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大三的小伙子,给我发来一封邮件,说自己学得是文科,来自农村,家境不好,担心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问我咋办?
我回复问道:你有什么兴趣专长?他说爱好体育,专业成绩还好。我看他是位追求上进的后生,耐心地给他一点成长建议。
本周,万维刚老师在“得到”APP《精英日课》专栏第二季里,讲述了一本8月份刚出版的英文新书——《你能做任何工作:“无用的”自由技艺的惊人力量》( You Can Do Anything: The Surprising Power of a "Useless" Liberal Arts Education ),为文科生找到好工作提供一些实用策略。
我觉得万老师的讲书内容,可能对该小伙子有用,于是整理出来,与更多的年轻朋友分享。结合万老师讲述这本书的精华内容,我概括文科生找到好工作需要具备如下三大策略:
策略一:掌握真功夫——自由技艺与新技术的结合
作为一名文科生,如果你只知道死记硬背考试知识点,那你永远需要为生存奔波;你想成为一名“牛逼”的文科生,则需要在读书期间掌握一项真功夫,即自由技艺与新技术的结合。
“自由技艺”是万维刚老师讲述的一个概念,这类似于中国的“人文”教育,美国大学系统的自由技艺学科,是指历史、政治、哲学、文学艺术这些大学问。智识分子认为这些学问有大用处,而老百姓觉得这些学问没啥用。
文科生接受自由技艺教育能有什么用处?它能培养你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那最重要的自由技艺能力是什么?是“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你能做任何工作:“无用的”自由技艺的惊人力量》一书作者乔治·安德斯(George Anders),结合商界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考察了各大公司中好职位的招聘广告,发现几乎所有年薪十万美元以上的工作岗位,都需要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他总结最值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大概有如下五种:
1. 探索新事物
好的文科教育特别强调调研能力。并不是教授在课堂上讲什么,你考试的时候照着写就能得分,你得能提出自己的观点。除了完成指定的阅读材料,你得会寻找新素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有探索新事物的能力。
2. 获得洞见
面对很多的信息,你知道选择哪些信息,忽略哪些信息;面对很少的信息,你也能像考古学家一样自己分析出来大量的见解。有这样的能力,如果你去做个金融分析师,你就能从财务报表里发现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信息,在投资的时候就能够提供一个别人提供不了的视角。
3. 会做选择和决断
按照事先定好的规则去完成一件事情,是非常简单的技能。可是如果现在根本没有规则,你能不能自己制定规则,带领别人完成任务?这就涉及到领导力。你的判断可能会出错,但大量犯错的经验积累起来也是你的财富。
4. 能够理解他人
年薪十万美元以上的岗位,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团队组织能力,你得知道团队中每个人都想要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在哪里 —— 你得能理解人。这种能力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得来,多读些严肃小说,你就会分析每个角色的诉求、动机和利益所在,人物之间又存在什么冲突,冲突又是如何解决的。如果你有这种能力,你就能理解自己的团队和用户,知道不同的人对一件东西有不一样的看法,能倾听和你相反的观点。
5. 具备影响力
你能不能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首先你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这和写作水平、演讲水平有关;其次你得有共情能力,想要说服一个人,最好站在这个人的角度说。
大部分文科生刚工作的起薪都比较低,但是如果一名文科生真得掌握了上述批判性思维能力,他的后劲不可限量。
有个叫乔希(Josh)的美国男生,大学学的是人类学。乔希在大学的时候,有一天讲课的是一位女教授。教授带了一把指甲刀,当着学生的面剪下了自己的指甲,然后把剪下的指甲放在一张纸上,让全班同学传看。同学一看这也太恶心了。
这时候教授说,指甲还长在我手上的时候,你们都夸指甲好看,可是我把它剪下来,你们就觉得很恶心,这说明什么道理?说明同样一个东西,我们对它的评价并不完全是由东西本身决定的,而是和它所处的环境、文化这些背景条件有关系。我们研究人类学,就要学会理解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文化中意味着什么。
这就给了学生一个考察复杂世界的眼光。你学了人类学,就可能拥有一种比直来直去更高级的思维方式。比如乔希学到的一个技能,是他特别擅长听别人说话,哪怕这个人和他的文化背景非常不同,他也能理解这个人。
乔希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他开了个小公司,专门帮不懂技术的人使用电子产品。他就把自己的人类学技能和技术结合在了一起,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市场定位。现在乔希已经进入人机交流领域,成立了一个公司专门帮助企业设计网站和软件的用户界面,非常成功。
像乔希这样的文科生,之所以能成功是把文科的见识和理工科的技术结合起来。你可以是个文科生懂点技术,也可以是个工科生同时攻读自由技艺,总之这种通才,是今天最需要的。
策略二:寻准推荐人——通过校友网络获取关键信息
文科生如何获得好工作机会?关键在于你能认识正确的人。对于家里有“背景”的文科生,可以通过父母的关系帮助找到好工作;但对于只有自己“背影”的文科生来说,他们靠什么获得好工作机会?
