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呱呱鸟
亨利·明茨伯格,1939年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本科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机械工程,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博士。
有两本书很著名,《管理工作的实质》,《五重组织》,曾经担任战略管理协会主席,他宣布战略管理衰落论调,所以大家认为他是管理领域离经叛道者,MBA因为错误的原因用错误的方式教育错误的人。
组织管理学方面研究很细,对于经理工作的分析非常全面,《经理工作的性质》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指出经理在工作中担任的10种角色:
1)挂名领导,2)联络者,3)领导者,4)监听者,5)传播者,6)发言人,7)企业家,8)故障排除者,9)资源分配者,10)谈判者。
他从实践的角度分析经理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将经理类型分为:
1)联系人、2)政治经理、3)企业家、4)内当家、5)实时经理、6)协调经理、7)专家经理、8)新经理。
改变管理教育方式,动态应对挑战。
领导人平时需要经常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这种动态挑战是管理的真正问题,快速对付危机考验企业的管理基础水平。
目前,管理问题提出很多是静态的,这样为了管理而进行的管理教育,培养出来的干部往往只会照本宣科。
他希望通过努力改变目前的管理教育状况,从管理的组织结构入手,实施动态市场化柔性系统,认为“变形金刚”和“多色龙”应该成为常态。
明茨伯格是“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
《管理工作的实质》揭示了管理者的三大类角色:1)人际角色、2)信息角色、3)决策角色。
最重要的关键点就是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界线,不可以固化职能上的分工,打破等级制度。
简单、高效、健康,是最有效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往往是非正规的、不固化的团队,经常的人员更替是正常的情况,,相对模糊的临时工作小组,对干部的能力挑战大,可以有效对抗官僚组织。
在培训教室学不到真正的管理。
如何领导一个企业是反复试验的过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不同,市场的环境也是经常变化的,所以管理方法就不一样。
核心问题就是建立可随时适应新变化的可调整组织结构系统,干部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相匹配,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
他危言耸听地提出,传统的MBA毕业生就像病毒一样从机体内部摧残管理实践,其它大师人物认为不能这样,不能把MBA一棍子打死。
战略研究有两大派别。
1)波特为代表的内容学派,竞争战略价值链的工具化内容相对详细,遇到什么事就用相应的管理工具解决,这是属于器具层面。
2)明茨伯格为代表的过程学派,这一学派似乎境界的立意更高,属于思想层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动态应对变化的环境,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时间段发生,不能用一种工具和方法。
谁对谁错,我们这些外行是不得要领的,总之,现在学习管理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方法,有点越学习越糊涂的感觉。
他认为管理学科有马后炮的意思。
过程派认为波特五力模型这样的分析框架,只是成功企业战略事后的合理性解释,用时髦的理论解释已经发生的事情。
归纳一大堆著名企业所谓的经验,胜者为王败者寇,胜利者怎么说都是对的,而失败的原因则是千变万化的,可能是上帝打了一个喷嚏,一不留神失误了。
花费几百万的战略咨询合同,只是让一堆咨询业的人制造皇帝的新衣服,让花钱的老板满意,也可以让组织改革借刀杀人,调整班子。
老说大实话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管理者不是MBA》一书把明茨伯格与整个MBA教育体系对立起来了,这是破坏行业规则的行为
MBA的学习应该还是有一点点意义的,增加一些管理的基础通识教育,搞出一个学科,这可是一大票人的饭碗呢。
明茨伯格说,“我总是对太流行或广泛接受的东西表示怀疑”,他成了怀疑论者,有挑战才能有进步,促进管理学科建设的升级。
组织结构应该是企业重要的设置。
核心的骨干管理人员是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