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读书营-45-你懂我

10月9日 星期一 天气阴

10月9日清晨音频

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是我们100天精华内容领读营的第45个学习日。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小理论,叫做“你懂我”

渴望被“被懂得”是每个人的诉求。在人际交往中,比“你真好”还要高的评价是“你懂我”。

我们今天就要和大家聊聊:这种被人了解和懂得的需要究竟是什么?什么情况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在关系中是不被懂的?以及究竟该如何让重要的人懂得我们?

当我们说“希望对方很懂我”的时候,首先指的是希望这个人“了解”我们。

这种了解,不仅仅意味着对方能掌握一些关于我们的信息,还意味着“对方眼中的我们”与“我们眼中的自己”在大体上是一致,比如,当对方认为你是一个责任心强的人,而你也是这么认为自己的。

了解是全面的,这其中既包括了解“我们是怎样一个人”,也包括对我们的喜好、想法、需求的了解。同时,全面也意味着,无关对错或好坏。试想,如果一个人只看到了你的优点,你显然会觉得对方其实并不真正了解你。

但,“懂得”也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信息性的了解它还包含了一种接纳与肯定。当我们说“你懂我”的时候,除了信息,我们还感受并表达了一种情感上的联结和信任。

此外,“懂得”也是行为性的,我们是在他人满足我们需求的行动中,感受到“被懂得”。“懂得”包含了一种行为与语言上的支持。当我们接收到这样的行为,尤其是当我们还没有用语言提出自己的需求,就接收到了这些行为,我们就会有强烈的“被懂得”感。

* 人们为什么需要被懂得?

每个人之所以希望被他人所懂,是源于“自我印证”的需要。

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是需要被“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所印证的。在此之后,这些被印证的部分,才会最终成为我们自我概念的一个部分。比如,我们认为自己是一个责任心强的人,但周围人却都不这么认为,我们就会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责任心强的?

尤其是最亲密的、我们自己最在意的人,我们通过被他们看见,感到自身的存在,也通过他们的懂得,提高我们接纳、喜爱自己的程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选择一双足够温柔的眼睛,做自己最亲密的人。

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在关系中所感受到的“被懂得”?

双方能否相互了解,或是表达接纳与肯定时的方式,又或者在满足对方需求时的态度与手段等等,都会影响到人们在关系中所感受到的“被懂得”。

1. 双方的差异

当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在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截然不同时,彼此就会很难相互了解。比如,一方乐于社交,而另一方更享受两人独处的时间,那么前者所看到的后者可能就会是“孤独的、退缩的”,而后者对自己的看法可能是“内向的,自足的”。前者无法看到后者真正的想法、感受与需求,而后者也同样很难真正了解前者。

2. 批评式与指导式的沟通方式

有些人在了解他人的喜好、想法与个性之后,会习惯性地采取批评和/或指导的沟通方式,不仅如此,他们的批评和/或指导,还可能会随着对他人了解的深入而愈演愈烈。这些人通常会有一种“救世主情节”,觉得对方如果少了自己的批评或指导,就很可能会一事无成。

比如,伴侣的其中一方得到了一个机会想要跳槽,当ta在与另一半分享自己的想法时:

批评式沟通的人会说,“你总是这样做事情三分钟热度,你能确定到了新的公司、新的岗位自己就能做好么?讲不定过阵子又要跳槽了,你总这样三心二意,对自己和对我们的关系都是不负责任的”。

指导式沟通的人会说,“你就不懂了,市面上像你现在这样稳定的工作太难找了。相信我,你现在要是跳槽了,将来一定会后悔的。你就应该勤勤恳恳地在一份工作中深耕五年、十年,”

