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主持的一项市级课题即将结题,这几日,正在为撰写结题报告抓耳挠腮,头疼不已。回首本课题成立以来的两年多来,感觉自己做的还非常不足,对课题研究的理解还是一知半解,现借此文整理一下我的课题研究之思与行。
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得课题者得天下
曾经在一次培训中听过杨润勇教授有关课题方面的讲座,他认为——得课题者得天下。
杨教授认为,课题研究是教科研的最佳路径,是教科研一体化的最佳方式。杨教授号召:研究它——关键点+问题点;热爱它——得课题者,得天下,得幸福,得未来;Just do it——借题发挥,step by step。
作为课题小白的我,从2010年开始接触课题,一路走来,跌跌撞撞如盲人摸象,经历过N次的滑铁卢,碰得鼻青脸肿。究其根本,是因为我既不懂课题研究的具体方式,也并没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从科研的角度来讲,课题研究是聚焦教育教学中某一领域的问题,通过查找文献、案例分析、课堂观察等方式去切切实实地进行研究、对照,从而得出观点、认识和策略,有效地改进教育教学现状。
每门学科都是一个汪洋大海,一位老师要想在本学科内面面俱到地展开研究是很难做到的,如果能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哪怕是有困惑的课题进行研究,就会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脚踩西瓜皮,踩到哪里算哪里”的盲目性,更有指向性,也更容易有所建树。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课题研究是参加各类评选的必备条件,越是层次高的评选,越注重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
如果能围绕着一个切实的、可操作性的课题展开研究,那么课题组成员们的论文写作水平、课堂实践水平、理论积淀的高度也就都会有所提升了,也就更加有利于成员们的专业成长和业务进阶。
因此,正如杨教授所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恪守一个领域、审视一个范围、选择一个问题、聚焦一个核心、凝练成一个课题。
在探索教与学的规律的实践中,我们应具备在研究中工作和在工作中研究的双轮驱动力,即一手抓教学,一手钻科研,以研带教,以教促研。
如此说来,确实是得课题者得天下,得幸福,得未来。
课题申报书的撰写——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从我两次申报课题的体会来看,我感觉,课题申报书是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可以说,一个课题能否成功申报并展开研究,申报书应该能占到百分之八十。那么,怎么撰写课题申报书呢?
1.大量查阅相关资料。有时了为了一个概念的界定,可能要看很多文章和资料,还不一定能让自己找到满意的答案。这方面一定要上知网找那些下载率高的,关联度高的,比较有影响力的期刊文章或者是硕士论文,然后反复地研读思考。
2.反复修改提炼。阅读了相关资料,就可以动手开始写申报书了。这个可能需要N次地反复修改和提炼。
记得我申报的第二个课题就经过了好几次的修改。一开始的课题名称是《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但是专家看过以后,认为还是不够精炼、新颖。于是,就改成了现在的课题名称——《运用柯达伊教学法提高小学生基础能力的实践研究》,感觉确实更专业了,学术性更强了。
3.请专家把关指导。这方面对于菜鸟来说,真是太重要了!请相信,专家和你的眼光水准是不一样的,他们的高度和经验远超于你,有了他们的点拨,真的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多向专家请教,这是保证你的课题申报书能够通过的重要因素。
课题研究的过程实施——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我感觉这方面目前是我的盲区,总是落不到实处。回顾两次课题研究的经历,我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丰富理论积淀;课题组成员一定要阅读相关的书籍或期刊文章,不断加深自己对相关理念的认知。
比如,我们课题组就两次阅读了《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这本书应该是国内有关柯达伊教学法的权威书籍。两次的阅读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还以“专题微讲座”的形式进行交流,但感觉还未能全部吃透。
另外,我们还阅读了杨立梅老师老师发表在《中国音乐教育》杂志期刊上的,有关“柯达伊教学法”的系列文章,并撰写了心得体会。
2.积极提升技能;音乐是一门术科,相关技能的把握是要经过反复、长期的练习的。在本课题研究的柯达伊教学法中,有很多教学手段,老师们需要反复地练习才能熟练把握,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
我们先后组织了两期柯达伊教学法网络培训,由我担任主讲老师,每次授课一小时左右,课后都留有视唱作业,要求老师以视频的方式录制下来上传。
有时作业内容是单纯地唱一条视唱,有时会作业内容要求口唱旋律,手做柯尔文手势,形成个人二声部等等。我会一一进行点评打分,并提出改进要求,有时不合格的作业,我还要求老师们重录一遍。
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老师的专业技能,加深了对柯达伊教学法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3.重视课堂实践;课题组很多成员老师都积极地以自己的课堂为试验地,展开了课堂实践。从反馈的情况来看,老师们所执教的班级,通过运用柯达伊教学法,大大地提升了音乐基础能力,如节奏、音准等方面都远超同轨其他班级。
当然,在这方面,我们还缺少一些研究的方法,没有形成具体的数据或者是科学的评价方法。所以,这方面的结果还只是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还不够深入和科学。
4.开展相关活动。围绕着“柯达伊教学法”的相关研究,我们在县内共举行了两次专题活动,并多次在其他的相关活动中展示柯达伊教学法的课例或讲座等,应该说,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但是,个人感觉,还缺少一场专场的成果展示会。另外,活动的级别、层次和影响力也还远远不够。主要是我们课题组在这方面缺乏一个系统的思考和规划,以后在研究新课题时要做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
课题成果的梳理和呈现—主题化、序列化
课题成果的梳理和呈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一定是建立在前期认真的研究、思考、实践的基础之上,决不能为了成果而“做成果”。
相关的呈现方式,我觉得无非就是以下几种:1.论文;2.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3.讲座;4.校本教材;5.相关微视频等媒体成果;6.专著。
关于论文的撰写,我无意中看到了一篇文章,觉得很有启发。
作者认为,在课题研究中,把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依次呈现出来,其效果就相当于把“上万字”的撰写任务分割成一篇篇数千字的论文,进而实现“化整为零”,达到分解揭题报告撰写难度之目的。
下图就是该作者课题研究的框架与论文分布图:
我看了很有启发,确实言之有理。而且,如此一来,还能使得论文的写作主题化、系列化,真是太值得借鉴了。
当然,上述课题成果的呈示要因人而异,因“课题”而异,量力而行,不能一概而论。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热情地写到: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快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是的,课题研究能够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使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向教育研究者转变。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但愿我能以撰写此文为契机,努力学习,不断成长,真正做一名研究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