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冬残奥中国队创造历史的话题冲上了热搜。
中国以18金,20银,23铜,雄踞金牌榜、奖牌榜第一位。
中国13亿人,激动地热泪盈眶。
看到那一个个残疾运动员们走上光鲜亮丽的舞台,用自己日复一日的努力,获得全球观众的尊重和认可。
那一刻,你破防了吗?
他们,是一群特殊的人,身上都带着各种各样的缺陷。
但是,他们在赛场上不屈的灵魂,却让人刻骨铭心、热血沸腾。
你发现了吗?
就连他们手中的颁奖花束都跟冬奥会的不太一样,多了一朵“象征坚强”的蓝色波斯菊。
可是,我们却不知道,站在世界之巅的他们,在无限荣光背后,付出了比普通人更非凡的代价。
01
黑暗的人生,要用另一种方式发光
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是残奥冠军、退役盲人运动员李端。
盲人点火,这是在往届残奥会上从未有过的大胆尝试。
李端在全球观众的瞩目下,花了整整55秒,才成功将火炬插入雪花台。
张艺谋说:
“‘点火’比预期的时间要长,看着很揪心,仍然很感动。”
可想而知,当时的每一秒,对李端来说都是那么漫长。
他一遍又一遍地摸索,好不容易才把火炬嵌入雪花火炬台。
那一刻,全场瞬间沸腾,温暖而又有力量。
有网友说:
“他做到了,虽然看不到光,却为我们点亮了整个夜空。”
我们不知道的是,这个连续两届残奥会斩获4枚金牌的残疾运动员,曾经是一位健全的灌篮天才。
1978年,他出生于一个东北的篮球世家,13岁身高即1米83,是队里一名举足轻重的成员。
然而,18岁的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光明和右手食指的第一节。
他再也打不了篮球了,甚至连基本的吃饭、上厕所这些事情,他也无能为力。
刚刚成年就遭遇如此沉重的打击,李端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还没等他从悲痛中走出来,仅仅一年,每天贴身照顾他的父亲,被查出了胃癌,猝然离世。
顶梁柱父亲的离世,让这个家顿时没了依靠。
母亲一个人不仅要照顾受伤的李端,还要照顾正在上学的弟弟。
李端不敢相信,像山一样的父亲就这样轰然倒塌,也更不愿看到家里的重担都压在母亲一个人的身上。
他猛然振作起来,暗暗下定决心,要撑起这个家。
仅仅十几天的时间,他就掌握了盲文基础,打破盲校有史以来最快的学习纪录。
不到三年的时间,他就顺利拿下了按摩师证书。
渐渐地,他一点点找回了自信。
199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端加入了残疾人运动队,再次开启他的体育生涯。
身高腿长,李端有着跳远项目的天然优势。
然而,在最开始训练的时候,尽管有教练给他指引方向,他也不敢往前迈开一步。
即使在熟悉了训练场地后,他每天还是把自己弄得一身伤,这儿青一块儿,那儿紫一块儿更是家常便饭。
训练的过程,痛苦而煎熬,而李端却未曾被打倒过。
六年的刻苦训练,李端终于走进了2004年的雅典残奥会,顺利斩获两枚金牌,成为世界上跳得最远的残疾运动员。
时隔四年,他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打破西班牙运动员保持十年的纪录,再次成功拿下金牌。
他激动地说:
“盲人的眼睛看不见,但其他感受就灵敏,会有很多梦想。”
是的,命运总会眷顾努力逐梦的人,上帝给你关闭了一扇门,也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人生无常,突如其来的意外常常把人们打得措手不及。
但纵然命运坎坷,上天也会眷顾那些拼命努力的人。
有时候,我们无法选择出生,也无法预测突如其来的意外和坎坷,但我们可以坦然地接受这一切,做命运的逆风者。
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的李端,用不完美的身躯,拼尽全部的努力,向人们阐释了完美的人生。
因为不屈服于命运,所以绝地反击,用另一种方式延续自己的梦想和未来。
02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后的24小时,
有1亿人消失在了热搜里
这些幸运的残疾健将们,尚且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被更多人看见。
然而,当他们走下舞台,退出赛场,转身成为那1亿特殊群体中的一员时,他们却逐渐被抛弃。
上个月,一条「男子带导盲犬进商场遭保安阻拦」的微博,登上了热搜。
视频中,导盲犬的主人气愤地说:
" 我们是盲人,这是我的导盲犬,它是我的眼睛。”
一瞬间,我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作为普通人,我们每天都能在光明中大步向前。
然而有一些人,却不得不每天活在黑暗之中,他们的世界里,没有白天,只有黑夜,每前进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异常艰难。
他们一边羡慕着我们健全的身体,另一边却不得不忍受正常人对他们的忽视和抗拒。
甚至有一些人恰恰利用他们身体上的缺陷,肆无忌惮地欺负他们。
曾经在新闻里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十几名网约车司机聚集在一家名为杭州九亿州新能源汽车公司的门口,维权。
与一般维权者大吵大闹的情景不同,这批特殊的维权者异常的“安静”,现场几乎没有任何的声音。
他们也想像普通人一样“声势浩大”地进行维权,但他们不行,因为他们都是聋哑人,无法发声,更无法用声音来表达他们内心的不满和委屈。
但他们的眼底却尽是痛苦、无助和绝望。
他们只是一群普通的网约车司机,却在没有接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车子全部被拖走,甚至没有得到一句解释,连押金也没留下。
面对他们的无声控诉,这家公司的负责人显得非常不满:
“你们把事情闹大了,公司破产,对你们有什么好处?”