采取批评式或指导式的方式沟通的伴侣,即便其实非常了解自己的所有想法和特点,我们还是无法在与他们的相处中感到“被懂得”。

3. 可及性与回应性的不足

在关系中的可及性,指的是“我知道,需要的时候我便能找到你,而且我也知道,那时你(的支持)也是可以被我获得的”。

可及性的不足,就会让我们无法相信,当有需要的时候,对方有可能会帮助我们。可以说,对方在关系中是否可及,直接影响着我们所感受到“被懂得与否”。

而回应性则指的是,对方是否对我们的需求保持敏感,是否能够及时地在言语或行为上回应我们,以及这种回应是否是支持性的。当回应性不足时,也就意味着对方未必了解我们、未必接纳我们,也未必会支持或者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也显然不会觉得自己被这样一个无回应的人所懂得。

不仅如此,回应性还影响着关系中的可及性。当我们觉得对方对自己始终有着支持性的回应时,我们也会更愿意去接近对方,而当对方的回应性不足时,我们便会觉得对方是不能被自己所触及的,也会更不愿意去接近对方。

值得注意的是,回应性,还被认为是亲密关系维系和发展的关键。

当一段关系的可及性与回应性都不足时,人们就会觉得自己虽然处于亲密关系之中,但却如同身在孤岛,是一种遥远的、不被懂得的隔绝与空虚的感受。

4. 人的确是无法被完全懂得的

让我们也不要忘记这样一个事实,任何人都无法被这世界上的另一个人完全懂得。一方面,人总是在变化的,人们的想法、喜好,包括人格特质都会随着时间和经历而改变。

而我们的变化与他人对我们的了解之间,又总是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个时间差——我们要给他人了解自己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差里,我们就很容易会觉得对方不懂自己,至少ta还没有跟上我们改变的步伐。你需要给你重要的人更多一点时间。

如何才能在细节上做到更懂得对方?

一个人要真正理解和懂得他人,最重要的是学会“积极倾听”这项技能,这不仅使得人们在沟通中更能了解对方,表达自己接纳与肯定的态度,同时也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会在ta有需要的时候提供及时的帮助(可及且回应)。

那么,什么是积极倾听的技能?

1. 专注

首先,在与对方交流时,你需要不被偏见或其他事情所干扰地,全神贯注地去听对方所说的话,所要表达的观点、想法或情绪。你要觉察自己试图反驳、批判(防御性倾听)的冲动,并将注意力重新放到对方的话语中去。在这种专注中,你才能尽可能地了解对方真正的想法,而不是被自身的评判所牵绊。

另一方面,你还需要通过语言(比如,“你刚才说……,所以你是不是……的意思?”)或非语言(比如眼神交流、点头)的方式,让对方感觉到你在专注地与她交流,你在努力地理解ta。

2. 共情

共情,指的是人们可以通过想象自己身处对方所处的情境时的感受,来理解对方当时的感受,且同时对自身感受保持着高度觉察的一种能力,是一种能够感同身受,但又不失边界的一种状态。

在倾听和了解对方的过程中,你同样可以通过非语言(比如,姿态的放松,身体的靠近)和语言(比如,“你刚才所说的,听上去似乎这件事让你既愤怒又难过?”)来让对方感觉到,你能够体会到ta的感受,并且你肯定了ta所有的这些感受的存在。

这种肯定就是我们会感受到的“ta听到我了,虽然ta不一定赞同我,但ta真的听到了我在说什么”。这就会让对方觉得自己(的情绪、想法)被你所了解、接纳和肯定了。

3. 确认

积极的倾听,不仅包含了听,还包含了对所接收信息的确认。很多时候,人们会在了解并接纳了对方的想法或感受之后,急于提供建议或帮助,但这往往并不能让对方感到被懂得,因为缺少了对信息的确认,对方可能觉得你还没有听明白我的需求,以及你只是想快速打发我。

因此,在真正做出言语或行动上的支持之前,你应该先与对方确认需求。不过,在与对方确认需求时,比起冒昧地问“你说吧,需要我做什么”,你可以试着说,“听上去,你遇到了……,通常大家在遇到……的时候,会需要……,你觉得呢?”

