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学稍有了解的人,提起“吃人”两个字,脑海里第一个涌起的很可能就是鲁迅的《狂人日记》,而不是《水浒传》。这实在是很奇怪的一件事,因为我读《水浒传》,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好汉们吃人的情节。
究其原因,除了对鲁迅的推崇贯穿了我们的语文教育始终,使他的作品深入人心外,还与《狂人日记》中的谈论“吃人”的是个患了受迫害症的病人,虽然言之凿凿,其实都是他的妄想而己;而《水浒传》里“吃人”是实实在在发生了的事情(当然是在小说情节里),并且吃人的还都是好汉,过多宣扬他们吃人的事,似乎不利于他们作为英雄的光辉形象,于是“为‘好汉’讳”,对此事避而不谈——说到底,还是以我们现在的道德而言,“吃人”实在是一件很负面的事。
不要说真的“吃人”,就是作为文学的夸张手法,已经让许多孱弱的现代人无法接受了——前几年就有人反对岳飞的《满江红》(当然,这首脍炙人口的词是不是岳飞的作品,还是很存疑的事),理由是其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两句不符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政策要求——实在是替写这首词的古人叫屈:别说武力抗金了,光动动笔还照顾几百年后的民族政策!看来应该给秦桧同志发奖状,他才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先行者啊——而且,又是“餐胡虏肉”,又是“饮匈奴血”也太过暴力,太过血腥,实在是不光儿童不宜,连成年人也不宜了。
这么一件小小的事,就印证当年那场关于“有没有恒久不变的人性”的大辩论中鲁迅的观点:“没有!”现在人如果提起谁竟然敢吃人,那肯定要给他冠以“恶魔”的名号;然而,不要说把时间推回到食人族大行其道的原始时代,就是在七八百年前的元明,施耐庵、罗贯中他们写《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时期,“吃人肉”虽然也算是野蛮之举,但也不失英雄豪气的做派。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都记得夏侯惇生吃自己眼珠(说“生吃”其实是废话,如果他不是生吃,而把自己的眼珠清蒸或水熟或油炸,然后再淋上点葱、姜、蒜末、韭菜花,蘸点装油、陈酷、芝麻酱或齐末油,那场面就不只是恐怖,而是变态了)的那一幕:“惇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拨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见《三国演义》第十八回“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拔矢啖睛”)。夏侯惇虽然在《三国演义》算不得正面人物,但就凭这一举动,就赢得“猛将”这一美名。
当然,施耐庵在《水浒传》的时候,也并没有把吃人肉当成最值得讴歌的英雄事迹:所以他没有正面的大书特书林冲、武松、卢俊义等梁山中代表人物如何吃人肉的情节,而是把它放在了不那么重要的人物身上。
书中第一次关于吃人肉的发生地点就是著名的十字坡。这家饭店的老板是孙二娘和张青,从书中的描述看,饭店的经营主要靠孙二娘,张青的外号是“菜园子”,据他自己说是因为早年间光明寺种菜得的,估计他和孙家合股后还是以经营青菜为主,所以许多被好汉被他媳妇做成了肉馅了他才知道。对于他这个彪悍的媳妇的做法他也不是十分赞成,还专门了“三不准”的规矩。孙二娘卖人肉馅包子,是祖传的手艺,她老爹就是干这个行当的(我们老孙家还有这能人,真不知道该觉得骄傲还蒙羞)。孙二娘和张青虽然在民间几乎家喻户晓,但在梁山上排名并不高,分别为第一百零三和一百零二,在一百单八将里明显靠后。关于这间人肉包子铺,分别出现在第二十七回“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和第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都是通过武松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狠角的视角展示的,第三十回里,只一句“武松看时,见灶边梁上挂着两条人腿”就将该店的恐怖跃然纸上。更要命的是,后面还有一句:“原来这张青十字坡店面作坊却有几处。”——竟然还是个连锁店!十字坡酒店还不是江湖上做这类买卖的独一份,催命判官李立在揭阳岭也是做这种营生的。别人开的呢,估计还有不少。
孙二娘和李立比较恐怖的一点是,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就把送上门来的客人当成猪牛羊一般杀了,然后当作猪牛羊肉卖掉。孙二娘说,“这个鸟大汉(指武松)……这等肥胖,好做黄牛肉卖。那两个瘦蛮子(指解差),只好做水牛肉卖”;张青说,“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便死,将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也就是说,凡是经过他们店面的人,即使侥幸活下来,也是吃过人肉的了。那么,都谁经过那里呢?据书中说,在武松之前,路过孙二娘店铺差点被杀的有鲁智深和杨志。宋江没去十字坡,却在李立的店里被麻翻,要不是李俊来的及时,也被做成人肉馒头了。可见,他们也是吃过人肉的了。与他们有类似经历、书中没提的好汉呢,估计也不少吧?——看来真像鲁迅老爷子在《狂人日记》里感慨的那样,在一个吃人的世界里,想找一个没吃过人的,还真是很难的事情。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开店的孙二娘、张青和李立他们吃过没吃过人肉呢?书中没提,不过有吃素的屠户吗?当然,也不能一棒子打死,黑帮片中总是演,贩毒的也有不碰毒品的,所以只能存疑了。
