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这样一个新闻,一名学生在考场作弊被抓,痛苦后跳楼身亡,事发后家长像媒体表示,如果换一种方式处理悲剧也就不会发生。这种思维逻辑好像是在说,自己的孩子死了是学校,是老师的错,却淡化自己的孩子首先违纪的事实。可能因为孩子有错在先,家长找学校责任的底气不是那么足吧,如果孩子是受害者,那么这样的事件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尼尔之死
刚刚又看了一遍《死亡诗社》,上一次看是几十年前陪爸爸看了。小时候看不懂,对影片的剧情也做不到理解,印象不是很深,这一次看相当于是第一次看了。影片中展现的主要矛盾是尼尔之死这个事件,也是因为教育问题导致一名学生的死亡。大概剧情是,尼尔被父亲送到一所传统严格的学校,被寄托着父母的殷切期望,从而考上好大学、进入好行业,比如银行家、医生、律师等。而尼尔的兴趣与父母的期盼相违背,他的自由被家庭、学校所剥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他无法自处,对自己的现状与命运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的情况下,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我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尼尔父亲的专制。佩里先生,也就是尼尔佩里的父亲,常常对尼尔说,“你不能在外人面前反驳我,我是你父亲”“我不想听这些小孩子家家的东西,你的任务是学习”“我和妈妈在你身上花了全部心血,不要让我们失望好吗”……诸如此类的话,或以身份压制,或以感情要挟,将自己的儿子牢牢的掌握在手心中,不允许丝毫反抗。即使故事不像影片中这样发展,这样管教自己的孩子也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尼尔的学习成绩很好,闲暇时间会琢磨表演技术,当一名演员是他的愿望。他想象,考上大学,学习四年后,他就自由了,是的,从他父亲手中自由的发展自己的爱好了,这是支撑着他服从父亲努力学习的动力。可是这个爱好被父亲死死的压制住了,甚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主演的资格也被父亲否定,这不得不说是对孩子心灵沉重的打击。紧接着,佩里先生恼怒于儿子的叛逆,声称要将尼尔送至封闭管理的军事学校,变相剥夺儿子十年的自由,这个决定可能是那最后一颗稻草。
影片中,佩里先生在失去了儿子后,愤怒的责怪学校教育方式失当,要为尼尔的死负责。对于影片中的人物而言,真相是模糊的,其他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出现相同的问题,不断向校方施压,迫使校方推出基丁老师作为替罪羊。基丁老师对于尼尔的死有没有责任呢?其实也是有的。
在了解了事情缘起的情况下,评判尼尔的死由谁来负责的话,我认为佩里先生要负主要责任。父亲对尼尔冰冷严苛的专制管理让他不会从家里感受到温暖,也不会感受到自己作为人的存在。其次,基丁老师要负次要责任,他点燃了学生心中梦想的火,包括被家庭压制得很惨的尼尔,可是老师也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控制这团火。尼尔曾经在自戕前向基丁老师寻求帮助,但基丁老师并没有给出可行的建议。在尼尔身上,梦想的烈火与现实的冰冷产生的巨大碰撞毁灭了他。
尼尔的死是一场让人痛心的悲剧,这不由得让我思考,佩里先生为什么要着魔一般死死的控制着儿子,让儿子为自己的想法服务呢?可能一切罪恶要归结于“中产阶级的焦虑”。
中产阶级?资本主义的谎言
影片中佩里先生对儿子这样说过,“我花了很大代价把你送进这所学校,你不能让我失望”。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非常出色,每年往耶鲁、哈佛等名牌大学输送的学生数量令人侧目,这也成了校方骄傲的资本和家长追逐的缘由,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呢?在家长们的竞争中,这所学校逐渐成为少数孩子才能进的圈子,看看多数孩子的父母吧,银行家,企业家,大法官……佩里先生能“挤”进来,说明他可能只是一名中产阶级分子。中产阶级的人们能够看见上流社会是什么样,却没有资格参与其中,这种看得见摸不着的感觉确实会让心态不好的人抓狂。我看到佩里先生焦虑的样子不禁会想,中产阶级的焦虑是不可消除的吗?
伟大的思想先驱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是指占有生产资料的人们,不占有生产资料的是无产阶级,那么中产阶级呢?是占有少部分生产资料的人吗?好像也不是,如果占有了应该就算资产阶级了。平时我们说,中产阶级就是有房有车有存款,佩里先生也符合这个条件,但是这样的所谓“中产阶级”,按照马克思所说,只是“比较富裕的无产阶级”,归根结底还是无产阶级。同时房与车等财产的存在让“中产阶级”又具有妥协性,本性更愿意安于现状,没有失去一切的底气。曾经看到一个说法,“中产阶级”是资产阶级分化无产阶级的手段,这样无产阶级就不能联合起来。所以说,中产阶级只是资本主义的谎言,是资产阶级维护、巩固自己统治的工具。
接受焦虑 奋勇前行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在接受那么多信息的同时,多少都会有些焦虑,如果内心渴望自己的生活上一个台阶的话,像佩里先生那样,焦虑甚至严重影响自己的内心。正应趋势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理辅导团体不断的在社会上涌现,说明我们更应该正视自己的焦虑,使之不要成为我们前进的阻力。生活中有诸多不易,我们需要勇敢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