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星期一,都有一节一年级的《经典诵读》课,我都会早早地到教室候课。在教室门口一露脸,孩子们都会欢呼:“经典诵读老师来了!”蹦着跳着,笑着闹着,好像久别重逢般的欣喜 。
对孩子们的表现,我常回一句:“喜欢上诵读课吗?”“喜欢!”奶声奶气的高仰调,时常让我的教育幸福感爆棚。
何德何能,让孩子们这样的喜欢,何时何事,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让每一个孩子都开出自己的花。”这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一“仁”,“仁爱”教育或许是让孩子们更喜欢的原因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我们教师把自己的真爱倾注在孩子们身上,那么孩子们永远不会嫌弃老师们的课堂。
今日头条的一篇文章《少年强,则国强!这,就是中国的孩子!》一下子刷爆了整个教育界,引发了许多网友的评论。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他们不仅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健全的人格。
我们的教师应该有培养孩子们从“家庭人”走向“社会人”的理念。
我们总是觉得孩子还小总是认为“他还是个孩子,能懂些什么?”殊不知孩子们懂得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他们,很聪明。10月27日,湖南长沙年仅7岁的张淇隩在比赛中,以0.683秒的成绩,打破了魔方二阶单次中国纪录,而此前的魔方二阶单次中国纪录是0.86秒。
对于《经典诵读》,我从未作过严格的要求。只是让孩子们在诵读中感受韵律之美,自悟古人之智慧。
每次我与孩子一起诵:“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一起读:“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忽然有一天,一个孩子跟我说:“老师,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故事。”我怔住了,他们真的很聪明。
我相信孩子们有中华传统文化耕织于心,孩子们的未来真是不可限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作为《弟子规》首篇孩子们一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社会的阅历把“孝道”、“大爱”而播种在心田。
他们,懂得孝顺。河南10岁“增肥救父”男孩路子宽曾因给患病父亲捐骨髓,3个多月增肥36斤。
9月9日,父亲生日那天,路子宽面带微笑被推出手术室,完成了长达3天的骨髓移植手术。
子宽说:“爸爸一定会好起来的,加油。我在家里好好学习,放心,家里还有我顶着。”
总有一些事,暖到我们;总有一些人,感动我们。
他们,很温暖。小学班主任邰慧被诊断为脑膜瘤。手术后她重回课堂却发现:班里27个男孩都为她剃了光头,孩子们说,想陪着老师一起长头发。
孩子们善良的心,真诚的心,让我们泪奔;孩子们爱的行为,情的感染,让我们感动。
诵读经典,在琅琅的读书中看到了家庭的支撑,在悠悠的岁月中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诵读: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