他们没有考虑过,网约车司机,或许是这些聋哑人能够找到的唯一谋杀的职业。
这些可怜的人们,他们渴望的不过是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和工作,被社会所接纳和尊重。
但,有时候,就连有尊严地活着,也变成了一种奢侈。
更令人心酸的是,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今后,该如何谋生,又该如何去规避下一个无妄之灾?
03
他们想要的,并不是特权,
而是平等的尊重
曾经,有一个盲人博主的遭遇,引发了热议。
他是一名失明的残障人士,为了让大家正视盲人出行的困难,他“冒险”出门,把这一路的经历,通过手机记录下来。
在他记录的视频里,盲人遇到的第一个麻烦就是乘坐电梯。
看不见电梯上的数字,只能靠手茫然地摸索。
但由于按键上没有盲文,甚至到了一个楼层,电梯也没有语音播报,就连应该在哪个楼层走出电梯,也不能确定。
虽然出门会有专门的盲道,但就连顺着盲道前行,也能遇到一路的危险。
你见过吗?那些专供盲人出行的盲道,有的停着车辆,有的立着广告牌,还有的是一些横亘在通道间的立柱。
盲人出行,可能会突然撞上一棵树,可能会面临一堵墙,也有可能遇到占用盲道的私家车、水果摊。
严重时,他们可能进入一个死胡同,耗上半天也出不来,甚至有可能掉进没有井盖的下水道。
中国首枚残奥金牌得主平亚丽, 也是一位视障人士。
由于当时年代的艰苦,加上紧缺的训练场地,她们常常在中午或晚上进行训练。
有时赶上晚上下雨,她完全是靠听觉摸着回家。
有一次,她甚至走到半夜都没找着家,在原地兜转了无数遍。
想起这段经历,功成名就的平亚丽还是忍不住流下委屈的泪水。
然而,更令人寒心的是,这些出行困境的现象被揭露之后,竟然有不少人对他们充满了不屑,处处散发出恶意:
“你看不见了还出门,就是添乱。”
“有嘴可以喊人帮忙,看不见就老实待在家里。”
“大家都不能带着宠物上车,凭啥你就是特例呢?”
“没腿了就该好好呆在家里,带着假肢走出来不怕吓到孩子吗?”
正是因为这些,残障人士便渐渐开始抵触出门,反感社交,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甚至从此选择在家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殊不知,他们要的本该是属于他们的权益。
他们只是身体残疾,而心灵却是健全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剥夺他们想要自由生活的权利呢?
没有人愿意忍受着身体的残缺却仍然遭遇周遭的不公。
也没有人喜欢经历坎坷和磨难却不得不接受旁人的嘲讽。
幸福从来不会从天而降,而变故却常常如影随形。
生而为人,又有谁能确保自己永远走在坦途上,一直顺?
我们不能因为整个国家都在跑步前进,就忽略了那些被撞倒的人。
因为,一个社会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体现了它的文明程度。
写在最后
尽管有很多人,对这个群体一直带着异样的眼光和漠视的立场。
但幸运的是,还有很多像“巴赫面包店”、“谭木匠”、“白象”这样的良心企业,接纳、尊重和认可这些残疾人士,给他们提供无差别的就业机会。
让他们也能像普通人一样,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想要的生活。
对于他们的处境,或许我们无法感同身受。
但,我们也是普通人,会老,会腿脚不便,会头脑糊涂。
我们都不希望,等到年老的那一天,迎接我们的是嫌弃和厌恶的眼神,还有冷眼旁观的漠视。
如果可以,我们尽量给他们多一些善意和理解,少一些嘲讽和挖苦,给他们的生活多一份勇气。
愿每一个在泥淖中打拼的残疾人,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
作者:May
来源:鱼籽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