《你能做任何工作:“无用的”自由技艺的惊人力量》一书,介绍了老百姓家庭出生的文科生找工作最好方式是面对面交流,让人充分了解你。最理想的,就是得到一个机会直接跟公司的高层领导谈。高层领导很多就是出身于自由技艺专业,他们更懂得软实力的价值。
问题是怎么获得这个交谈的机会。对于那些特别厉害的公司,大多数求职者在递简历这一步就被淘汰了。你可以让大学老师推荐,你可以参加所在行业的会议去跟相关的公司接触。但最有效的办法,是找一个中间人,让他把你引荐给这个公司。最理想的中间人,是你所在大学那些已经毕业多年,现在在社会上混得比较好的校友。
美国俄勒冈州里德学院(Reed college)有个女大学生,在毕业后的一年内什么都不想干,跑到日本的一个海岛上过了大半年与世隔绝的生活。后来她过腻了,就想回美国找个工作。
她什么人都不认识,就在网上乱找,发现耐克公司正好有一个职位,自己很感兴趣。但是她对这个职位几乎是一无所知。那她怎么办呢?所幸的是里德学院有个校友网,大约相当于 BBS 之类的社交网络。女孩就发了一个帖子,说我想找耐克公司的这份工作,请教诸位师兄师姐有没有谁了解这个职位的情况,任何信息都可以。
校友是愿意帮校友的,谁都希望自己学校的势力越来越大。结果这个帖子有十几个人回复,有人说我知道耐克会在面试的时候会问你什么问题,我可以给你讲讲;有的说我认识耐克一个比较高层的人,我可以把你介绍给他,你直接跟他联系。
对新人来说,这种内部信息太重要了。耐克公司的日常企业文化,有什么工作偏好,这些并不是保密信息,有个内部的人给你讲讲,你在面试的时候就能获得很大的优势。有人给你指引一下,你就比别人更容易获得面试机会。里德学院这个女孩最终得到了耐克这份工作。
有人调查,美国46%的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重点使用了校友的关系。那些比你早毕业几年的校友,在你进入社会的过程中能起到的作用可比“同学会”、“同乡会”重要得多。
该书作者安德斯建议,毕业生找工作,你应该用30%的时间去寻找工作机会,做做纸面上的调研看看哪个公司在招人;用10%的时间去制作和投递简历;然后剩下这60%的时间,要全部用来搞社交 —— 去跟校友联系,去认识外面的人。
策略三:学会讲故事——让面试官乐意接受你
不论哪家公司招人,都不是完全靠大数据的硬指标筛选,最后肯定要有一个意会的过程。双方在常规的交流之外还要聊一聊具体工作以外的东西,看看能不能对你有一个立体的了解。这就是讲故事的机会。
只要你故事讲得好,哪怕公司本来没有一个适合你的职位,都会为你创造一个职位。哪怕你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也相信你只要愿意学就能很快学会。
公司一般招人面试,最关心的是三个问题:第一,你能不能干好这个活;第二,你愿不愿意干这个活;第三,你跟我们公司般配不般配。现在你讲的故事,就要解决这三个问题。该书作者安德斯总结了实用的面试故事套路,就是如下五个谈话点:
1.逆境
文科生以丰富的人生经历为荣。最值得吹嘘的一种故事就是你有过什么样的逆境,经历过什么样的失败。你可以像选秀歌手一样说说自己家庭的贫困,也可以像海外游子一样说说自己独在异乡的艰难,或者像创业者一样吹吹自己大胆的尝试和惨痛的教训。
