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家长会后我问米奇的英语杨老师:你在家长群里布置的每天背诵5个单词的作业我们根本实行不了?熊孩子就坚持了两天,我磨破嘴他也就背两、三个,有没有其它方法让他自觉背诵啊?
杨老师说:那这样吧,以后每天让他背一个看看效果如何。
方法改变后,还颇有成效,虽然每次他都可怜兮兮的背一个,但都扎扎实实地坚持背下来了,这总比雷声大雨点小的效果要好的多。后来看到《微习惯》,想到英语老师传授的这个策略,我想她一定也看过这本书。
《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既没有耀眼的履历,也没有高薪的工作,他完全就是作家群体里的一个无名小卒,像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拥有不尽如人意的生活现状,和喜爱享乐、逃避改变的自然倾向。
这本书的问世,源自于作者在2012年12月28日做的1个俯卧撑。那天是2012年12月28日,新年将近。他跟其他人一样,回顾了他的2012年,结果不太满意,所以他希望能在2013年活得更精彩些,一个最强烈的想法就是健身。可他又不想定一个“新年愿望”——因为根据往年的经验实现的可能性低得可怜。
最后他想“管他呢,就做1个俯卧撑得了”,于是他趴在地上做了1个俯卧撑。整个2013年,他都要求自己每天完成1个俯卧撑,当然,他通常会多做几个。并且他使用相同的策略,把微习惯应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新习惯,微习惯基本上就是它经过大幅缩减的版本。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缩减成每天1个,把“每天写3000字”缩减成每天写50字,把“始终保持积极思考”缩减成每天想两件好事,把“像企业家一样创新”缩减成每天想出两个点子。
利用微习惯做事,你会收获巨大的惊喜。首先,在完成你的微目标之后,你很可能会继续完成“额外环节”,这是因为我们本来就想进行这些积极行为,所以一旦开始,内心的抵触就会减轻。
但绝不要自欺欺人。微习惯体系中有几种作弊方式。最常见的一种是给自己制定一个微习惯,比如每天做1个俯卧撑,却偷偷要求自己完成不止1个俯卧撑。你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这么做,因为你每对自己提高一点要求,就需要更多意志力才能达到要求,请一定不要调高期待值。
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从大脑的角度看,改变习惯的两个关键是重复和回报。如果有回报,大脑会更愿意重复一件事。我们的行为中大约有45%源于习惯。随着习惯根深蒂固,与之关联的神经通路会变得更粗、更牢固。如果想要建立并强化特定的神经通路,我们要不断重复。
微习惯策略的核心是一个很简单的大脑错觉,但同时也是一种重视开始的生活哲理,一种认为行动优于计划的生活哲理,一种相信将每一小步积累起来便能让量变转为质变的生活哲理。
如果你急于取得巨大进步,那就把精力投入超额完成任务中。大目标在纸面上看着漂亮,但只有行动才算数。目标渺小、结果丰硕的状态比反过来好多了。脱离行动的决心反而会有损自信。
如果遇到抵触,就把任务缩小,问题就解决了。微习惯没有“过小”一说。如果你不确定选哪个习惯来培养,就选择更小的那个吧。“一天一次,随时可做”。
这本书就是微习惯策略成功的证据。一个长期不自律的家伙(作者自己)是怎么写出这本书的呢?他只给自己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每天只写50字。第一周,我平均每天能写大约1000字。第二周,1500字。第三周,2000字。他说:我并没有比以前更加努力,只是任务比以前更容易完成了。
最后总结一下重点:
1、想要建立并强化特定的神经通路,要不断重复。
2、每一小步积累起来能让量变转为质变。
3、把任务缩小,一天一次,随时可做。
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一贯坚持做的事。——安东尼·罗宾
End
本期读书:《微习惯》
作 者: 斯蒂芬·盖斯
编辑整理: Nina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