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并不是一直平衡着、直着往前走,自行车是会摆动着走的。
所以,不管大人还是孩子,偶尔的偏差并不是灾难,只要做适当的调整就能恢复。并不是所有的焦虑都需要“治疗”;有些焦虑只要适当的调整就能消失;有的不适状态,不用把它贴上“焦虑”的标签,会自己改善。
这本书中对焦虑的情况做了一个问卷,来识别和确定哪些焦虑状态已经需要使用暴露疗法。
本书也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可形容可测量的工具箱,用来确定自己的焦虑程度和状态。
恐惧温度计——来确定现在焦虑的程度,是几度?
焦虑山——来确定现在处在焦虑的哪个阶段,也可以了解到,焦虑到达顶峰后,就可以下坡了。
糖果罐——用红色和绿色糖果来形容焦虑和从容,红色代表焦虑,绿色代表从容平静,数一数现在自己的糖果罐中是红色糖果多还是绿色糖果多?
焦虑绰号——将焦虑具象化,可视化,“焦虑虫”在跟你说话,它说了什么?
智慧对话——用正确的认知和语言来思考心里的焦虑虫说的是否是正确的。
很多时候,我们把焦虑情绪具象化,察觉到,再使用作者的智慧对话来表达,就可以缓解焦虑。
所以,在这本书中,我跟关注的是识别和表达焦虑,这就是前面说到的小工具和智慧对话。
对于这一位有仁心的作者来说,他考虑到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资本或者是想法去做心理咨询咨询。作者想为这些家庭提供一个系统的方法来帮助摆脱焦虑。
治疗焦虑的过程是什么呢?
第一步,要识别诱因和确定恐惧
然后开始监测,主要监测情境、我观察到的孩子的表现、我的反应,以及恐惧温度计(包括我的恐惧温度计和孩子的恐惧温度计)。坚持记录一周,注意要写事实,不要写评价,不要写观点。
然后用“向下箭头法”寻找根源。向下箭头法是很多心理医生常用的一个方法。不断的向下提问,如果……,会怎么样?找到焦虑的根源。
第二步,就是停止助长焦虑,家长跟孩子两者都得停止助长焦虑。
父母和孩子一起逃避焦虑,或者为焦虑做很多充足的安全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助长了焦虑的发生。比如,孩子对狗已经产生了焦虑行为(达到一定的焦虑程度),而我们只会带孩子远离狗,这也是一种逃避行为。
在识别和面对焦虑的过程中一直用智慧对话,来纠正错误认知。
第三步,暴露疗法。
直面焦虑根源,用暴露疗法,考虑孩子承受力阶梯式加强暴露程度。逐步面对焦虑根源。在实施暴露疗法之前,先与孩子沟通好奖励机制,因为暴露疗法对于当事人来说,是痛苦和困难的,提前确定好奖励,能给孩子一定的动力。所以,奖励机制需要在事先确定,而不能时候补偿。
第四步,预防焦虑复发,必要时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