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下周到老家出差,这周末就提前出发了,大半年没回家了,甚至思念。
从火车站回家的路上想起过年时的一个片段,表姐问我在北京待时间长了回家习惯吗。我的第一反应是当然习惯,我在这里长大,才离开了几年,中间也断断续续的回家,没有理由不习惯。午饭照例两桌饭,过年时串亲戚的人容易扎堆儿,来两家人就得安排两桌了。看着这群我熟悉的、我不熟悉的人,突然觉得午饭没有什么滋味,只是人情上的礼节。尤其是看到一帮我们这一代的下一代,有的名字一时半会儿都想不起来。我们这一代的亲戚们有的接触也不多,更不用说他们的下一代了。这种认知给人的感觉不好,目前我还应付不过来这种人情世故,所幸还有父母扛着。应付这种人情世故也是逐渐把人的棱角磨没的过程吧。
到家后,觉得这个小镇变化了很多,但是还是有浓浓的乡土气息。一方面,在外面久了会以为很多地方都和自己看到的一样,但是真的回到家乡之后猛然意识到并不一样,而且差距还很大。另一方面,网络时代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捷,能浏览的信息也越来越多,留在农村的人再也难出龙凤。就我看到的年轻人,他们还没有很好的驾驭网络使用能力。网络本意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供更便捷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但是在多样化的外衣下,很多人迷失了。一家四口,每人一部手机,吃完饭之后各玩各的,互相之间没有沟通,家长会让孩子去干一些杂活。4个人里两个家长三四十岁,两个孩子,一个高中,一个小学。在孩子需要被关注的年龄,家长本身的不成熟没办法给孩子带来正向引导,即使有天赋,资源可能也就这样浪费了。
这样的家乡已经没有我印象中的那种热情、淳朴,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