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妈·共读】命令、要求明明也可以达到目的呀,为什么非要那么麻烦、用正面管教的方式呢?
答曰:因为我要的不仅仅是“目的”
如同公交、地铁都可以从家到单位,有的人看中的是快解不堵车,有的人在意的是路上可以看风景——你想要的东西,通常比“目的”更多
但“更多”的那部分是什么,不同的人选择不会都一样
在我而言,用正面管教(或者其他需要学习的好方法)而不是自发的“天生做法”,是因为,除了搞定当下的一地鸡毛,我还对“诗和远方”有执念的期待
我要的不仅是孩子当下能完成作业通过考试,还希望他学会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
我要的不仅是他现在按我说的做少给我添麻烦,还希望他能够对事情有自己的判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我要的不仅是一个看起来行为规范不出错的孩子,还期待他可以内外一致自信坦然
这些,是“习惯了遵守命令的孩子”,没办法必然习得的
所以,我选择正面管教,选择自己学习和改变,选择行大于言,选择跟自己而不是跟孩子较劲[调皮]
我相信自己不会后悔
因为……他未来会怎么样,我不能打包票,但我已经因此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其他好处,都是多出来的[偷笑]
2021-05-21 07:48:49
现在是尝试用新的语音写作软件,前两天就已经听确定小伙伴们说过有这样一个东西存在当时,因为自己没有赶上第1波内测,还不太清楚他究竟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但是其中有一点还是让我心动的,就是可以不需要再重新复制粘贴了。
少一个动作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想起在每次跟共族的小伙伴们解释为什么要按周收费,而不可以按天的时候,我会说,因为我想尽量减少自己的成本,看起来一个小动作计算一下不是很麻烦,甚至也可以别人计算好以后告诉我,但是这个小动作日积月累就变得很多,它会影响我做这件事情的意愿程度。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如果我们没有去看到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积极主动性想要发挥的那一部分,真的,如果这是你自己想要做到想要得到的,你会很在意并且主动向这个方向去努力的,如果是别人要求给你提出的,那么他可能就会产生一些情绪上的纠结。
刚好今天早上我们在共读的时候谈到了一怎么怎么就怎么怎么和有限的选择这一些综合性应用的正面管教话题,很多时候我们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一定要用正面管教的方式呢?看起来要多说那么多话,好费劲呢,用命令或者说要求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呀,干嘛我们一定要选择这样的方式呢?
其实要想说服自己,只要有一点点的理由就足够了,你可以是这样,我感觉更轻松,也可以是我的孩子配合度更高了,他更开心,所有这一切都没有链接到最主要的直接原因,其实作者在第1章的时候就已经告诉我们了,因为我们养育孩子是要培养他们的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品质和技能,这些技能不太可能从一个遵守命令的那种甚至严重,也有像奴隶制思维的这种孩子身上产生。
你用命令的方式孩子很可能也配合他,也做到了你想让他做的一件事情,可是他在这个过程中有思考吗?现场我就给姣姣小伙伴提了一个问题,我说如果我告诉你明天共读的时候你要带纸笔,这是一种方式,还有另外一种方式是如果让你的学习效率更高,你能想到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做呢?是带个纸笔随时记录还是自己学习之前先预习一下呢?
