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有很多喜欢旅行的人。
一个之前采访过的名主持人,每次不小心翻到她的朋友圈,不是在日本就是在巴厘岛,穿着ALEXANDER MCQUEEN或者Angelababy同款,走到哪里都是秀场。
美照,比基尼,高端酒店永远是标配,偶尔也会看到她分享度假中有趣的人和事。有时候会很羡慕她,这不就应该是度假该有的样子吗?晒太阳,吃大餐,拍美照,足矣。
也有一些人,喜欢到西藏、新疆这样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徒步,追求信仰,把自己当成陈坤,动不动就来一场行走的力量。
一趟旅行完全把自己当成苦行憎一般,吃简餐,住青旅,睡火车。想起十一的时候,好友分享他的一个朋友在尼泊尔,在高山上搭着帐篷,手机没有信号,坐车只能在大巴的车顶,他说他很享受。
而一直奉行靠穷游走世界的我,也是这样。希望可以花很少的钱,走很多地方,看过的风景,走过的路,是你不走到那个地方永远不会有的感受。
不久前,一位智者告诉我,不要穷游,要做有质量的旅行。其实我一直不懂什么叫做有质量的旅行,甚至对于那些到了国外什么都不干,只在豪华酒店里游泳晒太阳的人嗤之以鼻。
直到前几天听了建筑师史伦的环球建筑旅行分享之后,我似乎懂了,为什么一定要做有质量的旅行。
也让我再次思考旅行的意义。
史论的环球旅行开始得非常有趣。一次偶然,他在展览中看到了粟特人这个族群,当他得知“史”这个姓氏是由粟特人演变而来时,好奇心驱使他想去了解,自己与粟特人有没有关系,经过大量阅读和资料参考之后,他跑到上海做了染色体测试,确定自己的祖先就是来自中东的粟特人,于是在工作遇到瓶颈期时,决定一路向西,开启寻根之旅。
一路上,他数次邂逅志同道合之人,在土耳其入住著名的山洞酒店设计师开的酒店,在lp上看到有趣的酒店,比如老板是建筑师,就会慕名而去,当然也收获了非常多的故事。
旅行不仅仅是让地图上的那个地点变成鲜活的记忆,更是完成自己的一份好奇心,在旅行的过程中,成就自己,成为更好更丰富的自己。
比如到了土耳其就一定要住进山洞酒店去体验,一定要亲身体验乘坐热气球的感觉,到了东京一定要去感受涩谷的繁华,到了意大利,一定要走进圣彼得大教堂。
穷游没有错,但或许会错过。
想起之前听过的一个热爱潜水并且将潜水做成事业的女孩的分享,初衷只是到马来西亚晒太阳,然而几天的大雨让她不得不更改计划,抱着玩玩的心态和闺蜜一起学习了潜水,从此一发不可收,潜遍了帕劳、菲律宾、斐济的最美海滩,自己也成为一名身材超棒,看起来非常健美的潜水教练,将爱好做成事业,每天的生活就是在海边瑜伽、冲浪、潜水、晒太阳。
而这样的体验和人生意外的转弯,可能是穷游没办法拥有的。
国庆节给自己安排了紧凑的8天苏州南京之行,住在人来人往的青旅里,因为大家作息时间不同,导致每天疲惫地回去之后,仍然没办法好好休息,这是这次穷游我最大的感受,也彻底让我明白,旅行的意义应该是人生中美好的部分,而不是因为旅行让你睡不好,心情不好。
史伦的分享非常震撼,结束之后,忍不住写下了一点感受,放在这里分享。
結束了史倫的分享之后,从静安公园出来,望着灯火通明的静安寺,此时已是晚上十点,仍然人头攒动,不得不承认,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分享会,听着这个只比我大一岁的年轻建筑师的环球旅行,跟随他的镜头,走到中东,伊朗,土耳其,第一次发现自己距离圣彼得大教堂,距离米开朗基罗,距离艺术和建筑那么近,看到每天在上海随处可见的熟悉得不得了的古希腊三大柱式,看到黑海和地中海,那些在中学地理课本上和世界地图上看到的每一个地点,每一片海域,都变成生动的画面走到我眼前,那种感觉,让人热血澎湃。
一个居然因为一个姓氏的寻根之旅,一场麦哲伦般的环球旅行,历时200多天,一路上,与来自日本和澳洲的旅客相遇又重逢,在陌生的城市听风,看云,拍夕阳,画建筑。
真的很想问,长久旅行,他如何抵挡寂寞和无助,如何应对疲惫和辛苦,在路上的日子会不会累,会不会迷茫,期待他把故事写成书。
又想起小左说的话,我们之所以旅行,就是希望在老的时候,打开地图,每一个地点都是鲜活的记忆。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执着地热爱生活,而在我看来,还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勇敢出发,也不畏归来,勇敢走出自己的路,开创一个新的世界。
当你真正出发,去旅行的时候,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琐事,那些你所有的烦恼是如此地渺小和不值一提,旅行真的会让人成长,史伦说,上海是打开他眼界的城市,而上海于我,也有同样的意义,感恩上海。
一些关于旅行的碎碎念,与大家分享,愿每一个你都能拥有有质量的旅行,有质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