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读书的小孙通过微信,知道我到了成都,热情地向我介绍成都的好去处。包括宽窄巷子、武侯祠、熊猫基地。看到熊猫基地,我会心一笑。小孙虽然读了大学,但是童心未泯啊。但我们停留成都的时间有限,明天一早就要离开,向西进发。半天的时间,只能选择性地游览了。
宽窄巷子是我们一致的选项,但我还很想去武侯祠看看。虽然不是第一次来成都,但以前来,都是因公,工作和学习紧张,不能安心一游,只匆匆地去过一次杜甫草堂。作为文史专业的毕业生,武侯祠一直在我心里惦记着,这次经过成都,这种情愫终于发酵,决心无论如何,一定得一睹真容,安放我这牵挂的心了。
但据说宽窄巷子要逛半天才能尽兴,悠米他们决定直接去宽窄巷子,我游完武侯祠,再赶过去与他们会合。于是,我离开大部队,叫了寄程车,直奔武侯祠而去。驱车不到二十分钟,前面突然慢了起来。司机说前面就到了,因为暑假,游人众多,所以建议我现在下车,走过去。我欣然从命,付了车资,带着些许激动和期盼,施施然向前。
正值盛夏,大中午阳光猛烈,虽然戴着太阳镜,穿着防晒服,也能感到日光晃眼,热浪扑面,但这并不能影响我朝圣般热切的心情。一边走,头脑中一边不受控制地蹦出那些平时并不常现的句子:“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不是矫情,可能这就是所谓教育和文化影响吧?当年诸葛亮如一个絮絮叨叨的老头,向后主刘禅上这封表奏时,自己不也是感动得“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推崇“三立”,以“立德”、“立功”、“立言”为追求,今以诸葛亮观之,这三立怕已立了两个半,被后世所敬仰,也就可以理解了。以立德而言,诸葛亮一生勤勉,廉洁奉公,始终以恢复汉室为己任,辅佐刘备父子,尽心尽力,被后世誉为“人臣之楷模”;以立言而言,《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为后世奉为珪臬,前后《出师表》更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以立功而言,诸葛亮自刘备三顾之后,隆中一对,定下三分之计,为之后刘备据蜀立国,与魏吴形成鼎立之势立下大功。但终因蜀地偏狭,未能完成恢复汉室之伟业,且算是立半功了。
武侯祠景区并不仅仅是武侯祠,它其实是刘备庙与诸葛亮祠的合体,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2003年12月,西侧原民国时期四川省主席、抗战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墓园所在的南郊公园又被合并为武侯祠园林区,被打造成三国文化的传播体验中心;再加上东侧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风格为基础,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内涵的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锦里”,占地达15万平方米。对于时间紧张的我,要想尽游武侯祠怕是不能了。
我找了张浏览手册,决定走正门入,经“汉昭烈庙”至“诸葛亮殿”,再从西侧入惠陵,之后经“三义庙”出,游锦里,这样既照顾了时间,又瞻仰了历史,感受了民俗,算是比较经济的安排了。
园区正门之上,悬“汉昭烈庙”匾额,朱底金字,字体拗圆大气,不知何人所书。进了门,浓荫丛中,矗立着六通石碑,两侧各有一碑廊,东侧碑廊内有一通最大,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刻建的“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此碑由唐代宰相裴度撰文,书法家柳公绰书写,石工鲁建镌刻,后世誉为三绝碑。碑上遍刻唐、宋、明、清时代的题诗、题名、跋语,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特别是褒奖诸葛亮的法治思想及不利用职权谋私的作风,尽显后世之士对诸葛孔明的景仰。
之后就是“昭烈庙”。 昭烈庙正中是刘备贴金塑像,高3米,仪容丰满庄重,耳大垂肩。但我对被人从东赶到西,又从北赶到南的刘跑跑并不感兴趣。一个身逢乱世,一无长物,但又心比天高,只能靠假仁假义地忽悠得利的黑厚祖宗,是不太招人待见的。不过,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刘备能从这乱世之中,万千豪杰之间脱颖而出,也算是本事了。后世民间委之以仁义,三国演义更是以褒刘贬曹为主旋律,怕是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自汉武以下,中国思想界逐渐被儒家道统所控制,即使如曹操般豪杰,也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敢直接取而代之。以卖草鞋席子为生的刘备,靠假造族谱,自称中山靖王之后,硬是被他赚了个皇叔之名,自此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正统。如此,刘备再假,也得仁义之名,曹操再真,也是白脸的奸贼了。文化思想的力量,可见一斑!