总之,积极倾听不仅能提升人们在关系中的回应性,避免了批评或指导式的沟通方式,同时也让对方在这种被积极倾听中,感受到被肯定与接纳。

除此之外,让对方感到被懂得,你还需要提高自己的可及性。告诉对方,当ta需要支持时,你希望成为ta第一个寻求支持的对象,或者至少你会成为始终愿意随时提供支持的那个人——当然你的行为也要能够证明这一点。

另一方面,你们双方可以通过增加高品质相处时间来提高可及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们要一天24小时都待在一起。而是,当你们在一起的时候,你要主动与对方进行一些积极、双向的互动,让对方感受到你与ta相处的时候,是全神贯注的,是对方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并且能够及时找到的。

另外,客观上来说,对方是否能更懂自己,我们自身也对此负有责任。首先,我们需要允许并帮助对方了解我们自己。如前文所述,我们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更清晰、直接地表达自己,包括我们的喜好、看法、需求,尤其是在关系的初始阶段,以此来帮助对方更好地了解我们。

正如社会心理学家Heidi Grant Halvorson所说,想让对方更懂你,与其期待对方能与你心有灵犀,不如采用一种更有效的方式,那就是,做一个好的信号发出者,准确而直白地表达你自己。

为他人所懂,让我觉得自己好像从渺小到伟大,从低落到振奋,从被束缚到被延展,从陷入绝望到充满希望”。被他人所懂,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愿你被Ta所懂,也希望你全力以赴地去懂得Ta。

今日电影推荐:《这个杀手不太冷》 吕克·贝松  让·雷诺 娜塔莉·波特曼





10月9号读书心得

本周主题:中国短篇小说精选

筛选来源:鲁迅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共7部)

鲁迅文学奖:与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中国四大文学奖。创立于1986年。鲁迅文学奖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旨在奖励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的创作,奖励中外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鲁迅文学奖各单项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4年评选一次鲁迅文学奖大奖。将选出该评奖年度里某一文学体裁中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首次评奖从1997年开始,评选1995—1996年的作品。包括以下各奖项: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全国优秀诗歌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全国优秀文学理论、文学评论奖;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奖。(老舍文学奖:用于奖励京籍作者的创作和在北京出版、发表的优秀作品。矛盾文学奖:长篇小说。曹禺戏剧文学奖:戏剧创作。)

《清水洗尘》是迟子建的一部短篇小说。书中讲诉了一个13岁的小男孩天灶,在年关洗澡时给家人烧水,他的奶奶、妹妹、母亲、父亲先后洗浴,其中穿插了蛇寡妇找天灶的父亲帮忙补澡盆事,以前天灶总是用家人洗过的水洗,可这回他执意自己要用一盆清水洗浴,最后如愿以偿的故事。

2001年《清水洗尘》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迟子建:1964年2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品荣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部分作品在英、法、日、意等国出版,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代表作:《额尔古纳河右岸》

内容梳理:

《清水洗尘》写的是一个叫礼镇的地方,人们每年只洗一次澡,就在腊月二十七的这天。当地人把这一礼俗叫做“放水”。13岁的男孩郑天灶从八岁起就承担了家里“放水”时烧水和倒水的活儿。

因为人小,他从未获得过独享一盆清水的资格,总是就着家人用过的水洗澡。腊月二十七的这天,他却下定决心要独享一盆清水。所遇到的第一个阻力就是奶奶。当天灶的奶奶见天灶不愿用她洗过的水洗浴,以为天灶嫌她脏,就对儿媳哭述说当年她是全村人中最干净的,她要是进了河里洗澡,鱼都躲得远远的……还说她的头发从来没有生过虱子,胳肢窝也没有臭味。她的脚趾盖里也不藏泥,甚至她洗过澡的水,还能用来养牡丹花。之后天灶告诉奶奶:妹妹,爸爸,妈妈用过的水他都不用时,奶奶终于和颜悦色了——孙子并不是针对自己的祖孙二人之间的冲突就这样化解。

