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生子,育儿……人生中再正常不过的事。
但是有多少准爸妈,在宝宝降生之前认真地想过,“好父母怎么做?”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网上可以搜到大量育儿经验和信息,还有父母辈围在耳边讲述以前的孩子怎么养,还可以买到各种专业书籍看看科学育儿法。但终究是自己养孩子,别人说的方法再有效,孩子怎么带还是需要自己感悟和提升。
我的孩子在2016年出生,今年已经5岁了,分享五点育儿心得。
第一、 作为妈妈,保持积极的情绪和心态
养育孩子的过程充满未知,我从最初对孩子的各种焦虑和担心,到现在能学着理性处理和分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好情绪、好心态是第一位。
这里强调妈妈的角色,早期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孩子就是一面镜子,所有我们看到的孩子的负面,其实都是被环境的影响或者父母的投射。当我作为妈妈,我认为孩子有问题,那我就会去发现更多问题。因为妈妈的焦虑会让孩子更焦虑。当我作为妈妈,我相信孩子是好孩子,那我就会发现孩子的很多闪光点,即使他可能仍然很顽皮。当孩子发生问题的时候,妈妈首先学会向内看,找自己的原因,再找孩子的问题。
现在的生活压力很大,作为职场妈妈,我每天要处理很多问题,工作的烦恼、家庭的琐事,愈演愈烈的社会内卷等等。很多时候不能看清,到底是因为因为孩子做错了事情绪不好,还是本来我自己就比较心烦。如果常常把这两种情绪搞混淆,就会这个不良情绪归因到孩子的身上。
作为妈妈,当我觉察到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要先自己处理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性认知和行为来化解情绪。具体的做法包括:记录能导致自己不良情绪的事件或任务清单,在下一次发生时不断优化自己的处理方式;随时记录自己的情绪感受,每天在固定时间反思是否有更好的做法;每日记录感恩日记,积累正向的情绪;阅读情绪管理之类的书籍,找到科学的方法;在生活中发现周围人如何处理冲突和矛盾,和他交流等等。
我不强迫自己每天都很高兴,但是我一定要在面对孩子的时候给他积极向上的能量。如果处理不好自己情绪,我们先暂时远离孩子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因为短暂的分离比长期的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影响要小的多。等我把情绪收拾好了,再来陪孩子也不迟。
第二、 不和别人比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
“三翻六坐七滚八爬“是老人常说的。我的孩子在三个多月的时候才11斤,半岁的时候不到15斤。别人的孩子都是白白胖胖,我的孩子完全不同,因为身体瘦弱,他三个多月还抬不起头,五个多月才翻身。我饱受这件事的折磨,越来越焦虑,担心孩子长不大、不健康、会得病,于是天天研究他的大便,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现在想想多么可笑,无论孩子胖瘦,健康就好。孩子早翻身晚翻身,真的不是影响未来成长的关键。
很多时候我们做父母,是想让孩子满足自己的需求。今天比身高体重,明天就比考试成绩,以后还要比谁有学区房。最后,用各种各样的攀比,让自己焦虑,也让孩子压力过大而产生很多成长的问题。
丁香医生的文章显示,中国儿童和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状的比例是19.85%,学业压力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避免以后未知的问题,做“心大”一点的父母没什么问题。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有了这个认知,作为妈妈,就会放宽心态,学会接纳孩子的现状,接纳孩子暂时出现的“状况”并且理性寻找解决方案。
第三、 兴趣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比任何知识、技能都重要
电视上曾经播过一个节目,一个三岁的小男孩能一口气背出几百首古诗词。我一点都不羡慕。我相信,在三至五岁这个年龄,孩子的性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比任何知识技能都重要,知识可以后面再学。
这方面我和爸爸一起配合。我关注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知识技能并不是说完全不学,而是要利用孩子的兴趣来感受和体验,不是生硬的死记硬背。我的孩子在二岁的时候,就展现出对马路和各种交通标志、路牌的强烈兴趣。三岁的时候,他可以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半小时,把所有的路牌都问一遍。我发现了他这个兴趣,于是我经常带着他遛马路,用交通标志上和路牌上的文字教他认字,我还经常带着他做地铁,他站在地图下面,我教他读每一个站名。通过这种方式,他认识了很多字,掌握了一些交通规则和开车的常识。他不觉得自己在学习,而是在我和妈妈玩坐地铁的游戏。
我没用使用任何识字的书本或者APP,他现在五岁了,依然不会写字,在微信里使用文字和他独立交流,他理解意思完全没问题。