两侧偏殿,东有关羽父子,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看见关羽边上居然有周仓的塑像,不禁让人心中一动。周仓本为演义中人物,历史上却实无此人。关羽千里走单骑,半路收了落草为寇的周仓,从此周仓对关羽鞍前马后,忠心耿耿。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所害,周仓自刎以随主,演译了一曲忠义悲歌,令人唏嘘不矣。《三国演义》之所以被历代追捧,成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仁义忠孝之精义,深深地嵌进了中国人的灵魂深处而认同和共鸣,怕是主要原因吧?这样说来,世间流传的所谓“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也是有失偏颇的了。但武侯祠将演义中的人物冠冕堂皇地立在这里,也让我重新修正了一下游览的基调,这里不仅有历史,更多的,怕是后人赋之于斯的文化寄托吧。
然后就看到了东墙的《隆中对》和西墙的《出师表》,均以木刻之,以突出其意义和地位。这是很让人浮想的。在昭烈庙正殿两侧挂出如此强烈的诸葛亮因素,叫刘备作何感想?难道老刘一世伟业,都活在诸葛的影子中吗?怕这就是刘备之仁义的真相吧。后人真正崇敬的是诸葛,但红花还要绿叶衬啊,于是君明臣贤也就水到渠成了。刘备怕是托了诸葛亮的福啊。
殿外两侧廊房,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的坐像。东侧文臣廊坊以庞统为首,西侧武将廊房以赵云领衔。除此二人外,文臣也就费祎堪用,武将倒有马超、姜维、黄忠等名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被誉为五虎上将,姜维则在诸葛之后一力担起了北伐的重任。作为臣子,诸葛不在文臣廊坊倒可以理解,毕竟此地有专门的武侯祠,但没有法正,却是很有些意思的。何也?一山不容二虎也。法正很牛。隆中对,诸葛亮帮刘备定下益州,而法正,却帮刘备拿下益州,拿下汉中,让刘备当上了汉中王。汉中之战,法正献计,帮黄忠一战而斩夏侯渊,从此晋身为名将之列。从军事才能来讲,法正更胜诸葛一筹,是刘备身边不可或缺的谋士,也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个死后有谥号的大臣。而诸葛亮,还是当好后勤部长和内务大臣吧。诸葛领导不了法正!但三国演义选择了诸葛,淡化了法正,因为法正人格上有瑕疵。法正为人嚣张跋扈,睚眦必报,显然不是好代表。
昭烈庙后,下数节台阶,是一座过厅,挂有"武侯祠"匾额,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这里才是真正纪念他的“武侯祠”。 从大殿悬挂的“名垂宇宙”的匾额,可见后人在诸葛亮与刘备之间的厚此薄彼。匾额两侧,是著名的“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提醒后人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注意“攻心”和“审势”。殿内正中有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像前有三面铜鼓,相传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人称“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图案花纹,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大殿顶梁由乌木制成,上书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诫子书》中的名句“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站在大殿中央,我感受着智慧的气息,与法正相比,诸葛亮不正是胜在对大势的把握与对世事的洞悉吗?到此,已达到此次游览的目的了。
出诸葛亮殿向西,是刘备墓,史称“惠陵”,与武侯祠之间有红墙夹道相连,但却不再能留下我的心,逛到三义庙,也不作留恋,直出园门,就走进了锦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里,就是锦官城。眼前游人如织,置身于清末民初风格的建筑之间,夏风中酒旗轻飘,晃若隔世。放眼而去,戏台、酒楼,照影、莲壁,偶一转身,可能就是一条幽深的里弄和里弄里古朴的茶室,你不敢迈步进入,生怕打扰了这喧闹中难得的幽静。我极想在此驻足,但悠米他们还在宽窄巷子等着我,虽不忍,也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