妹妹和郑天灶最初的争执起于天灶不满年年把自己的屋子当成浴室。小年刚过,天云听到哥哥说该在她的屋子里洗澡后一下子生气了,两个孩子争执起来。到后来是天云无忌的话——她颇认真地对父亲说自己要先洗,理由是用父亲用过的澡盆万一怀上孩子不知咋办,使天灶先前沉闷的心情为之一朗。而天云洗澡时,他毫无怨言的严格按照天云的要求把脸盆和澡盆一一搬进自己的小屋,去碗柜中取碱面刷盆,又要准备两盆清水,把窗帘拉得更加密布透光,接着像一位仆人一样,恭恭敬敬的为她送上毛巾、木梳、拖鞋、洗头膏和香皂。

小说后半段写了于镇子里一个喜欢跟男人眉来眼去的女人“蛇寡妇”。蛇寡妇因为澡盆坏了,只好不迟不早在洗澡的这个夜晚来请天灶的父亲去修补。但因为是由爱引起的其中母亲对父亲杞人忧天式的焦虑和忧戚,父亲对母亲以退为进的息事宁人。而天灶终于享用了一盆清水,洗去了一年的风尘,并且从以前的讨厌过年转而喜欢上了即将到来的新年。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在中国这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五分之四的国度里,农民的思想意识、政治观念和经济情况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影响。农村主题的小说在中国小说发展道路上一直倍受青睐。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宣部与中国作家协会关于“三农”问题的创作倡导等因素,农村主题小说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当代文学的“最大家族”。

创作历程

《清水洗尘》的故事与作者童年生活的经历有关。在大兴安岭的小山村,每到腊月二十七,作者就要“放水”,所谓“放水”,就是洗澡。一家人都要在这一天洗个澡,辞旧迎新。因为那晚家人都要洗澡,烧热水比较麻烦,所以有的时候,作者这些小孩子,就得用大人洗过的洗澡水洗澡。而任何一个小孩子,都特别渴望着能独享一盆清水。这样,便有了《清水洗尘》这篇小说。

人物形象:

天灶

郑家在腊月二十七放水时烧水和倒水的活儿都分配给了天灶,八岁开始,一干五年。天灶的屋子也要无私的被当成浴室,空气污浊,但是天灶从未有过一盆真正的清水来洗澡。因此,天灶不喜欢过年,更讨厌过年那些陈旧的规矩、忙年的过程、古板可笑拘谨做作的穿戴和半夜吃团圆饺子的风俗。所以这个只有13岁的小孩子,这个以前总是用别人洗过的水洗浴的小孩子,在腊月二十七的这天竟也执意地要独自用一盆清水洗浴,甚至不惜违背自己心意伤了奶奶的心。天灶追求的只是一年才有一次的洗浴中不用别人用过的“脏水”,这未免有些俗气,但这也就是他难能可贵地迈出的对文明的第一步探求了。

奶奶

天灶家洗澡的次序是由长至幼,老人、父母、最后才是孩子。而奶奶是家里最里最年长的人,家里面的人都很喜欢、尊敬这个“老小孩”。但在用不用奶奶洗澡水的事情上一家人和天灶发生了分歧:奶奶执意要让天灶用自己的洗澡水,并列出了许多的理由,就连妈妈也帮助解释,可是天灶就是不同意,奶奶大哭一场,说话的腔调从悲愤到悲凉,接着是和颜悦色的讲道理。可当她听到天灶说,“我年纪大时肯定还不如奶奶呢,我不得腰弯得头都快着地,满脸长着癞”后,先是笑了两声,就忙给天灶说“癞是狗长的,人怎么能长癞呢?就是长癞,也是那些丧失良心的人才会长。”坚决不让天灶胡咒自己。到此,奶奶对孙子的疼爱和关心及对天灶的原谅全显现出来了。

天云

天云和天灶是兄妹,天云和天灶斗嘴时,父母永远会偏袒天云。特别是当天云洗澡时,到后来是天云无忌的话——她颇认真地对父亲说自己要先洗,理由是用父亲用过的澡盆万一怀上孩子怎么办,这使天灶先前郁闷的心情的不见了。天灶毫无怨言的严格按照天云的要求把脸盆和澡盆搬进自己的小屋,像一位仆人一样,为她送上各种洗浴用品为妹妹拉好窗帘。而天云像个女皇一样款款走进浴室。天云的霸道在天灶的退让步步中变本加厉,但在细节让人们感到的不是欺凌和侮辱,而是一股温暖的手足情。

