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历史有名的秦朝只存在了短短十五年。本是一个大伟的朝代,却如此短命,我想,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是赵高这个历史有名的奸臣,唆使李斯合谋杀扶苏立胡亥(当然也少不了秦始皇短命的原因),那就让我们回顾那些人物。
首先看李斯,在秦朝十五年中,他算是个元老级人物。他本是一个楚国的平民,却有鸿鹄之志与政治家的眼光。他拜师荀子,之后有考虑到六国实力日渐衰弱,决定为秦国效力。凭着自己远大的眼光和策略,李斯得到重用,被派遣去六国游说,分离君臣之心,并劝秦王重用来自六国的有才能的宾客。始皇统一六国,其中大部分是李斯的功劳,这么看起来李斯是个忠贤之臣。然而当始皇死在了东巡路上后,李斯当场受到赵高的唆使,两人便合谋杀死扶苏,立胡亥为皇帝,之后李斯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曾向胡亥上书阐述自己的治国理论(基本胡扯),迎合了胡亥的想法。最后,李斯被赵高陷害,临死前发出了感叹,向胡亥揭露赵高的罪行,可惜并未成功。
其次就是任性小皇帝胡亥。本来当上皇帝的理应是他的兄长扶苏,但却被套上一个编造罪名,自刎而死。而胡亥本来也是个乖孩子,坚持听父亲的话让哥哥当皇上,但当他被赵高李斯拥扶上位后,他就变成了一代昏君。说要让自己纵情享乐,同时又要让平民百姓安居乐业,于是便听从了赵高李斯的话,杀掉所有先帝功臣、亲人,以及有威胁的人,并实行严法苟刑,而自己却整日享乐。最后这样的后果是,像玩具般被赵高掌握在手,被杀死。
而赵高没什么好说的。一代奸臣,妄图篡权夺位,当权力集中在手后,被自己立的傀儡皇帝子婴杀死。
其实在这篡权三人组中,我最可怜的还是胡亥。记得当时始皇东巡,允许带着胡亥跟他出去转,而长子扶苏却依旧与蒙恬镇守边疆,可见始皇对于胡亥是很宠爱的。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胡亥受宠,那为什么不让他继承皇位?首先古代继承皇位的都是嫡长子,其次,我借用我看过的一本书的观点,设想你是一个未来要继承皇位的太子,肩上承担的是整个国家未来的命运,如果成日出去闲逛,对于这重担没有任何准备,那你能成为一个好皇帝吗?显然不能,始皇让扶苏外出历练,是为了让他做好准备,而将父子亲情全部灌注到胡亥身上。
当赵高李斯拥扶他上位时,胡亥完全没有做好准备就上台了,就仿佛考试前没背书。没什么政坛知识和经验的他,只能将国家事情交由近臣赵高管理,后果可想而知。当小皇帝一天天被宠坏之后,也从乖孩子变成熊孩子,只顾在深宫中玩着自己的玩具,看不见外面世界的水深火热。当自己最信任的同伴露出狰狞的獠牙后,美好的世界土崩瓦解。只能这样说:胡亥还是个孩子,这一切对他来说太残酷。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你看李斯临死前正气凛然地揭露出赵高的狰狞獠牙,并讽刺地指出自己的七大罪,典型一个人民英雄形象。可再当你看到李斯给胡亥上的那封书后,你恨不得对他大声说一句:自作自受!那封书大致意思是这样的:自己纵情享乐,而对百姓严加督管的君主,才是贤明尊贵的君主,拼命为百姓工作的人,是百姓的奴仆(一本正经,逻辑严谨清晰地胡说八道)。
《史记》中“重爵禄”这句话的意思“极度重视爵位和俸禄”,这句话的注释说:‘’三字为李斯一生病根,一切丧心病狂之事皆由此而起。‘’或许李斯觉得以前平民的生活太没安全感,就走上了这条路。当时赵高诱惑他时,他坚守原则,可能有两个结果:1、扶苏成功登上皇位,李斯向扶苏揭露赵高野心。2、在东巡路上被赵高设计害死。很显然李斯是个谨慎的人,不愿意冒这个风险,便跟上眼前这个野心膨胀的男人走上了不归路。但其实赵高是个没谱的队友,把国家治理得乌七八糟,李斯知道自己也脱不了干系。但当他有机会脱身时,他选择了荣华富贵,他选择了自己的贪婪,上交了那篇厚颜无耻的文章。最后自食其果,被赵高设计陷害,临死前才充了一回假英雄。
赵高这个人,只能怪他有心机没才能,后来吕后也篡权,同样是非皇帝掌权,吕后却在人民那里攒了许多好名声,而赵高篡权没几天,就被杀了。当时赵高选中胡亥,就是想挑个软柿子捏,像扶苏那种明君,赵高没几天就会卷铺盖回家,但换了没主见的胡亥就不一定了。如果赵高是个有治国理念并且勤劳的人,秦朝兴许还能再喘几十年,但问题是他是奸臣,奸臣啊,满满的都是馊点子。他可以迎合胡亥的喜好,让他尽情享乐,然后自己和李斯操劳国事,问题是他没那才能和毅力,只能出个馊点子,然后和胡亥一块玩,时不时威胁李斯。才能不够,就不要想着单飞。最后赵高没嚣张几天,扶苏儿子就来寻仇了,一代奸臣就此落幕。我觉得他更像是一个没有本钱就开始做生意的商人,最后落得一身债。
赵高高估了自己,最后牺牲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与秦朝的天下。可怜秦国为统一天下准备了几百年,却因为三个人,只换来了短短十五年的辉煌,这难道不值得人们感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