孩子的爸爸本人就是一个喜欢制定规则的人,除了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划,他更擅长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疫情期间,他带着孩子制定每日时间表,让孩子自己安排一天的生活,学会安排时间。开学之后,他每天晚上带着孩子准备好书包和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告诉孩子学会对自己的生活和物品负责。他带着孩子每天晚上在固定的时间读诗词,让孩子记住了这个时间要看书。他坚持每天和孩子一起写成长日记,记录孩子一天的学习和活动,找到进步和不足,并且和孩子分享和共识。
慢慢地,孩子已经养成了按时学习、按时读书、自己收拾物品的习惯。我和爸爸都相信,对学习的兴趣和行为习惯的逐步养成之后,孩子会形成自我管理和提升的内驱力,到孩子再大一些父母就会省事了。
第四、创造和谐的夫妻关系,给孩子平和的成长环境
创造和谐的夫妻关系和良好的沟通,首先会让自己幸福,其次更利于孩子成长。女人在和谐家庭关系中的牵引力更大,这是每个女人一生都要学习的功课。
孩子爸爸在三岁之前长期外派,当时我和他处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他对育儿一无所知,我们经常发生争执。2019年他回国常驻,我们一家人终于聚在一起,但长期不在一起生活,夫妻在各种家庭琐事里磨合,是我面临的巨大挑战。
家庭和谐的前提是始终相信,“我们是一家人。”这里不得不提英剧《唐顿庄园》。大女儿Mary年轻时无知,与土耳其大使发生关系,可能使家族蒙羞;二女儿Edith未婚先孕,奶奶和姑姑保护她顺利生下孩子。这在很多中国家庭里都是不可能的事。剧中,奶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谁也不会放弃,我们是一家人”。无论是谁,当你选择另一半走入婚姻,那就意味着“我们是一家人”。
“我们是一家人”也意味着,我们始终要对爱负责。伯爵因为投资失败面临破产,大女儿Mary希望作为庄园继承人的丈夫Mathew能提供前女友父亲的遗产帮助爸爸度过困境,而Matthew高尚的品格使他不允许自己继承。两人发生巨大的分歧,几次因为这件事无法达成一致而不欢而散。但是最终,Mary适可而止,始终把爱放在第一位,把分歧放在一边,保持两个人的和谐。
保持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不争吵的家庭太难了。唐顿这么一个大家庭,上到伯爵夫妇和三个女儿,下到一大堆仆人,关系和矛盾又多有复杂,但没有人因为矛盾而争吵或大打出手。当家人们发生分歧或者有所冒犯的时候,一句“I am sorry",化解所有。
所以,当父母发生争吵,又刚好被孩子看到。这时候不要过于担心我们这样是不是伤害了孩子。正确的做法是,双方冷静之后互相道歉,一定要通过组织家庭会议,双方非常正式的互相说“对不起“。之后讨论出导致争吵不能达成一致的问题是什么、原因是什么,以后如何解决。这种正确的示范,会将争吵对孩子的伤害降低到最小,也会让他学会面对冲突、化解冲突的方法。
好的夫妻关系和沟通给提供孩子平和的环境和健康成长的土壤,也会让孩子看到正常的家庭环境里如何进行良性的沟通,有助于他以后与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看到爸爸妈妈日常如何交流日常琐事,看到爸爸妈妈如何处理矛盾和冲突。在孩子小的时候,学习这些都有助于他以后建立良性的人际交往和婚姻关系。
第五、高质量陪伴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
我们大多数父母在两方面会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要么去努力挣钱给孩子换更好的学区房和环境;要么就花钱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学习很多技能和知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些都没问题,我们必然要给孩子最好的环境和资源。但是这些的前提是,我们首先能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亲子关系让孩子快乐成长,也让倒逼父母成长。
孩子爸爸在三岁之前在海外,对育儿参与的极少。孩子三岁以后,爸爸成为带娃的主力,他花了很多时间陪孩子,从接送到做饭,玩、学习以及体育活动等等全面参与。他经常主动和我分享交流育儿心得,经验也越来越多。从最开始对孩子的强制和控制,到后来慢慢学会蹲下来跟孩子耐心说话,理解孩子,真正的教育孩子。
爸爸高质量陪伴也带来了孩子明显的变化,早些年孩子在信心和勇气方面都比较缺失,爸爸接手之后,孩子的性格开朗了许多,自理能力也得到快速成长。
我的做法就是,尽量把工作和生活分开。下班之后扔掉手机,全身心投入,读绘本、做游戏、玩玩具,与孩子共享快乐时光。如果有工作未完成,提前给家人沟通好,在办公室里做完再回家。或者等孩子睡着之后再处理。回家就是陪孩子的美好时光。
每天下班回家,孩子蹦蹦跳跳跑过来,“妈妈回来了”,“妈妈抱抱”,“妈妈我给你留了一个好吃的。”孩子就是天使,化解一天工作的辛苦。作为妈妈,我有什么理由不用心陪伴,不努力成长,给他美好的将来。
引用《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书中的一段话,“我们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养育儿女的前提,是我们先成为好的父母。
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