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知道这本书是在抖音上看到一个博主推荐,其实我不是一个经常在抖音上买东西的人,但是我看到了一句话让我决定买下这本书,这句话是这样说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孩子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是孩子的人格和情商的基石,这比知识更重要,”还有一句“家是港湾,爱是退路”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可读的书。
这本书是由我国一位心理学家武志红编写的,这本书主要是从许多中国家庭内隐蔽的问题入手的,通过一些事例来揭开家庭对于人的影响,让我们知道了家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多么重要。有很多心理上有问题的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人,追根溯源,你都能从他的原生家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因为人从小生活的环境,他周围的人的一些行为都会对这个人性格的塑造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本书的第一章是《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复看过之后确实可以感觉到,因为一个家庭的组成,必须先有两个人的相爱,最后步入婚姻殿堂成为夫妻,然后才会有属于自己的孩子,所以一个家庭的核心不应该是孩子,而是夫妻,如果夫妻两个人关系和睦恩爱,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这才是一个家,孩子在童年得到足够的家庭的爱,拿他长大以后对于自己的家庭也会是充满爱和信任的状态,就像荣伟玲说的“恋爱是亲子关系的复制,如果童年幸福,我们更可能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更可能复制痛苦”,武志红也说过“恋爱也不是对亲子关系的简单复制,实际上我们不会简单地按照父母的原型去寻找恋人我们其实是按照理想父母的原型去寻找恋人”,这就证明一个家庭里,夫妻之间关系的处理对于孩子的影响多大,如果父母恩爱,孩子以后可能是按照父母的样子去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如果父母关系不和睦,孩子有可能是走不出父母的影子,找到的依然是自己爸爸或者妈妈的样子的另一半,过或者是自己无形中活成了父母的样子;要么就是找一个跟自己父母完全相反的人,也就是自己理想中父母的样子的人。
第二章写的是《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无数次的分离,有些分离我们不想接受却无力改变,但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分离”是父母与孩子在精神上的分离,近些年有一些“妈宝男”这些词汇出现,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在精神上没有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小的时候父母是婴儿的镜子,孩子按照自己父母的意愿行事。可是当孩子长大了之后就成为了一个个体,有独立的思想,但是一些父母对孩子过分的宠爱,总觉得孩子离了自己什么都办不好,久而久之孩子也会产生,我没有我妈的那句肯定就做不好的思想。孩子长大之后,在精神上该让孩子独立,就需要给他独立的空间,一味地把孩子与自己拴在一起,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人总有分离的一天,总要有自己做决定的一天。
这本书我只看了两章,看了一半,我觉得这本书深刻的解析了为什么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会有暴力倾向,为什么有的孩子有双重人格这些问题的深层里的原因,这是一本适合父母,同时也是个生活在原生家庭阴影里的孩子看的一本书,人只有从心理上和自己和解,和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和解才能让自己的生活透进阳光,爱和自由永远是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