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一个上午,难得的好天气,阳光温暖又不浓烈,我和女儿闲暇无事,泡一杯清茶,手捧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细细品味,再次重温经典,感触颇深。
《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最钦佩的作家之一,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文笔犀利又冷静,他总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善于描写底层人民的生活和精神状况,关心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希望用自己手中的笔,来唤醒民众,就像这篇《阿Q正传》。
这本书中的主人公阿Q是生活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农村一一未庄的一个普通雇农,文章主要以阿Q的活动为主要线索,以批判阿Q的病态心理一一精神胜利法为重点组织材料。阿Q平时靠给别人做雇工来赚取钱财,他是一个有着矛盾性格的人。首先,他身上有着中国农民普遍的美德一一勤劳,就像一个老头说的“阿Q真能做!"但同时他又有一个特别显著的特点,就是精神胜利法。例如,他自称是赵太爷的本家,被赵太爷打了之后,却自我安慰说“儿子打老子”,还有一次,在未庄赛神的晚上被别人打后,回到土地庙自己打自己两个耳光,然后心满意足的认为是自己打了别人一般,这种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是多么的具有讽刺意味,不仅淋漓尽致的描写出了当时中国的国民劣根性,还写出了当时国人不思进取,不思反抗却自我满足的麻痹心理,大胆揭露了当时的病态社会。紧扣时代脉搏,引起读者共鸣。其实,何止是当时,现代社会不也存在这种现象吗?包括芸芸众生中的你我,又何尝没有用这种精神胜利法来麻痹自己呢?真是发人深思。
阿Q不仅具有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还有欺软怕硬,自轻自贱的矛盾性格,在有钱有势的赵太爷和假洋鬼子面前,他是卑微的,是任人欺侮的,但他转身又去欺负比他弱小的小尼姑,王胡等人,这使得他在封建体制压制下的奴性心理得到了完美体现。后来,辛亥革命爆发后,一个大字不识的阿Q稀里糊涂的成了革命党。然而,讽刺的是在签字画押的文书上,阿Q因不认字,也不识字,被人哄骗着画了一个圆来代替名字,他还在为自己的圆没画圆而遗憾,直到第二天被当街执行枪决,完成了他极具讽刺意味又悲惨的一生,也是当时中国社会千千万万愚昧麻木国民中的一员,真是笑中有泪,直击心灵。
《阿Q正传》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很多人都熟悉阿Q这个人物,人们一提到精神胜利法,也总和阿Q联系在一起。鲁迅先生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阿Q生活的未庄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其精神胜利法的性格,是国民劣根性的集中体现。文章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而是将一些日常生活的片段相衔接,既写完了阿Q的一生,又将人物的性格凸显到活灵活现,真可谓高超的写作技巧。另外,文章采用了悲喜交融,笑中有泪的手法,阿Q看似可笑的行为,却带来悲惨性的结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作者还大量运用了夸张讽刺的艺术手法,直击心灵深处,为阅读者提供了一道丰盛的艺术大餐。掩卷不禁唏嘘,既为鲁迅先生心系祖国的爱国情操所感动,也为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而折服。希望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时刻躬身自省,并期盼祖国不再重蹈覆辙,永远富强民主,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