父亲

父亲是一个善良、喜欢帮助人的人。他与母亲的矛盾起源于镇子里一个喜欢跟男人眉来眼去的女人“蛇寡妇”。因要求父亲在这个洗澡的夜晚去修补去修澡盆。这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由于蛇寡妇的特定身份,小说异峰突起,戏剧性出现了。当父亲一身寒气地推门而至了。他神色慌张,脸上印满黑灰,像是京剧中老生的脸谱。而母亲盘问父亲在蛇寡妇家里面干了什么的时候,父亲只有傻里傻气地如实相告。父亲就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似地仍然站在原处,他毕恭毕敬的,好像面对的不是妻子,而是长辈。在这小小的事件中,父亲作为男人显示了他的温存、宽厚和热情。

母亲

母亲与父亲的争吵源于一个蛇寡妇的女人。蛇寡妇澡盆坏了执意要父亲去修,母亲虽然不情愿但是为了父亲的面子只能顺从父亲的意思了。当父亲走后母亲先是心烦意乱,后来有些焦虑,洗澡时只洗了半个小时就出来了。可丈夫还没回来。母亲通过凄厉的洗衣声表达内心的情绪,终于父亲一身寒气地推门而至了。母亲依然冷嘲热讽,父亲惶惶不安。当“一盆温热而清爽的洗澡水”摆在天灶屋子里时,母亲暂时中止了唠叨,甜蜜的叹口气走进“浴室”,先是母亲的一阵埋怨接着是由冷转暖的嗔怪,最后是低低的软语,后来软语也消去,只有清脆动听的撩水声。夫妻间的感情纠结终被化解。母亲在这件事中显示了她作为妻子的警惕、焦虑和深情。

蛇寡妇

蛇寡妇姓程,只因她喜欢跟镇子里的男人眉来眼去的,女人背地说她是毒蛇变的,久而久之就把她叫成了蛇寡妇。她是天灶父母之间情感冲突的导火索。她家的澡盆坏了,想请天灶父亲去修一下。蛇寡妇因为与男人眉来眼去,名声不好。她执意让天灶父亲到她家去一趟,百般不情愿的天灶母亲最终违心的答应。由此从妻子那里得到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白眼和随之吐出的一口痰。这场情感冲突就此拉开序幕。

作品鉴赏:

思想性:

小说聚焦于北方农村的一个普通家庭,详细叙述了这个家庭祖孙三代五个人的洗澡情况:没有现代都市浴室的豪华,也没有现代家庭卫生间的装修,只是辟出一个小孩子的房间,自家灶上烧热水,普通的澡盆洗普通的人。条件是简陋的,形式是古老的、质朴的。这一切也许本来不值得写上一篇小说,但迟子建从中看到了人物内在的情感冲突,于是出现在小说中这些人物,大矛盾没有,小摩擦不断,让人们走进了他们的心灵,窥视了他们的情感,看到了一幅温馨感人的生活图景。

《清水洗尘》中就处处流溢着这种忧伤中的温情美。《清水洗尘》中没有交待事件发生的时代,但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一年只能洗浴一次,而且是在卧室中,在狭小的澡盆中洗浴,这种生活总让人感觉忧伤。可是礼镇的百姓却是那样虔诚地迎接它,每一个人都要在这一天把自己认认真真地清洗得干干净净,天灶的妹妹天云不仅要把头洗得清清亮亮的,还要用妈妈使的那种带香味的蓝色洗头膏然后扎上新的头绞子。那种郑重的态度,好像一个女孩子要出嫁,让人感受到浓烈的生活气息。