但是请注意,你重点强调的可不是困难有多大,而是你是如何战胜这些困难的。你要证明自己是个有坚韧力的人,你战胜了的逆境才是你的宝贵财富,如果你被逆境打垮了,那你的故事也就结束了。
你要证明自己不但没被逆境杀死,而且更强大了。最好举重若轻,把明明很大的困难轻描淡写,充满乐观情绪。然后你要顺便感谢一下在困境中曾经帮助过你的人,让人感觉到你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2.影响力
你是否曾经说服过别人?是否曾经力排众议,让事情按照你的设想走?你是否曾经组织过一帮人去搞一个什么大活动?也许公司会问问你的交流能力怎么样,也许公司会问问你的领导力怎么样。所有的交流问题本质上都是领导力问题,所有的领导力问题本质上就是交流问题。如果你善于说服别人,说明你天生就具备领导力。
3.技术水平
你会不会使用一些现代常用的专业工具,不仅仅会用个 Word 和 Excel,最好会像社会学、心理学这些专业用的统计学工具。因为这些东西有一定的门槛,公司会关心你会不会用。你可能在学校就学会了,没用过的话,你就要自学,或者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
4.合拍
公司希望招个干活儿能干到一起去的人。你应该对你申请的这个工作有所了解,这就得靠你的调研能力。面试之前,你能不能运用一下批判性思维,自己找资料,对这个公司做一些深入的研究。然后再来说说你对公司有什么了解,你能为这家公司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5.成就
和别人相比,你有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地方,成就不一定是实际的工作经验。比如有个叫康诺利(Connolly)的美国女大学生,在斯坦福大学学的是国际关系专业,她在参加工作之前就有过不一般的经历。
从斯坦福大学毕业之后,康诺利整整一年都没找到正式工作。历经挫折之后,康诺利看到 WikiHow 公司在招聘一个负责视觉艺术的经理。康诺利投了简历,并且获得了一个面试机会。 WikiHow很快就发现康诺利根本不具备视觉艺术的专业技能。但幸运的是,面试的时候 WikiHow 的总裁正好在场,总裁就让她随便讲讲自己的经历。
康诺利抓住了这个讲故事的机会。康诺利说,她刚刚和男朋友去印度尼西亚玩了一段时间,而且玩出了水平。她想了解当地珊瑚礁的情况,就专门采访了很多渔民。康诺利只学了一句印尼语:“给我讲讲珊瑚礁”。她跟渔民说这句话,渔民就对着她的摄像头讲很多,她回去找人翻译渔民的话,还把采访录像剪辑成了带字幕的纪录片。
WikiHow公司总裁一听,觉得她是人才!当场决定让康诺利负责多国语言翻译项目 —— 而且这个项目就是因为遇到了康诺利才上马的。
你看,并非所有新职位都是雇主先想好了需要什么人,列举各种条件登广告招聘的。有统计说,至少有六分之一的新工作不是规划出来的 —— 事先连老板都没想到公司需要这么一个岗位,是遇到了合适的人,临时创造出来的岗位。
所以,学会向正确的人讲述自己精彩的人生故事,不仅是文科生找到好工作的秘诀,更是我们成功做事的必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