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随着时间,从年轻到年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反复着、挣扎着,如何更好的走过人生的阶段?如何面对年老?不妨翻开《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随主人公丹尼尔·克莱恩一同前往希腊伊兹拉岛的卡米尼,在那里思考关于老年生活的种种变化。作者试图在各种哲学家的笔墨中找到答案,一番隐喻式的文字随着伊兹拉岛的海风吹散了一个个哲学家的思想,渐渐显露的内核一目了然。文本的最后,作者写下,“我想让你允许我做一个老人”,以其坦然的心态,承认自己老去,顺利而坚实地进入了第四个阶段,即涅槃。
“及时行乐”,这四个字概括伊壁鸠鲁最恰当不过了。与同样古希腊的昔兰尼学派相比,伊壁鸠鲁学派注重的是精神上的愉悦,而后者才是我们当今所认为的享乐主义思想的根源。
作者:[美]丹尼尔·克莱恩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未读·思想家
原作名:Travels with Epicurus
译者:王喆 / 杨惠
出版年:2018/3
页数:208
定价:49.80元
装帧:精装
ISBN:9787559616661
读完这本书,我个人的感觉层面出发,感觉是好书。然而我们这个年代的人阅读它,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吗?至少我读完后,我觉得对城市中生活的人来说,无法真正改变他们的生活轨迹。然而,我有想把它推荐给父亲的冲动,让他看看,让父亲在年老的岁月里活的更有意思一些。但当我和他说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说不清楚,提炼不了核心思想。带着疑问,我在豆瓣阅读上找到了这本书的读后感,让人失望它们写的非常碎片,更谈不上提炼这本书的核心思想。
这让我苦恼,这本书可以对中国城市年老群体有更广泛的影响力,然而这本书散文化及非线性叙事,在阅读的流畅性上,对于年老者不太友好。那么有其他办法解决吗?同样年老的人,眼睛不太好,无法长时间专注在书本文字上,看书这件事,对他们来说太累。这一切,使得他们阅读本书,有极大的障碍。
现代人被鼓动着不要停下来。出于各种原因之下,老年人力所不能及,只能待在养老院,待在无人的村庄内。想到这样的场景,不禁让人动容,这就是年轻人未来的生活吗?每每朋友圈出现一条爆款的微信推送,点开看,无外乎“年纪大但出色的活着”,“老了也没有停下”,“我老了也要那么出彩”,渴望着老而精彩的活着。
另外一群老年人,他们过着“等死”的生活,毫无色彩,每天干着重复的事情。在城市的住宅区大门口,证券公司门口,公园里,白天直至下午黄昏,你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无所事事的活着。这样的状态,来往的年轻人们更加恐惧如此年老的未来。
有甚者出言自己50岁就自杀,或者不想活到50岁,不想看着自己年老。
看到《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这本书后,由衷觉得这本书格外重要,它能改变很多,至少先从改变现代年轻人的观念开始,再由此影响至即将步入老年的他们。这样类型的书,还需要更多,不仅给年轻人,还要给中青年,中年人读。
年老有许多的特点和优势,这些是年轻人们不具备的,比如能把商业和政治抛之脑后,解放老年人,专注投入哲学问题,无需烦恼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对未来无所谓畏惧;闲散是另外一个好处,真正的老师是具有耐心的,不急于让时间溜走,有耐心去等待。对比现代年轻人,如果一天24小时,只有4小时在工作,都不知道怎么去打发时间。我们丧失了无忧无虑,自在游戏的能力,一定程度上为效率至上的狂热所取代,诸如蒙田,康德,罗素,斯蒂文莱特,都会跳出来谴责一下当代社会,“努力工作的回报在将来,懒惰的回报在当下。”为了填补时间,我们设定了一个又一个目标,找寻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几乎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只是因为我们无法应付时间“空着”的状态。然而当我们去回顾这些时刻,却发现脑子里面真的只有一片空白。
大部分人直至老年都还处于这样的状态,“不放过自己”,成为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动力。相反,懂得“玩游戏”的老人,难能可贵。与时间游戏,记忆起自己看到老喇嘛在波动念珠,曾经我一直无法明白拨动念珠的意义,时至今日,我有些明白抛开我们强加在这个动作上的意义之外,还有关注时间本身,“将之分隔,使之延续”,并非拨动念珠是在打发时间,或者是其他什么宗教的附加指,它是在捕获时间,将其变为自己的东西,和时间在玩游戏。
人类是造神的玩物,玩乐是人类最好的品质。
人须像游戏般一样活着,人能够在游戏中超越自我。
老年之人都无法做到“游戏”,未免有存在主义的悲哀。如有年轻人阅完本书,幡然醒悟?我想是不可能的,这本书的力量还没有那么强。但读完之后能在脑海中留有一个印记,实在是足够了,意味着哲学离你并不遥远。读完后的年轻人们,能与家里的长辈说说这本书的内容,帮助他们,或者写成故事、二次创作,影响更多的老年人吧。
如果这算是一种意义,我更喜欢用“冲动”来做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