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都没好好看书。看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可并没高效进行,汗颜。
这本书进行得不快,序篇就看了好几天。在前些时候听了群里的分享,也看了小伙伴的文字。自己看时,觉得说得都挺对,有帮助。以后就是看完了,也要时常翻翻,温习一下。有用的不少。
比如:别人的经典阅读体验未必适合现在的你。如果你发现读不进去,不必强求去读,放一放,等以后缘分到了再读。
成长的法门并不唯一,读书并不是让一个人获得智慧的唯一通道。
对于读了就忘,秋叶老师给了10种读书方法:通读法:如何培养思考框架。树读法:如何做主题阅读。图读法:如何啃硬书。框读法:如何读经管书。炼读法:如何读畅销书。逆读法:如何读“传道书”。抄读法:如何读“大牛书”。仿读法:如何读工具书。诵读法:如何读文艺书。闲读法,如何读快餐书。
这些方法里,我最多用的,是诵读法,不过不是读文艺书。诵读,是读诵传统经典发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是读一些读不下去的书时,就读出声来,顺着往下,要不然就要放弃了。读者读着,好像有些明晰,有了兴趣,就可以往下进行了。
书里,还说了如何写读书笔记:
一、看作者简介、摘要和目录,快速了解书的框架,越了解作者的经历背景往往越有助于你深入思考这本书的一些观点。
二、快速诵读一遍。速读。
三、看到启发性或精彩的单元,马上停下来做记录。
四、对有感觉的书,记录了足够的素材,会考虑做读书笔记。
对比这四个步骤,自己觉得差距很大。首先,自己读书并没有迅速而是拖拉,虽然也会划线,记录,但长因间隔时间长,一些感受就淡忘了。再往前翻,又增加了时间。读书笔记,往往就停留在抄书层面。还得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