这两种不同的说法,一个是要求,一个是有限的选择,而且他是一个真正的选择,就是他选哪个对我来说都是OK的,而且我只是随口举了个例子哈,也并没有要求大家一定要带纸笔,恰恰相反,我是希望大家不要带纸笔,因为你在共读或者听别人表达的时候记一些东西,其实是会影响和打断自己思路的。
是不是选择差别也挺大,就像我们今天在书中看到那个例子让孩子选择是现在上床去睡觉,还是5分钟以后上床去睡觉,对于三岁以下的小孩子来说,它就是一种选择了,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作者隐含了没有说的,那就是在孩子决定我不想去上床表达这个意图之前,你这样问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他已经表达过我不想现在睡觉,你还要这样问,那么事实上你就只给出了一个选项,因为另一个选项它已经说过她不要的。
当我们只给出一个选项还有孩子选择的时候,他其实没有什么选择的,他只能选你给他的另外一种道路,那这个时候呢,其实内心他是非常明白这就是一个改装的命令,你还要装出一副,我已经给了你选择,你怎么可以不是好歹的这种局面,那当然会有抵触啊,你给了谁谁心里都不乐意嘛。
或许前一两次孩子是会愿意接受的,因为他对你的语气很新鲜,然后我们就会觉得啊这个东西有效那以后用着用着没效果了呢,其实并不是人家这个东西没效果,是我们一开始没有用,对孩子会配合,可能是出于当时的一些特别的情况,比如我们刚才说到的你的语气一下子变化了,她觉得很新鲜或者那一刻刚好她心情好这种不确定的随机因素都是非常可能的。
想到这些就可以对我们要,不要用证明我的方式,怎么样把这种方式用得更好,有更多的理解,以前我相信很多人他们都看到过类似的建议,你要用提问的方式啊,你要跟孩子和善啊,但是都是比较笼统的,所以你为什么没有做到呢?总归还是有些原因嘛,有些人会把原因归成这个工具没有用,但是在我看到的大部分情况下,其实是我们用的并不对,那如果你还是想用这种方式去尝试,还是觉得有想要改善的空间,那么你就要去研究这个工具背后究竟有哪些深层的要求,也就是这一章的最后部分,在回顾的提问时作者提到的那些问题。
今天我们用了另外一种不一样的做法,我问大家这些问题的答案你能回答上来三个以上的有多少,我发现人很少,因为我自己在小伙伴读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发现很多内容我自己不记得了,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但是我知道是这一章的内容,我可以翻到前面去找,它就是一个索引的作用,所以我一点都不担心。
所以我就邀请小伙伴们,你们可以选择一个你当前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然后由你自己来负责翻,回头去找一找,看看这个答案会是什么,并且告诉大家。
为什么我没有选择让大家一起回去找,因为不同的人你找到的东西不一样,然后呢,一旦有不同的差别的时候就会要去辨别啊,到底哪个才是当然了,一个人找他也会有这个过程,比如像盼盼他找到那个答案,他问的是指导原则是什么,事实上最后潘潘举的例子呢,就是两个书中的案例,就是这个有限有限选择有效性的这个案例,是5分钟上床还是现在上床?是穿蓝色睡衣还是粉色睡衣。案例,它会是指导原则吗?其实不大会的。
指导原则是一些抽象性的比较概括度高的句子,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把刚才讲的那一大段凝练成一句相对比较好记的东西,但是一旦好记就意味着它的内涵比较深比较多,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轻易看了,表面意思完全理解的,因此要辅助以很多的案例来解释。
所以当我们被要求找指导原则的时候,我们首先得知道我们不能找一个案例出来,你可以沿着这个案例一步一步往前推去,找到案例前后的那个中心主旨句是什么,这好像跟上高三的时候我们写议论文非常的接近,因为它本身也就是一种论述嘛,你要去找的是论点结论,而不是论据和论证的过程。
你看共读的时候,我们有很多很多不同的方向可以去延展,事实上最后我们也大概只解决了两个小伙伴就针对性想要看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的这个部分,我身上有6个人提出了她们的想了解的东西,那每个人都可以沿着这个思路重新到书里面去找,她也是一个示范的版本。
今天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是要不要给孩子零花钱,而零花钱具体怎么操作这个问题是吉祥提出来的,因为他们家孩子马上就要上一年级了,而家里面弟弟家孩子又是上一年级,并且对货币钱这一部分搞得晕头转向。
这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看法的不同,就是孩子究竟是怎么学会学习的,他是到了一年级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吗?是因为这个东西放在一年级教,所以他就到时候交给老师去交就可以了吗?并不是的孩子即使老师教的再好,他要理解,一定要带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否则的话对他来说,记住背诵下来那些东西不是很难,但是这本来就是非常生活化的东西,钱你背下来在考卷上答的都对有什么用呢?你到生活中要能够运用自如才行啊。
那孩子究竟是先有生活经验,还是先学到这些,是知道了以后再去运用呢?还是以前自己曾经用过,然后慢慢的再告诉他的时候就一下子哦,原来这么回事知道了。
这两个方向看起来完全不同,其实包含了我们生活中所有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我之前不辞职一次的表达过,孩子的学习都是来源于生活的,而且我们的各种学科知识其实也都是在生活中非常常见,要指导生活的。
比如说重量,温度长度这些概念,包括复杂一点的容积,体积面积这些东西对孩子来说他是特别陌生的概念,但是事实上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啊。
我们一直觉得孩子还小,潜台词是等他大了以后自然而然会知道的,但是有什么东西是自然而然知道的,我到目前也没有想到哪些是真的能够这么神奇,完全不需要大人的介入和参与,他自然而然就会知道。
如果我们这么想就会忽略很多生活中的可交时机,当时机出现的时候你觉得还太早了,到时候他自然就会知道的,我不需要做努力,但是这个时候如果你不做努力,他就没办法有这种积累,他的生活经验从哪里来呢?就像吉祥提到那个话题,现在就要给他零花钱嘛,我难道固定没什么原因就要给她零花钱吗?
