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朋友闲聊的时候,聊到一个沟通问题,她提到:
上午在一个沟通中,对方只顾着表达自己的想法,根本不听我要沟通什么,于是本次沟通以无效告终。遗憾之后便想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倾听,不善于倾听的原因是什么?我想到了“空杯心态”,心中装满了东西,没有空间的时候,自然无法倾听。
她认为“认真倾听是顺畅沟通的必要条件。”
我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其实这种沟通现象很常见,因为有些客户有些人可能比较强势,他们自己的主观意愿也比较强,那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就不能沟通了呢?从她的描述中,我可以看出前面沟通里面我觉得是她很受挫的,但是却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一般这种情况下我的沟通方式是这样的,就是说可以顺着对方的话去讲,然后把自己的那个观点顺延转换过来。
就是首先要百分之一百肯定对方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而且要有完全的同理心设身处地的从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的想法(这是我认为沟通中最难的一个环节)。他首先觉得自己被认可了,被尊重了,被理解了,他的自信心得到了一些满足,然后再跟他说:你说的很有道理,我这里有些不一样的想法,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给你些新的方向和触动?(这句话的意思是将决定的主动权放到对方手中,对接下来的话肯定接受度会高不少。而且如果能做到同理心来去理解对方的观点和角度,自己给出的建议也就会更切合对方的需求,更容易被接受)
从我朋友分享的这个案例里,可以看到她在说对方没有听进她的观点,只是关注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其实同时,我的朋友也缺乏了倾听,缺乏了用同理心从对方角度去理解。所以才会最终她认为上次的沟通效果是有些遗憾的。
为什么说有效沟通就像吹气球呢?掌握沟通的主方向的那个人就像一只气球,最终沟通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就是气球本身被设计的形状,有可能是圆的,有可能是动物,海豚啊,恐龙啊,也有可能是飞机呀等等各种各样的设计形状,这是我们最终沟通(销售也同理)的一个结果。
气球是非常柔软的,在吹起来以前你甚至很难去判断出它最终的样子是什么?但是作为气球自己,它其实非常清楚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对吧。而沟通过程呢,就像是气球被吹起来的一个过程。要把自己放在气球的角度,无论对方的气吹的有多大,气球都会随着变大。吹气球的过程中,气球一开始看不出什么样子,到慢慢的一点点鼓起来,变成最终的设计的形状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从不像到像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有点像我们的沟通,沟通过程中可能有一些与沟通结果有点不太相关的内容,或者是曲折,但是这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是必须的,感觉上好像离我们的方向有点距离,但是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是我们最终达到沟通目的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如何让自己做到像气球这样呢?那就是心态要非常包容,无论对方是什么样的一个沟通心态和沟通方式,自己的心态一定要非常的平和。非常理解对方的感受对方的情绪以及对方的需求,并且清楚自己的沟通的一个界限在哪里,自己的容量在哪里,只有这样,沟通才会是往好的方向发展,而不会被吹爆掉,最终实现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