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寄宿制学校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我带着困惑走进录播教室观课室,连续两周,以学生态度认真听讲了15节公开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地理,各年级各学科悉数倾听。听讲中,我通过自己能不能听得懂,衡量老师讲得好不好;通过自己当堂能不能记得住,衡量课堂重难点是不是得到了突破;通过自己课后能不能想得起,衡量随堂巩固练习设计是不是足量有效果。一圈儿下来,我发现,虽然每堂课各有风格,但听后沉淀在我记忆深处的知识并不多,让自己怦然心动且烙在心田里的精彩环节也只有一二。如果,每堂听完便来一场测试,我肯定大部分科目不及格。由此,我一直在想,对于学过高中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地理的我,认真听讲后尚且这般不堪,何况学生乎?
问题出在哪里?
经听课老师们七嘴八舌的探讨、授课教师的自我反思,加之多年来,老师们对冗会、滥会等无效会议的感触,多边“会谈”后,大家一致认为,课堂教学质量普遍不高的最大患因是没有“断舍离”的勇气和胆识。
“断”者,一个片断、一道例题、一段演示……而已。老师讲解一个片断、一个例题后,让学生学思用贯通,老师大可不必“妈妈心、婆婆嘴”,每一个点都觉得必须讲,大讲特讲,老师自己把自己讲得陶醉了、入戏了、自我认知更通透了、思路更清晰了,自认为学生也彻悟了,其实大部分学生只是跟着感觉走,听讲时似乎醍醐灌顶了,但一落笔却卡顿了,才发现得心了不一定应手、耳熟了不一定能详。熟能生巧、耳熟能详,是必须建立在自我思考、多练勤练之基础上。老师一味讲,学生一味听,勤快婆婆懒媳妇现象会越来越多。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他们需求什么,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每节课有满满的收获感?老师少说、学生多做,不失取胜的终南捷径之一,霸权主义式、居高临下不接地气的教学方式己不适合“双减”时代了。
其实,大家都识理,只是放不开、做不到、不敢做。
舍者,取舍,弃也。此条更多适应于文科,语文、生物、地理等学科,因为它们涉及的知识太多、面太广,老师们总觉得,舍弃那些一致认为可讲可不讲的内容,万一出考题了怎么办?这就是所有文科老师们的历史性担忧。一篇文章,从作者生平到写作主旨,从谋篇布局到写作手法,从好词句段到表达方式,面面俱到,支离破碎。老师用心良苦,却忘记了学生并非橡皮容器,所有知识都能塞进去。大胆取舍,大胆删减,去粗取精,厚书薄讲,把复杂的知识变简单,才是至高教学艺术。
取舍,古老的话题,人人都讲,人人都无法突破,盖教育之顽疾也。
离者,背道而驰,背离教学目标也。如今的课堂,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都是摆设。我可断言,设计教学目标时,没有一个人能认真推敲、斟酌和落实。因为,他们的意识里“唯分数”思想的作崇、考核指挥棒的定向,授业、解惑永远重于传道,让学生记住定理公式、诗词曲斌,让学生能写在试卷上、考出好成绩,其中利益远比育心、润德来得快。所以,目标与实际授课内容相左者不在少数,只授业不传道者比比皆是。
可见,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做法在教学从未缺席。
如果人人下决心做到“断舍离”,坚持向每堂课效率要质量,那么,班与班之间的考试差距将再不会让人大跌眼镜、匪夷所思。
让“断舍离”成为共识并切实践行之,我们须猛药治疴、重拳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