书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到主动吃人肉的是王矮虎,王矮虎在梁山老汉里排名五十八。关于这个人,书中的说法是:“天青衲袄锦绣补,形貌峥嵘性粗卤。贪财好色最强梁,放火杀人王矮虎”。除了矮,丑,好色,而且是很下作的好色,王矮虎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爱吃人。不过他吃人还是有讲究的,专吃人的心肝!在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里,宋江想去清风寨找花荣,误入清风山,被喽啰们抓到山赛里,说“等大王酒醒时,却请起来,剖这牛子心肝,做醒酒汤,我们大家吃块新鲜肉。”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在挖心之前,先端一铜盆冷水,“那个播水的小喽啰,便把双手泼起水来,浇那宋江心窝里。原来但凡人心,都是热血裹着,把这冷水泼散了热血,取出心肝,时,便脆了好吃。”施老师怎么对生吃人心这件事这么有生活?真是细思则恐。
书中另一个爱吃人肉的好汉是黑旋风李逵,他的排名不算低,第二十二,不过他的性格用东北话说,二虎巴叽的,做出这种事倒也不算出格。在第四十回“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里,“李逵拿起尖刀,看着黄文炳,笑道:‘你这厮在蔡九知府后堂且会说黄道黑,拨置害人,无中生有,掇撺他!今日你要快死,老爷却要你慢死!’便把尖刀先从腿上割起。拣好的,就当面炭火上炙来下酒。割一块,炙一块。无片时,割了黄文炳,李逵方把刀割开胸膛,取出心肝,把来与众好汉看醒酒汤。”也就是说,他不光自己吃,还累得大家和他一起吃。那么,在场的好汉都有谁呢?宋江、晁盖、花荣、戴宗等几十人!
把人片来烤了吃,是李逵的一大爱好。第四十二回“假李逵剪径劫单身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里,李逵杀了李鬼和他老婆后,“却去锅里看时,三升米饭早熟了,只没菜蔬下饭。李逵盛饭来吃了一回,看看自笑道:‘好痴汉,放着好肉在面前,却不会吃。’拔出腰刀,便去李鬼腿上割下两块肉来,把些水洗净了,灶里抓些炭火来便烧。一面烧,一面吃,吃得饱了,把李鬼的尸首拖放屋下,放了把火,提了朴刀,自投山路里去了。”由此可见,李逵同志不仅是个烧烤爱好者,而且还是个能够就地取材的烧烤爱好者。与李逵一起烧烤,一定要事先准备足肉,否则容易烤着烤着你就成为一具骷髅了。切记!切记!
经过以上略略的梳理可以发现,对待吃人的这件事上,《水浒传》成书的时代虽然还不至于像现代人这样谈之色变,但也多少有了一丝尴尬的气息;如果比间再往前推七八百年,在唐代,则就坦然得多了。唐人传奇的代表作《虬髯客传》中,就有关于虬髯客和李靖吃人肉的描写:“忽有一人,中形,赤髯如虬,乘蹇驴而来。投革囊于炉前……公取酒一斗。既巡,客曰:‘吾有少下酒物,李郎能同之乎?’曰:‘不敢。’于是开革囊,取一人头并心肝。却头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天下负心者,衔之十年,今始获之。吾憾释矣。’”要知道,这两个人都不是孙二娘、李逵之流的江湖豪客,都是一时人杰——虬髯客是欲与李世民争天下、创不世之基的,李靖更是唐朝的开国元勋,可是写他们吃人肉写的那么从容自然,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金庸非常推崇《虬髯客传》,并在《射雕英雄传》第一回“风雪惊变”里丘处机的出场时几乎照搬了这一段:“他(丘处机)跟着解下背上革囊,往桌上一倒,咚的一声,杨郭二人都跳起身来。原来革囊中滚出来的,竟是一个血肉模糊的人头……那道人将革囊又是一抖,跌出两团血肉模糊的东西来,一个是心,一个是肝,看来不像是猪心猪肝,只怕便是人心人肝……丘处机指着地下碎裂的人头,说道:‘这人名叫王道乾,是个大大的汉奸。去年皇帝派他去向金主庆贺生辰,他竟与金人勾结,图谋侵犯江南。贫道追了他十多天,才把他干了。’”人头、心肝都从革囊中滚出来了,连说的话都几乎一模一样,最早的版本连生吃人心也照搬了的,但后来改版去掉了,没敢让丘老道再次邀请杨铁心、郭啸天两位品尝下人心肝的滋味。因为聪明的金大侠明白,虽然丘、杨、郭三位与梁山好汉的时代相去不远(郭啸天据说还是梁山泊好汉赛仁贵郭盛的后代呢),但正面人物大吃人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只好委屈三位好汉勉为其难地换换口味吧。
别说吃人肉了,在金庸的小说里,就是《水浒传》里动辄出现的将仇人开膛破肚、剖心取肝的热血淋漓的场面也没有了。没办法,不管书中的人物处于什么朝代,好汉们的行为还是要受作者的道德所左右,入乡随俗,入国问禁,只好变得文明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