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不能把自己困在山上,我要下山!
上嘴唇下嘴唇一碰——说的倒容易,不信你试试看!道理谁都懂,跟上山容易下山难一回事儿!
写作自嗨的鸿沟横亘眼前,反正你怎么写就是给自己看的,貌似与读者无关。刚好反末倒置,你是写给读者看的,要发表要传播要分享,要把你的思想传导给世界!
那么问题来了,跨越自嗨的写作鸿沟,到底有木有路可走?
答案是有的。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从小白自嗨写作开始,努力写作三年、五年,直到出书成名,奋斗变大咖的传奇故事了。
只不过我们离他们很远,但你可以读他的文章学习吗?我耐心的拆读简书作者韩大爷的杂货铺、弘丹、彭小六的书和文章,结果发现了背后的写作秘密。
那就是,把文章当成产品,写作就是制造产品,如此,有三条路可以打通你的写作奇经八脉:
「读者思维,用户意识,第三者角度!」
先说读者思维。
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写文章上锁那是日记,不在探讨之列。
读者思维就是与读者建立链接!不能自说自话,自以为是,自高自大,一味的谈感受,说理想,不管不顾!
以前我自嗨时这样写:
1995年11月上中旬,我在村里听说,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开始了。
现在立起来,给读者写画面:
1995年11月刚过去几天,黑土地便气温骤降,雪花不时飞舞,我在替人帮工的一个下午,听说一年一度的征兵季开始了!
看看看!以前我是自言自语,字会写,话会说,表达也清楚。可是都属于自己的内心活动,根本就是一本流水账!
现在怎么样?考虑读者感受,东北黑土地交代明白,非常冷,还下雪,紧接着是一个场景:替人帮工。我干着活呢!巧妙引出征兵开始。为什么写征兵季呢?很多人知道征兵是一段时间,但听说「征兵季」的很少,等于给读者一个新鲜词。
再来分析读者如果不是东北的,知道了东北11月份天气情况,当兵什么季节,作者当时干什么,什么境况,特别有代入感,愿意往下看!
读者如果是东北的,了解东北地理人情,那么无疑给了他一个画面冲击感,大冷天,飘雪,作者替人干活,听说征兵开始了!
所以说,读者思维不是写出来的文字别人必须看,能让读者有兴趣看下去,点赞评论转发,才是成功的文字!
再说用户意识。
这个一般写作课都会提到,文章就是商品,要考虑读者这个用户需求,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商店,有的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有的不见人影,卖不动货!
这就不难解释,厉害的写作者写出来的文章有人看,粉丝多,转发率高!一般作者或者自嗨型写作者,费了好大劲,很少有人看,或者干脆没人看。
用户就是上帝,和做生意一样。文章好坏,读者立辨,千万别糊弄消费者,人家精明着呢。今天你以次充好,明天耍个小聪明,读者会远你而去,再买东西奔别人家去了!
这就涉及用户需要什么提供什么,并且物美价廉,物有所值,这次看了,下次还想看,每次有收获,用得上,大有益!
比如,这次我开的文集连载《写作没有秘密》,写的都是我20多年擎书执笔,近两年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之路。有写作故事,有写作技法,有经验有教训,有干货有金句。大到如何写作,小到标题拟写,一一道明,自成系统,说出了大咖小众作者的心声和迫切需要,很受欢迎和关注,也倒逼我输入,推陈出新!
所以说,你把读者当用户,尽全力满足他们的需求,人家才会反馈支持你。如果你还自嗨,两耳不闻窗外事,关起门来搞写作,只顾自个,对不起,离Out不远了!拜拜吧,不送了!
最后说说第三者角度。
有段时间,我因事往返在省城和家之间。通常坐大巴,全程高速,车上会放电影或者室内剧,以解旅途劳顿。
因为往返次数多了,我对频繁放的节目比较熟悉。尤其那部东北室内剧,几个演员演的特别好,包袱也多,笑点频出,每次都引我发笑!
有一天,室内剧刚放完,退出剧情,镜头一转,台下观众纷纷起立,掌声不断,与台上演员互动!
我原本有些木讷的脑瓜,突然灵光一闪,开窍了:
「这不是场景转换,从第三者角度看吗?」
「车载电视室内剧节目,现场既有表演者,又有观众,我在电视外看全部」
「这不和写文章一样吗?以作者身份写,以观众身份看,以第三者身份考虑怎么满足观众需求,达到预期?」
说白了,这个第三者角度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你让文章怎么写就怎么写,你让观众哭就得制造泪点,你让观众笑,就得制造笑点包袱!
所以说,用第三人称来写,你站在第三者角度看,那么你就是全知的态度。
问题来了,要想避开自嗨,改第三人称就行了!要不你总是第一人称,永远脱离不了自嗨的干系!
公众号大V们都深谙此道。明明是自己干的好事,为防止别人看成自己,引来麻烦和猜想,都是:
我有一个远房表哥……
我一个闺蜜……
我的长辈有一位……
如此,写作变的贼啦啦简单,其它的事都好说。
总之一句话,写作自嗨是初学写作者必经之路。写的多了,自然会跨过这条鸿沟,那时你就会策马扬鞭,奔向自由的写作天空!
只是,我已从深山老林走出,脚上已布满老茧,缪斯铺就的路啊,问君还有几程?