一开始我能听出她在语言里面的一些不认同这个呢怎么说,就是每一家她们的家庭理念不一样,价值观念不一样,包括后来吉祥说能不能给出一些具体的指导,他多长时间给多少钱这些怎么做呢?具体怎么操作呢?
其实这个东西真的没有统一的定论,不同的家庭在这件事情上的接受程度,开放程度也是会不一样的,有的家庭他会觉得给孩子10块钱5块钱实在是太少了,所以现在啥也买不了啊,他们家经济水平和家里的价值观念都能够支撑得起给孩子更多的零用钱,那么对于孩子来说,他拥有的资源就更多,他可以尝试去做的事情多样化也就更多。
但是还有一些家庭可能收入不低,但是觉得在钱这边孩子需要更多的训练那么从小的地方开始,每次只给一块两块也是有可能的,不能一刀切说怎样的方式是合适的,必须按照什么样的水平去运作。
所以我们要做的其实是找到自己家庭里面这个符合我自己的想法,对我的孩子最合适的额度,以及平次比如说是一周给一次,还是一天给一次,还是一个月给一次。
当时周磊给他的建议是说要跟孩子开家长会,家庭会议去商量,而吉祥的反应也很有意思,他说啊又要开家庭会议啊,好像什么东西都要开,家庭会议其实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必须要开家庭会议,我们在这领导的家庭会议其实是把跟孩子沟通尊重他表达允许他自己说出他的想法,这个过程统称为家庭会议了,你如果只有两个人,你去跟孩子直接这样的沟通也没有问题,它不是家庭会议的这个模式,但是里边表达的尊重呀,允许你的观点出现啊,价值观的探讨啊,都是内在一致的。
周蕾说的这个我还是蛮赞同的,因为你自己单方面拍脑袋决定呢,对孩子来说可能会有失公平,但是这个也要跟孩子的年龄相关,比如说孩子足够小的时候,他还没有办法完全控制决定,然后他没有那么多生活经验来做出这个判断,我需要用多少钱,那对它来说,如果对钱稍微有点概念的孩子,可是多多益善了你给我10块钱肯定不会给我20啊,给我20肯定不会给我200啊。
这件事情我认为应该跟另一半去讨论,因为你们的家庭,你们两个人对待孩子的观念,你们希望他养成一个什么样的金钱观,这些都是两个人相互协调的,因为即使是夫妻,他们对于金钱消费的理念,可能也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非常鲜明的是我和老公在对待今天这边刚开始相处的时候就会产生比较大的,明显的差别,就是那会儿他就对于那些便宜一点的或者是能想办法少付一点钱的,这种挺不屑一顾的,就像我自己的感觉是这样,那我觉得一分价钱一分货,不要那么去纠结价格多出来的这些钱总归有它的原因呢。
比如说我们在刚刚上班没多久的那段时间,他就花2000块钱吧去买了一个iPod,就是那个苹果的MP4,我当时非常的不理解,那个几千块钱买个东西跟几百块钱有什么太大差吗?而且你的屏幕还那么小不能看视频。
知道现在这个apple的还在我们家放着呢,没有用了几次,而且产品更新换代那么快,其实它现在看起来还是很新的,我还专门去寄过去换个电池,但是真正使用的几率也非常少了,放在那里就变成一个闲置品。
但是你不能说他不对啊,因为这符合他当时的价值观,现在这些年我会明显注意到我们两个是有趋同的,并不是它完全向我靠拢或者我完全向她靠拢,而是彼此之间都有一个协调,我对于很多事情已经开始变得松动,觉得过价钱贵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不再做什么事情都想着最便宜价格最低,而他呢开始慢慢关注事情的性价比,这个东西以前他认为只要是价格低的一定没有好货,比如他跟我说拼出多少都是垃圾,但现在看到我经常在拼多多上买东西,他也会问,唉,那你买的东西到底怎么样啊?
