚传》,非常兴奋,兴奋于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人格,也看到了另一种活着的状态,涟漪点点荡漾开来。
看不懂杜尚的艺术,但我着迷于杜尚的人格。杜尚也没有把艺术区隔于生活本身,高高在上地供奉,而是保有一种抽离的姿态,不断地在生活中发现艺术,不急功近利,不骄不躁,慢慢地完成,甚至于未完成,欣然接受一切偶然性。《大玻璃》碎了有何妨,碎了有碎了的艺术,因为偶然成就不一样的美。他从来不定义任何东西,拒绝一切固化的规则,他甚至不用“反艺术”这个词,因为“反”也代表一种态度,代表“有”,而他想要做的是“无”,不存在。这是多么禅意的境界,但杜尚真的就做到了,圆融、通达一生,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来是也。
之前也一直发愿,期待在某个人生阶段看到自己从容不迫的样子,距离四十不惑还有几年,不知道等到那个时候是否会出现。至少现在的我还是会有很多的牵绊和执念,有各种各样的焦虑、不安。这或许也是现代人的通病吧,整日慌慌张张,匆匆忙忙,一心想占有更多。从未曾停下来、慢下来,修心片刻。而真正的大智慧从来都不是外在的“物”可以衡量的,我想这也是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的点,回归到自己的本心,就算在忙于生计的同时,也保有气定若闲的稳当。
在心焦无所适从的时候,需要重新回味《庄子》,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我们的身体能占有多少,一瓢饮、一箪食足矣,房子再大,我们夜里安睡的空间也不过半张床的位置,等死后归于灰烬,也不过就一抔黄土掩埋,然后消逝于大自然之间,重归虚无。
读完杜尚,也让我想起里木心,同样是那么自在矍铄的一个老头,大抵艺术家的美都源于其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多么想在若干年以后,自己也能活成一个自在从容的老太太,每天多一点杜尚,多一点木心,也就会多一份自在从容吧。俗人一个的我,还需要更多修为去抵达,切记、切记,从现在开始一点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