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我总是在不停地解锁手机,虽然没有新消息的提醒,我依旧会看看有没有微信,看看朋友圈有没有新的动态。
心理学上对习惯的解释是:在情境暗示下产生的无意识行为。不停打开手机的行为,已经是我不假思索的举动。
翻看我手机的屏幕使用时间,微信的使用率居高不下,这也是微信设计者的初衷,换个角度,我们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就被设计了。
去豆豆的培训班,几乎大部分在等待孩子下课的家长都会看手机,手机里微信朋友圈,游戏,短视频似乎成了打发时间的不二选择。
这也是手机软件设计者的成功之处,让用户养成习惯,产生依赖。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App越来越好用了,注册通道非常简便,因为快节奏的生活让大家无法忍受长篇大论的用户需知。
上周和豆豆出门,我们需要骑行美团的小黄车,我没有美团的app,只需要微信扫一扫,就一键注册并且可以使用。
特别是短视频的平台,打开之后,通过它高效的算法和标签,第一个推给你的视频,往往就能戳中你,然后全屏幕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还有15秒高强度的洗脑音乐,界面上看不到退出键,而且上下滑动特别方便,视频还会通过大数据计算,你停留在这个视频的时间越长,下一个视频也会猜中你的喜好,让你应接不暇,然后时间就这样流逝。
然后我遇到了这本《上瘾》。
这是一本看完前三章我都没有想要写读书笔记的书,直到第四章解开了我关于「上瘾」的所有疑惑。
这应该是一本写给互联网创业者,产品经理,广告创意人的书,但是我们可以从设计者的视角去找寻我们为什么会上瘾的源头,了解上瘾模式的四个阶段(触发,行动,多变酬赏,投入),包括我们养成使用习惯的产品逻辑,然后反向思维,打破上瘾的圈套。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酬赏。
人类是社会化的物种,彼此依存,社交酬赏源自我们和他人的互动,为了让自己觉得被接纳,被认同,受重视,我们的大脑会自动调试以获得酬赏。
怎么具体理解呢,当你发送了一条朋友圈之后会不由自主的去看有没有点赞和评论吗?这就是一种对社交酬赏的渴望。
为什么会不停的刷朋友圈或者微博,就是你不知道下一条会刷到什么,会错过什么,各种不确定性变成一股力量,推动着你,这就是猎物酬赏。
不可预知的期待和刺激,以多巴胺分泌的方式充斥着我们的大脑,特别是在看短视频的时候,哪怕很累,过多的多巴胺会让你停留在非理性的饥渴状态,一条一条停不下来。
再换个角度,你以为是你打开了抖音,小红书,微信,其实是它们操控了你,这个时候,就像巴普洛夫和留着口水的狗,只不过我们变成了被控制的一方。
也许有人会反驳,抖音微博小红书都有很多学习教程等等,但是你确定你没有本末倒置,这些平台只是辅助工具,并不是你的主战场。
我现在已经戒掉了用手机打发时间的习惯。
给大家分享几点技巧吧,因为我的自制力并不高,所以我卸载了所有的短视频软件,按需搜索。
之前很焦虑,觉得自己会错过很多未知的领域和高质量的视频资料,但是从需求出发才是王道。
我关闭了朋友圈更新的小红点,解决了刷朋友圈的习惯,也担心过会不会错过朋友的精彩分享,然后我会过滤朋友圈,屏蔽广告推销,然后星标高质量的朋友圈。
然后是微信的使用率,我每天给自己三个时间段处理微信消息,其他时间一概不看。
用碎片时间采购生活必需品,比如在等孩子放学,或者通勤路上,以减少刷淘宝拼多多的时间。
然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并没有错过什么,我依旧会定期看微博热点,时政新闻,而且多了大把的时间用来系统阅读。
看完本书,如果你是一个产品经理,你已经可以设计一款让人上瘾的软件了,但我想换个角度,我们也可以反操控,切断干扰源,从屏幕里跳出来,看看这个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