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艾瑞德老师共读一本书《校长日记》,这本书是曾任美国半岛国际学校小学校长的钱志龙博士记录自己当校长的经历。读钱校长的书每每读到一些句子内心不仅产生共鸣更是激动澎湃。
钱校长关于“双语沉浸式教学”,成功的双语沉浸式教学必须具备以下主要特征:
1.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再被当成外语来教,而是当成信息的载体及获得知识的工具。
2.语言的学习不再被拆解成听说读写、语法和翻译这些具体的课程,而是通过教学内容和有实际意义的语境获得。
3.同一时间段、同一间教室、同一个老师、同一向话里尽量只使用一种语言。
4.每一个班里有人数相近的两种语言的母语者是最理想的状态,可遇而不可求。
5.在学校里两种语言的地位要相当,学校的所有出版物和标识都必须要用两种语言来表达。
6.学习的目标不只是双语( Bilingual),还应包括双文(Bite)、双文化( Bicultural)。
7.有效的双语沉漫的时间要足够长,通常在非母语国家至少需要6年以上,越长越好,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2岁半到3岁最佳。
双语沉浸式学习我们需要环境各个方面为孩子创造语言环境,尊重语言学习以及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
钱校长处理矛盾坚持的原则:
第一招:分散注意力、淡化矛盾。
第二招:用知识震慑。
第三招:公正的处理。
当孩子发生摩擦时我记得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一定或有摩擦,我们在玩耍时,你可能回不小心碰我一下,或者我不小心哪句话说的不恰当,如果这个时候我们都大打出手,那么你永远也交不到朋友,每个人心存一份感恩之心,体谅他人,你身边的朋友会越来越多。
作为老师我们每天会处理很多的矛盾,当时当看到孩子之间握手言和,彼此说道歉时,是老师最幸福最开心的时刻。孩子之间的打闹矛盾,让他们学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学会珍惜友谊,学会同理心,学会责任与担当。就像钱校长在书中说道:孩子们的心灵要多纯净就有多纯净,他们生来就是充满爱的,没有仇恨,甚至连讨厌的情绪也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孩子在小学阶段最应该养成的重要品质也许是同理心。
读到钱校长的这句话,和我自己一直提倡的不谋而合。一个有同理心的孩子,她的内心深处一定是一个充满爱的孩子,她被身边的人爱着,她才会爱他人,他才会表现他的爱。一个内心有爱的孩子他的背后一定是有爱他的父母,爱他的家人。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这个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而是和善而坚定地爱。孩子的同理心来源于父母来源于他身边的人。
现在的孩子为甚么被爱包围着,可能缺乏同理心呢?我想到李玫瑾教授讲到她的女儿的故事。一次她的女儿吃橘子,妈妈给她剥完橘子后,告诉她先给爷爷一瓣,然后又告诉她,再给姑姑一瓣,等给完了所有的长辈,告诉女儿,吃吧。这个例子我想说孩子同理心的培养既需要父母无条件的爱,也需要给孩子设立规则规矩,他才会爱自己,爱他人。
我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孩子们在付出的时候可能收获更多。
本月自己写了两篇关于孩子的文章:背书女王以及借分。在班里举行背书比赛她收获的不仅仅是背诵的课文,在英语学习上她收获的是学习英语的方法,是学习英语的自信,是英语学习的热爱。小孙同学的借分,收获的不仅是成绩,是学习热情,是学习动力,也是对自己的肯定。
孩子们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别人偷不走的:你自己口袋里面的钱以及装在脑子里面的知识。学习就像爬山,山顶我们一眼可以看见,但是山顶的风景需要一步一个台阶去攀岩,在你攀岩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很累,但是沿途的风景你已经尽收眼底,有目标坚定信念,登上山顶,你收获的不仅仅是山顶的风光,更是自己的财富。
校长最可贵的品质是一颗不随年龄增长而消殆的童心。
我想说一下老师最可贵的品质是一颗不随年龄增长而消殆的童心。
“老师,你还记得你第一次见我们,你穿着粉色的短袖,蓬蓬裙,还扎个外辫。”几个女孩叽叽喳喳的说,“哪有,老师没有扎歪辫。
“我没有扎歪辫,原来我一直鞭子扎的是歪的啊,下次我在穿一次那件衣服。”
“吴老师,吴老师,咱来合照一下,我要亲到你的脸。”
“老吴,你今天穿这件衣服有点显老。”我:“……”
老师希望和你们在一起永远这么年轻,这么开心。
这本书是一本让你拿起来就舍不得放下的书,在书里面和钱校长一起经历他和孩子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