不仅小孩子看重清洁,老人也同样看重,当天灶的奶奶见天灶不愿用她洗过的水洗浴,以为天灶嫌她脏,就对儿媳哭述说当年她是全村人中最干净的,她要是进了河里洗澡,鱼都躲得远远的……还说她的头发从来没有生过虱子,胳肢窝也没有臭味。她的脚趾盖里也不藏泥,甚至她洗过澡的水,还能用来养牡丹花象个“老小孩儿”的奶奶的这番话虽然可笑,但却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她对洁净的看重。

还有那个平时眼圈儿总是黑着的蛇寡妇,那个把鼻涕抹在鞋帮儿上的蛇寡妇,也不愿在年关时“将就”洗浴。这种对文明、洁净生活的渴求,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透露出一种人性中的美质。

还有天灶,这个只有岁的小孩子,这个以前总是用别人洗过的水洗浴的小孩子,竟也执意地要独自用一盆清水洗浴,甚至不惜违背自己心意地伤了奶奶的心。迟子建深入地发掘了天灶向往清水洗尘的社会内涵那被人们遗忘了的贫穷角落,也已萌动对文明的追求。

她在别人不易察觉得到,或者一时理解不了的细小微妙之处,发现新的美,发现实质上显示着时代脚步与百姓心声的新精神。尽管在大城市中很多富贵的人已能做到天天洗淋浴,甚至早晚都要淋浴的现实中,天灶追求的只是一年才有一次的洗浴中不用别人用过的“脏水”,这在人们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这也就是他难能可贵地迈出的对文明的第一步渴求了。

不过,天灶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别人都以一种圣洁之心渴盼着春节到来之时,他却对春节怀有怨恨。天灶这种单纯的情感,是从最质朴、最普通的人性中闪烁出的耀眼灵光,它纠正了人们写作中对一种宏大主题牵强附会的误区,告诉人们当今的很多小说,缺少的正是这种真实的质朴的人性美。作品在单纯的故事之下,铺垫了丰厚的意蕴,给人们的思考,留下了一条幽深的通道。

艺术性

1.纯净婉约的诗意话语

《清水洗尘》的语言空灵纯净而富含诗意。这也正印证了迟子建的创作追求,她认为古典文学是大雅的东西,包含的内容比较深,文学品质比较纯净,修辞造句很讲究,有婉约、沉静而又不乏忧愁的气息,代表了一种东方文化精神。《清水洗尘》的语言就体现了这种纯净、婉约的特点,如行云流水,贴切自然。小说中许多不经意的语言,使人们感到奇特而优美。

女作家独有的细腻、纯净和对人与人之间那微妙情感的敏锐捕捉,为短篇小说的写作提供了新的可能与方向。

对人性情感的诗意描述,是这篇小说站起来的脊梁。迟子健写到天灶终于用清水洗浴了时,用了多么诗意的语言进行描述——“天灶关上屋门,他脱光了衣服之后,把灯关掉了。他蹑手蹑脚地赤脚走到窗前,轻轻拉开窗帘,然后返身慢慢地进入澡盆。他先进入双足,热水使他激灵了一下,但他很快适应了,他随之慢慢地屈腿坐下,感受着清水在他的胸腹间柔曼地滑过的温存滋味。天灶的头搭在澡盆上方,他能看见窗外的浓浓夜色,能看见这夜色中经久不息的星星。他感觉那星星已经穿过茫茫黑暗飞进他的窗口,落入澡盆中,就像课文中所学过的淡黄色的皂角花一样散发着清香气息,预备着为他除去一年的风尘。天灶觉得这盆清水真是好极了,他从未有过的舒展和畅快。他不再讨厌即将朝他走来的年了,他想除夕夜的时候,他一定要穿着崭新的衣裳,亲手点亮那对红灯笼。还有,再见到肖大伟的时候,他要告诉他,我天灶是用清水洗的澡,而且,星光还特意化成皂角花撒落在了我的那盆清水中了呢。”又是心理活动,又是景物烘托,交织成一幅意境深远的画,一曲韵味绵长的歌。