这是一个两个人彼此影响相互协调配合的过程,他我认为比最后的说这个结论还要有价值,那你看两个人之间他们要通过很长时间才能把金钱观协调一致,那么在对待教育孩子把什么样的金钱观传给他这个话题上,可能还是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的,如果你不去沟通,只按自己的想法来,一个是没有人帮你佐证这么做到底对不对?有没有一些风险?二来其实自己也未必见得完全了解自己的金钱观呀。
有句话说,理不辩不明,当我们在跟别人讨论争辩的时候,其实是对自己内心的状态有更多了解,这样一个过程因为要告诉你,所以我必须要理清楚自己头脑里的想法,这就是为啥说出来会让你更好的理解自己内心的概念,有些东西你模模糊糊大概其觉得有个印象,但是说不清楚,那么这个时候你就会给沟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所以你看它也可以作为一个倒推,一个倒逼让你必须把自己的想法理清楚,没有一点可以模糊过去蒙混过关的可能性。
这样做有没有好处呢?就像刚才我们谈的那个话题,使用正面管教的工具,看起来是更麻烦了,要我付出更多它有没有好处呢?当然有了,但是每个人在乎的好处会不一样,打一个比方,当我们坐地铁和坐公交这两种不同的公共交通方式都可以让我们从家到单位,但是到达单位这个目的地本身并不是我们唯一想要的,那如果对时间敏感的人,他就会强调快捷便利,不堵车他就会选择地铁,你看他要的不仅仅是到达单位,而且是更快更准时的到达单位,但是有些人呢,他在意的就是不无聊,不压抑不憋闷要能看风景,那这个时候他在意的就是比较惬意舒适的到达单位。
看起来我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只要达到目的就行了,但其实并不是我们对于到达单位的效果过程和过程中的质量是有潜在要求的,但如果你不说你会真的以为没有啊,我只要到单位就可以了。
从我们自己的选择上也可以倒推出这种潜在的需求是什么?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多的了解自己的想法,当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看中的某些东西只有正面管教的方式才能够提供,这就好像如果我想快捷准点,我就最好的选择就是地铁,那公交它这是在这一部分就是没办法,卡的很死不靠谱的,那该做什么选择不是一眼就能看到吗?
很多家长都说,我希望孩子拥有什么什么美好的品质,这种想法非常好啊,每个人都会这样想,但是当你开始命令他要求他的时候,就把这个想法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是不是不太在意他究竟以什么样的方式达到,也不太在意他在这个过程中会学到什么,尤其是我们上了惩罚上了打骂的时候更是如此。
后来我在想,为什么我一直坚持学习,不光是正面管教,还有很多我认为好的其他的教育方法沟通方式,锻炼自己的具体途径,就是因为我对能达到目的,这个粗犷的表达不满意啊,会有更多更精细化的要求,我在达到目的之外还有很多其他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不是那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所能承载的,所以为他付出更多的努力,也只不过是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必须付出的代价而已,没必要说的好像全世界都欠我的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里也是相通的。
2021-05-21 08:11:11
20分钟5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