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小学老师的朋友约我一起去做家访,我见到了这个叫小明的孩子。
小明今年十一岁,父母都在深圳打工,他和七十多岁的奶奶在一起生活。看得出,小明家里家境并不差,三室两厅的房子装修得挺精致,所有家电都是现代化配置,祖孙两穿的也比较讲究。
我们进门时,小明安静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遥控器握在手上把玩。见我们进来,还是礼貌地起身打招呼。我朋友(也就是小明的老师)摸摸他的脑袋,问他看什么电视,他茫然地摇摇头,说:“我自己都不知道是在看什么电视,只是习惯在做完作业后就打开电视。”这话听得我鼻子酸酸的,这是一个孩子发自心底寂寞的表现,家里没有其他人,日日与奶奶相对也没有太多新鲜话题,只好双眼空洞地盯着电视。
小明奶奶说,小明的爸妈生了小明就外出打工,这些年只是每到春节回来几天,平时都不会回家,和家里的联系基本依赖电话。要说赚钱,家里的房子车子都已经买了,存款也不少,可他们总觉得奋斗到今天,能争取到现在颇高的薪水并不容易,想再坚持几年,等孩子读高中再回来。
我问小明,想爸爸妈妈吗?小明先是低下头,明显地是在努力忍住眼泪。大约两分钟后抬起头,说:“想,特别是过生日和开家长会时就特别想。每次学校开家长会,同学的爸爸妈妈都会参加,可是我家总是奶奶去,有时候奶奶身体不舒服,就只能缺席。生日也是,别的小朋友过生日,都有爸妈陪着一起吃生日蛋糕。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吃过生日蛋糕,每次爸爸寄钱给奶奶,要奶奶去买,奶奶总说,生日蛋糕太贵,只有我们两在家,吃不完就会浪费。”
这个十一岁的孩子,坐在装修精致却过于冷清的家里,说着内心的羡慕和想念,眼泪喷涌而出。
其实从我们进门到出门,这个孩子的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忧郁,从未展现出灿烂开心的笑容。可以想象,平时是怎样默默地起床,孤单地上学,放学后独自写作业,然后空洞而又茫然地盯着电视。
我不知道小明的爸爸妈妈是否体察到孩子内心的孤寂,他们或许认为,赚钱为孩子买新房子、上最好的学校,就是对孩子最深的爱。但是我却从孩子眼里,看到无关金钱物质的忧郁,那双原本应该清澈明亮的眼睛太过黯淡,失却了童年式的无忧和快乐。
2.
我想起几年前,在女儿的初中学校,参加过一次主题为感恩父母的演讲活动。活动请来了全国知名的亲子教育专家为家长和孩子们做演讲,其场面十分感人。其中有一个互动环节,演讲老师逐一问前排的几个孩子:“你有没有给爸妈洗过脚?”前面三个孩子都回答没有。演讲老师继续问:“为什么没有呢?是因为从来没有想过这样做吗?”这一次前面三个孩子还没来得及回答,第四个孩子抢着说了句:“没有机会。”
演讲老师有片刻的意外,但还是继续问了下去:“为什么呢?是因为你的爸妈都不在家吗?”孩子看了看演讲老师,低头咬咬牙,然后几分委屈几分生气地回答:“他们都在家,但是他们很忙,每天都是我睡了他们才回来,我起床时他们已经走了,一个月我都难得见到爸妈一次。”
这段话通过话筒传播到每一个家长的心里,大家都在下面发出了小声的议论,可是这个孩子,却在说完这段话后,嚎啕大哭起来。
后来我通过老师了解到,他的父母在当地开酒楼,前些年生意太好,说实在抽不开身陪孩子,就给孩子请了保姆。这几年生意不太好做,裁掉了不少员工,很多事情需要亲力亲为,还是没有时间陪孩子。孩子长这么大,都是保姆带的。
抬头看看演讲活动的现场,大部分孩子都是爸妈陪着,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孩子是孤单一人坐在现场。当别的孩子依偎在爸妈怀里,或低头和爸妈窃窃私语时,这些无父母陪伴孤孤单单的孩子,心里是怎样的难过?
3.
常常听家长们说,我要努力地赚钱,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也有家长对着不太听话的孩子咆哮:“我这么辛苦赚钱都是为了你,你怎么还这么不争气?”
遇到这样的家长时,我很想反问:难道你们认为,唯有给孩子赚很多很多的钱,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疼爱?难道只有爸妈赚到了很多钱,孩子才能获得幸福?那前文中的小明怎么理解,他的父母给了他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他快乐吗,小小年纪,那一脸的忧郁是谁给的?十一岁的孩子,还从来不曾在爸妈的陪伴下吃过生日蛋糕,孩子严重缺失父爱母爱的同时,他们就真的不觉得,为了赚钱放弃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而遗憾吗?
其实前些年,我自己也因为一些事情,离开孩子好几年。等我再回来,孩子如同看着陌生人一样望着我,小心地和我相处。虽然我离开的那几年,一直有她的外公外婆带着,其细致和关爱并不少于我,但孩子的个性依然特别孤僻和自卑,并且学习上严重偏科。大约是父母不在身边,孤单的她只能拿课外书打发时间,这样一来语文成绩还不错,作文写得也挺好,可其它的科目却是一塌糊涂。
许多家长都和那时候的我一样,认为孩子反正有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自己在外面多打拼几年,多赚点钱再回来陪他们也没有关系。殊不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与孩子之间毕竟隔了一代,他们会给孩子吃饱穿暖,却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难以渗透孩子的思想。现在的孩子,在学校接受的都是现代教育,回来说给爷爷奶奶听,爷爷奶奶大多都听不懂。天长日久,孩子慢慢失去了倾诉对象,觉得内心孤单,性格也随之变得孤僻。
如果说,家境实在不好,迫使父母不得外出打工或在本地日夜赚钱,那还能让人理解。但是如果钱赚得差不多了,还是不舍得放弃高收入而回家陪伴孩子,未免太过残忍。为人父母者,为孩子炒几个菜,陪孩子写写作业,与孩子一起度周末、过生日……这些生活中的细节都不是钱能够代替的。若等做父母的赚到了足够的钱,孩子却变得孤僻而抑郁,或是学了一些影响成长的坏习惯,再或是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那应该都是捡芝麻丢西瓜、得不偿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