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告别了我的第一份工作,程序员的工作,为游戏写程序。那是一件充满挑战性的事,我们公司没有扛把子,也是这行人才太少了吧,我算公司里上手快的一个,也是能力“相对突出”吧,我被摆上了我认为不属于我该呆的位置。作为一个责任心较强的人,我想把这事儿做好,但同时,我的能力又只够把它做到60分,做游戏这事儿不存在什么短期能力激增,我只是个普通人,走的也是普通人进步的轨迹。
在我的阅读量里,进步这件事,是需要一些条件的。
首先就是明确的目标,我得知道,往哪进步,怎么样才算进步,它是反馈的标准。
接着是拆分它,拆分的标准是,跳一跳够得着的难度,这样的目标,是可实现的,是有难度的,完成之后是有成就感的。它的良性反馈,会帮助我让这个过程顺利进行下去,不至于放弃。
然后是加点期限,在完成拆分的目标时,需要手动加个deadline,根据完成情况,惩罚和奖励。
最好是能分享出去,得到别人的认同是非常好的正反馈。
从很多书上,你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对于我从事的游戏行业而言,你能在游戏系统的设计上看到它们,由一个个的小目标组成,可以是关卡,可以是成就,然后不断的反馈。我对于这种被有意加快了的反馈,即不爽又无奈,可能1分钟的延迟体验,就会令我放弃掉一款游戏,即便它可能后续有更好的玩法,更吸引人的剧情。在强调即时反馈的时代,我被迫进入了一个正循环,反馈和更快的反馈。它本质上和烟瘾有点像,只是它利用的是大脑的多巴胺。我能看到自己,在特定领域越来越没有耐性的变化,比如游戏,比如看视频,短视频的兴起也是这个道理。即时反馈可带来极大的心流体验,这就是为什么刷刷刷能消耗这么长时间,甚至影响吃饭睡觉的原因了。有时候我在做一件事,偶然看了下手机,那就得承担被抽走大部分时间的后果,我肯定不是一个人_(:з」∠)_,这种心流体验并不会为我带来多大的愉悦感,如果把这种愉悦感用曲线表示的话,就像是一个波峰极小的脉冲,来的快去的快,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没有特别大的感觉,明明这已经是大数据精准推送的信息了。
我当然想走出这种困境,我肯定不是一个人_(:з」∠)_,你看大数据这时候就用得上了,它的精准推送,就显示了我的喜好,那我就别光看了,试着自己做呗,比如我喜欢看做菜的视频,那就去做菜。在一些没法即时反馈的事的时候,就显得有些麻烦了。我曾经很喜欢弹钢琴,手指按下琴键会让我产生愉悦感,但是我经历了近8个月的原地踏步,这种愉悦感就慢慢消失了,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即便是很喜欢的事,也要定下目标,时不时给予自己反馈,会这么说是因为我弹琴并没有动脑子,也没有设立目标,就嗯弹,一股脑的,像极了对待初恋的样子。所以要动脑子给自己设立些目标,将反馈的进程加快些,对于我自己来说,我还希望能训练自己的延迟奖励能力。著名心理实验,小孩子吃糖,讲的是给小孩一颗糖,告诉他们5分钟后这颗糖还在,就奖励多一颗糖,坚持下来的小孩在日后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这说的就是延迟奖励能力的巨大作用,而即时反馈对延迟奖励能力来说是极大的不利好。
辞职的真空期让我得以思考得更深入,但同时这也为我带来了情绪上的不安稳,特别是我要转行这件事。我80%确定这件事,但是由于外界信息的不断变动,比如我的朋友,他入职tx了;还有我的另一位朋友,金融行业,他升职了。这些小小的信息,都会对我产生扰动,转行是件大事,但我这个决定却是一拍脑袋就做出来了,我相信直觉是经验的综合瞬间给出的判断,但我情绪上不太相信。为什么听100遍道理不如亲身经历一次,光听道理理智的部分完全明白,但是情绪部分必须自己经历才会明白。我是第一次经历转行,这种不确定,很容易动摇的心情,我肯定不是一个人_(:з」∠)_,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这种感觉会来的更猛烈些。
也许看到这的有缘人会明白,我写这篇随笔的主要目的就是,安抚一下情绪的不安稳,而且,套用我上面说的,分享并得到反馈,所以如果你曾经或者正在经历我的感受,请告诉我一声。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