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家庭出生的孩子一般都有个通病,就是懂事太早,成熟太慢,对社会的洞察和人性的认知非常不足。
有一个常识性错误认知,就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大家要明白早当家的本质,这是穷人家的孩子在恶劣的环境里被迫锻炼出来的一些类似于动物觅食的自我生存本能。这种技能大多只可以糊口,却很难逆袭翻身,更别提大富大贵。
----【书朋捡话】
积硅步,至千里,日复一日,静待花开~
【每天推荐一本书】第2146天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今天,朋朋推荐的这本书是:
《内陆之行》
作者:[奥] 彼得·汉德克
(Peter Handke,1942— )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当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活着的经典”。自1966年发表处女作以来,已出版数十部作品,获得过多项文学大奖。201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为 “他凭借影响深远的作品和语言的独创性,探索了人类经验的外围和特殊性”。
首先是本书的内容简介:
小说一开始,八月初美好的一天,一位住在巴黎郊外的老人离开了宁静的巴黎郊区住所,这个被森林包围的“无人湾”,去往他在皮卡第的乡间别墅。他边走边观察周围的环境,不时提到一个被他称为 “偷水果姑娘”的年轻女子,她似乎也踏上了前往法国北部的类似旅程。这个“偷水果姑娘”——读者后来知道她叫阿列克夏——起初似乎是他打算写或正在写的一部小说的主人公。她25岁,从青春期开始就一直“渴望逃离”,此刻刚从西伯利亚回来,马上又出门去寻找她的母亲。在追寻她的脚步(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穿越法国内陆的过程中,叙述者正以自己的方式书写她,从而使小说得以诞生。叙述者一路上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闻到的、所感知的、所想象的构成了叙事的框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经历和事件,只有一个个不起眼的瞬间和不足挂齿的印象,表面上似乎毫无关联,但却史诗般地汇聚成了一幅法国的现实图像。
接下来看书评:
①
针对“值得叙述的事”的对抗性写作。作家就是要去呈现当下感知浮现成的图像群,因为他相信关联会在过去回忆在当下再现时启迪自身。从这本书里理解到了他的无国籍状态和归属焦虑,在阅读与艺术中寻找同类人。在偷水果姑娘的奇遇故事中,她先后借宿在男主人死去的房子里,把迷路的猫送回主人手上,邀舞解救意图自杀的送披萨小伙,与父母弟弟相聚在高原上。以家庭四人核心,加上几位弟弟的木工朋友,构成了母亲偶然组建的小聚会集体,故事在这个集体中以「我们」的指称走向结束,对冲掉三天的内陆之行、洋洋洒洒四五百页文字对时间与感知的细腻切割带来的分离感。Ewig auf der Suche nach dem Zusammenhang; ewig seltsam.
②
读起来不容易,和汉德克其他小说一样,这本书也没有传统的情节和人物驱动你追看下去。但我还是很沉迷,读了整整两周,每天早晨在地铁上、晚上在床上都读。虽然总是读到后面就忘了前面讲啥,但那种唤醒我对微末瞬间感受里的笔触,仍让我兴奋激动。
③
不着痕迹地在描述作者感知的世界,这很难做到;大多数描述世界最后都变成了吵闹的说教,泛滥的抒情以及没有文学营养的风俗志。
关于这本书,就介绍到这儿
最后是这本书其他的一些重要信息:
【ISBN号】978-7-208-18726-9
【中图法分类号】I521.45
【主题词】长篇小说
我们,明天见~
。。关注朋朋,遇见好书、遇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