作家的感情丰富而纯朴、敏锐而细腻,富于诗人气质。这里蕴涵着天灶对文明的追寻,对诗意、纯净生活的追寻。

作家不过是讲了一个孩子固执的要用清水洗浴的故事。当他那可怜的心愿好不容易实现时,他的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他对生活一下子充满了热爱,在饱含纯真痴情的天灶眼里,天地万物无不多情善感。可以说,这篇小说正是以其纯净的诗情、隽永的意境取胜。整个作品只是如实地描述天灶的感情流程,仿佛天籁,自然宁馨,像生活本身那样质朴。它更多地运用内心独白与景物烘托等手法,使人披文入情,因情入理,而没有刻意地去塑造人物、编织故事、表明理念以至经营结构。

2.儿童视角

迟子建喜欢采取童年的视角叙述故事,她觉得这种叙述角度使人感觉很清新、天真。《清水洗尘》就是以天灶这个13岁孩子的视角来写的。天灶这个勤劳、细心、体贴人的孩子,有着朦胧的对文明、对美的向往和追寻。他从10岁起就担当起了给全家人烧洗澡水、倒洗澡水的任务。他甚至知道父亲喜欢用凉一些的水洗、母亲喜欢用热一些的。他尊敬奶奶,虽因不用奶奶的剩水洗浴惹得奶奶伤心地哭起来,但天灶却不和奶奶顶撞。他甚至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在他眼里,年少的妹妹是富有生气的“她只穿件蓝花背心,露出两条浑圆的胳膊,披散着头发,像个小海妖。”“天云左右摇晃着脑袋,那发丝就像鸽子的翅膀一样起伏着。”透过童真无邪的天灶的眼睛会使读者会感到涌动在一个少年心中的对美的天然体悟和认同。它是那样原始、透出一股春天里带有露珠的青草的气息、惹人怜爱、惹人向往。

作品中还以天灶的视角,写出了很多绝妙的富有童真和童趣的句子湿浊的热气在屋子里像癫皮狗一样的东游西蹿着,电灯泡上果然浮着一层鱼卵般的水珠。天灶说完抬头望了一下天,觉得那迤逦的银河“刷”地亮了一层,仿佛是清冽的河水要倾盆而下,为他除去积郁在心头的怨愤。

如果不以孩子的人性视角来观照生活,如果作者没有敏锐的艺术感悟能力,不能使物与情、物与景融会贯通,只冷静地进行纯客观描述,怎么能有这种童话般的意境、诗一样的语句。迟子建的小说,在对底层民众的描写中始终闪烁出一种人性美的温暖与美丽,这表现了作家可贵的民间立场。

在新时期小说家队伍里,迟子建以自己独特的对生活的审美的理解为人瞩目,她执著地表达着自己对故乡的深情,对平凡生命的赞美,她的笔下是充满人性美的诗意的乡土和生灵。

3.意象

《清水洗尘》中的“清水”这一意象,就是一个寓意丰富的意象。在作品一开始,这一个意象只是天灶想求得的一盆清水,“不管别人洗过的水有多干净,他总是觉得很浊”,是一盆实实在在的清水。但在叙述的的过程中,这个意象反复出现:抗拒家人洗过的水、与肖大伟的争辩等,贯穿了叙事过程。它既是叙事的一个重要线索,而且“意象的重复出现也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重复中的反重复,在物象的重现之中包含着意义的增添和递进,这就有助于形成行文脉络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它的寓意在推移中获得丰富,并产生了强大的审美吸附力。到小说的结尾,这一盆“清水”似乎成了“忘忧水”,不但使天灶觉得能洗掉一年的风尘,而且洗掉了他内心的郁闷与烦忧,洗掉了他对过年的种种不满,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舒展和畅快。

《清水洗尘》中以一种舒缓的笔调充满温情地描写大千世界之中的凡俗人生,在普通人的生活情状的真实描绘中,流露出纯真善良的情怀。诗意而温暖是作家迟子建的作品给读者营造出的令人异常流连的氛围。




读后感:今天是训练营的第45天,今日小理论是:你懂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456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7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33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96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2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3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9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63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