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最大的学问的道,在明心,在亲近人,在停止头脑的评判 ,达到自然。上善若水,至善就是自然。
德,拆开看:
彳:双人旁,代表人,男人和女人的组合。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
十:纵横捭阖,
四:四方,
一横:指太一,真一。是道体。
心:最后是心,深深地蕴藏在最深处。
这里可以理解成一个人的心性。
德,是一种人们蕴藏于纵横四方的唯一真心。也就是说,德就是我们的真心。
道德经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真正的德,就跟道一样,不可思议,无法言说。因此,德不是挂在口头上的东西。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大德,是依道而行的,是大道之用。
道是太极,德就是阴阳。
禅宗讲明心见性,,儒家就讲明明德。明白自己本来清静光明的德性,就是明心见性。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知止,知道停止头脑的判断,就会定。
定,就会静下来,
静下来就会心安,
心安就会出智慧,
智慧出就会得到最大的学问。
“知止”就是“识数”,
世间不论做什么,若不“知止”,必定糟糕。
肉好吃、吃多了伤人,烟、酒好用,多酒醉人,能办事的,办多了累人,被事绊住撒不开手,
被人粘住,放不下心,被物累住,脱不开身,全是迷人,
人不是为一两个人活着,
当官也有数,发财也有数,过家也有数,孝亲也有数,能给父母立业就算孝到头了。
我说不知止的人全是不识数。
《道德经》上说:“知止不殆”,可是常人都不肯在事上去止,所以得不着道,都以为止住就坏了,岂不知若真止住,绝无坏的理。不知止,像走马观花似的,看不真切,必须止住,才能看得清楚。(王凤仪语录)
传统文化要义:
1、主旨是什么?
2、回归作者在当时的环境,初心,换一句话说成为那时的作者,才能品出其中味。
儒家:不偏不倚,中庸之道;
道家: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中道;
释家:假,空,中,三论。
中道,不是左,不是右,是空!
(太极有阴阳,阳极阴生,阴极阳生的点为中道。)
空,就是静态。
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什么是修身?孔子是怎么说的?
好学近乎知,(通“智”)
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
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