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搬上中国大屏幕,是枝裕和算是第一次正式与中国观众见面,票房与口碑双丰收,这个宝藏导演,终于被熟知,是值得高兴的。
第一次看他的电影,是1998年《下一站,天国》。
表面上探讨日本人的人生观,生死观。实质是电影人化身为天使“普渡”众生。我也经常会想起这部魔幻现实的电影,思考生命中三个最重要的时刻,会是什么?想不出来,就到不了天国。活着的质量多重要。
看了这部电影开始留意是枝裕和。于是就发现了——
《步履不停》
《如父如子》
《海街日记》
《无人知晓》
《比海还深》
《小偷家族》
于是我可以说,他是现代的小津安二郎,新的日本电影之光。
小津的《东京物语》一直是我第一位。
《东京物语》和《小偷家族》这两部电影是让我感触很深。小津和是枝裕和都讨论了血缘与情感亲疏的关系。在东京,两老有儿子和女儿,却只能在没有血缘关系的二儿媳原节子身上得到关爱与照顾。小偷家族里面,亚纪离开了亲生父母,来到没有血缘关系的奶奶家,依偎在奶奶膝前。
友里,不肯回到生母身旁,宁愿跟着哥哥学偷东西。
友里在电影最后的张望,会是什么?
又或许是枝裕和知道习以为常的血缘亲情容易麻木,偏反其道而行之。总之,每一处都触到了我悲天悯人的阀门,泪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